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面對發脾氣的孩子,你可以不用硬碰硬

文:谷卓

擁抱刺蝟:孩子發脾氣時不強碰,蹲下對發的孩引導孩子做自己情緒的來用主人

過年休假期間,我們長時間待在外婆家,高度那天午睡時間到了,看世我鋪好地鋪,界面準備要兩歲的脾氣碰硬Jivan來躺下休息。可是用硬,已經開始會看臉色的蹲下對發的孩Jivan還想玩,他很有主見地公然在外婆、來用姨婆面前挑戰我。高度

「不要!看世我不要睡覺。界面」他自顧自地轟轟轟,脾氣碰硬繼續配音玩軌道車。用硬婆婆們都跟著好說歹說,蹲下對發的孩想要好好讓Jivan放下手邊玩具,躺下睡午覺,我順勢把燈都給關了、窗簾拉上。

他開始跳針,氣急敗壞地衝到我跟前,抗議式哭鬧:「寶貝不要睡覺、不要睡覺!寶貝要出去看鴨子!」

我看著他,淡淡地說:「時間到了,你要睡覺,我們休息一下就可以再起來玩,媽媽陪你玩。」本來這麼溝通都能見效,於是我便作勢躺下,一如往常當喧囂中的一抹優雅,想說Jivan看我這樣,應該就無可奈何地摸摸鼻子跟上了吧!殊不知,這次他「起歡顛」了。

他知道要午睡,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他腦筋一轉,換了他的堅持說:「寶貝要回家去睡覺!要回家睡!」他抓起他的鞋子,還找到玄關椅坐下穿好,接著是不斷來回於門口和我打地鋪的地方,對我哭喊:「寶貝要回家睡覺!」

這之間,外婆姨婆都上前關切過,但Jivan依然故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反而在她們面前哭得更加淒慘。我示意長輩先去休息,給孩子發洩一下吧!

約莫盧了二十多分鐘,搞得我也優雅不起來,理智線就快斷了。我把Jivan帶到門旁說:「你想回家睡是吧?」

「是!」他大聲宣告。

「我知道你想回家躺自己的床,但媽媽現在不回家,我要在這裡休息!」我明確表示立場與堅持,把他帶到門邊,給他選擇。

一個先是不能選擇的「現實告知」:「寶貝現在要去,就只有自己去,但是你不知道路,我會擔心。」一個是午睡之後可以做的兩個選擇:「我牽著你一起去地鋪睡覺,媽媽在旁邊拍拍你,等睡醒,看你想要一起去散步?還是要一起玩軌道車?媽媽都陪你。」大人得先柔軟自已,就算堅定的踩穩立場也不代表會有衝突,當教養者展現長者的智慧,不和孩子強碰,緩和自己的語氣並釋出善意,才能引導孩子也一同冷靜。

Jivan猶豫了,停下哭鬧認真思考,自覺自己對於第一個不能選的「現況」是吃虧的,他「試探性」地踏出門,不過,看到我真的沒有要一起去後,他啜泣著,主動牽起我的手進門睡。

一切都要落幕的時候,既沒能繼續玩、又不能回家睡的Jivan,看著我躺的枕頭再度歡了起來。

他要睡我在躺的枕頭!(天啊!這故意給我找麻煩啊!)

「不,這是我睡的,我有準備小的給你了!」我從不因孩子哭就心軟「棄守」,然後Jivan又嚎啕大哭了起來,眼淚簌簌地從側躺的左臉頰滑了下來。

我問他:「你現在很生氣是嗎?」

他用力說:「是!」

既然能夠指認自我當下的感受,於是我決定讓他面對自己的情緒,把情緒控制的能力交還給它的主人。

我把Jivan的棉被包好,再把他推遠向另一側,說:「那你在這邊生氣。你可以生氣!等你生氣好了,我再來跟你說話。」他愣了一下,我重複:「你可以生氣。」說完我便離開現場,自己也去廁所冷靜。

