文:Reece(香港城市大學心理學三年級學生)
正向心理學之父Martin Seligman提出,情緒那些以樂觀態度處事的與長人會產生較強烈的幸福感,甚至可延長壽命,壽快而這個主張亦得到頗為經典的人更修女研究(The Nun Study)所肯定。
修女的長命特殊生活型態(如不煙不酒、 飲食謹慎、情緒沒有生育等)大幅度地排除了許多可能居中干擾身體狀況的與長因素(confounding variables)。該研究為從1932年開始的壽快長期追蹤研究(longitudinal research),180名約22歲的人更修女參與了該研究,她們要撰寫一篇簡短的長命自傳,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的情緒正向情緒會被記錄和納入統計模型分析。結果顯示,與長樂觀積極的壽快修女比相對被動悲觀的更長壽,如在她們85歲時,人更約八成樂觀積極的長命修女仍然健在,但較被動悲觀的只剩五成半。從統計結果看來,在早年持正向情緒、態度的人或比一般人更長壽。
其實,快樂是很主觀的感覺,視乎個人對現實的理解和期望。「決定快樂」的因素有三大類,其中50%由基因決定,10%由環境決定(包括年齡、家庭、工作、伴侶等等),最後40%由個人的行為和思想決定。換而言之,人有一定的自由意志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思想模式,開心與否約有一半是自己的選擇,從而改變其生命。
以下建議幾種方法來提升個人的正向情緒:
- 根據關鍵正向性比率(critical positivity ratio),當感到不快時,回想3件令你愉快的好事情來抵銷壞情緒;
- 學習細味(savouring)生活,把注意力集中於享受的事情上(如食物的香氣、聆聽喜愛的音樂等),並有意識地聚焦在感官享受上,使這種享受的感覺得以延續;
- 不要強迫自己隨時都要快樂,而是認清自己不同的情緒並接納它們,當中包括令人不快的情緒,如憤怒、難過等。
身處現今社會,雖然長壽已不一定是眾人的期許,但保持正向情緒和態度仍可成各位面對逆境時的強心針。願讀者們均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提升或維持正向情緒,以強大健康的心境來裝備自己面對每天突如其來的荒謬和不快。
參考文獻:
Danner, D. D., Snowdon, D. A. & Friesen, W. V. (2001). Positive emotions in early life and longevity: Findings from the nun stud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0(5), 804–813.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80.5.804
本文獲Lo's Psychology授權轉載,內文與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請看此。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