接下來在廁所,我聽到的不是Jivan的哭聲了,是他大聲嘶吼的叫聲,參雜他小聲低語「我好生氣」之類的話。約莫喊了兩三聲,就是一片安靜了。當我走出廁所看見他時,他還是在棉被裡,只不過坐了起來,又是淚又是汗的,靜靜地望向我將出現的方向。

「生氣好了嗎?」我問。

「好了。」

「我們可以睡覺了嗎?」

「可以。」

「媽媽握著你的手好嗎?」

「好。」然後他伸手過來,三秒入睡。

我想,最後他如此甘願,除了哭累了,更是因為他「總算」感到,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了,並掌有「如何做」的自主權。

壞情緒來了,那就指認它、接納它、克服它吧!

父母親也接納孩子的情緒,與其同調,覺察情緒帶來的阻礙,調整回應方式,孩子也會從父母的理解中,生出內在的幸福感。

人人難免會有上火,或因外在遇到的事件而發脾氣的時候,學習怎麼控制它,甚至不讓颱風尾掃到他人,而非壓抑與否認,卻在潛意識裡仍被它左右,這是我們畢生的功課。

我見過許多大人,無論出於方便還是出門在外想快點息事寧人,總是一味的用「滿足孩子的想要」來平息鬧脾氣的孩子。孩子哭著要養樂多不走,大人「好了好了!不要哭了,我買給你」;孩子屢勸不聽就是要騎公園其他人的腳踏車,大人硬是抱下來並說「媽媽再買給你」,其實,這樣立即「粉飾太平」的處理,都沒有深入核心,反而會強化孩子用這樣的方式得到想要的,並持續出現如此的行為。

愛,不是「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他對你的予取予求,總是以自我中心的思考模式,只會延伸出更多的教養問題。

在我剛接手的班上,曾經發生這樣的小事件:一男一女兩位學生在其他任課老師上課私自換位,方便聊天,被導師我看見後,在下課時要求他們解釋,男同學支支吾吾的同時,沒想到那女同學什麼話也不說,嘴裡碎唸、動作粗魯,發出桌椅撞擊聲後,臉很臭的收拾好書包,馬上就調頭走人,完全無視於我的存在。我叫住她,她頭也不回繼續走,眼看她與她目中無人的態度就要離開眾學生和我的視線了,我不得已提高音量,喊她的全名,慎重請她「站住」!旁邊的同學連忙抓住她,要她停下來跟老師解釋。

男同學見狀,連忙說道:「老師!妳先不要生氣,她心情不好!是我的錯,我逼她跟我換位子。」

我說:「心情不好,不代表可以如此不尊重人。我一開始發現你們換座位時並沒有生氣,我只是需要知道為什麼明明知道不能做的事,你們偏要做,是不是有什麼原因是我不了解的。」

女同學已經被負面情緒環繞,這個時候如果還繼續讓它像顆毒瘤般在體內滋長,累積更多因外在事件誘發的壞情緒,那只會把自己逼到一個心靈生病的狀態,若碰上一個也聽不進去解釋的老師再誤會她、責備她,就會演變成師生對立的惡性循環,沒有人願意聆聽彼此,事件也無法圓滿處理。

肯定了男同學勇於承擔的勇氣和道歉,也再次鄭重告知他「有任何需要請先詢問,而非為所欲為」這個癥結點後,我才一對一與女同學談話,讓她在同儕面前有台階,也便於我單獨談話以敲開她的心房。

「我知道妳剛才那樣的態度,是因為妳心情不好,你怎麼了嗎?」話一出,她的眼淚就潸潸落下。

我先釋出關懷,接納她的負面情緒,並表示願意理解她的狀況,她才能夠跳脫出剛才被我大聲震懾的感受,懂得我是出於不得已的。雖然到最後,她只稍微透露是因為好朋友之間的事件讓她心情不愉快,但她對於被壞情緒圍繞而做出「不尊重老師」的不理智行為道歉,在她離開前我摸了她的頭一下,她很不好意思的笑了。

倘若她站住時,我當著大家的面對她一番指責,她的情緒不但沒有得到安頓,更會連帶造成師生相處與班級經營上,雪上加霜的後遺症,而她後續不合作的態度,也可能被設定為「問題學生」。這個青少女正是處於「過不去」的節點上,她不一定需要其他人介入來替她處理讓她不開心的事件,但有人能觸碰到她的心,便能使其軟化,這股溫柔的力量,已足夠開啟溝通的可能性,讓一位有思考能力的高中生,靜下來反省被情緒牽著走的行為是否得宜,不站在對立而是引導者、聆聽者的位置,「教育」這件事才有辦法施展出最大的效益。


Jivan在我指認出他的情緒後,便是孩子感到「被理解」的第一步,光是「被理解」,就足以讓他感到不孤單,感到媽媽與他的心理狀態是正向能量的流動,他個人的存在是被看重、有分量的;同時,也讓他驚覺、警惕自己,他正處於什麼樣的負面情緒中。

第二步,是允許孩子有情緒,並引導孩子用不危險的方式宣洩,訓練他用「解決問題」的思考習慣,想想自己該怎麼辦?而不是我告訴孩子該怎麼做。這時的孩子,已經因為「被理解」而能夠稍微冷靜了,或許「想要的事件」仍沒有被滿足,但是,當孩子認真做自己的情緒的主人時,他便不會困在「歡」或「盧」的漩渦中打轉,使雙方都難受。唯有在穩定、愉悅的情緒下,孩子才容易接受「沒有得到我要的」的事實,同時也能合作於教養者所堅持的原則。

擁抱如刺蝟一般的孩子吧!他渾身短而密的刺雖然會弄疼了你,但那唯有在遭遇敵害的時候,才會將刺朝外,用以保護自己;我們是教養者不是對立者,懂得正確擁抱刺蝟的方法,才不會弄傷了自己,也不會讓我們的小刺蝟因武裝而孤單了。

處理情緒遠比處理事件來的重要!

其實,人人皆如此,在各種關係之中,我們不是真的非要得到什麼,而是希望有人能夠真的用心懂我。受挫了、沮喪了,不是「這又沒什麼,別在意」的安慰話,而是有一股溫暖的力量,接納低潮,讓渡肩膀,讓最脆弱狼狽,甚至長滿刺蝟的自己知道,即使沒有達成目標,我仍是被愛著的。

一個人之所以能內在情緒平穩且快樂,是因為他了解、並懂得自我排解不好的情緒與想法。學齡前的孩子正是開始學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靈活控管「情緒力」的時機。這次「挑戰理智線」的經驗,我更確信,不能讓孩子失去為自己搭建「情緒網」的機會,以免「漏接」了未來單飛的自己。

相關書摘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你可以不喜歡我,但你沒有權利傷害我

書籍介紹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讓孩子不委屈,能同理、尊重與分享》,凱信企管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谷卓

用同理心對待孩子,便能成就孩子!研究顯示:越有同理心、越懂得幫助他人的孩子,具備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及人際關係,不管在學校、在社會、甚至長大在職場,都會比較快樂,有比較好的表現。

親子專欄作家谷卓,憑豐富的求學過程,旅行20餘國,與荷蘭籍老公結婚後,更成了名符其實的「跨界媽媽」。全書分享超過50個生活親子互動小故事,讓教育理論不生硬,搭配療心照片,帶你實際感受,只要你願意蹲下來,聆聽/同理孩子的想法,以孩子能接受/理解的互動方式,就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不僅教出貼心、溫暖的好孩子,父母也能從中收穫及反思。

「越了解孩子,心就越柔軟」,當我調整了觀看孩子的角度、應對的姿態、情緒的處理,甚至,重新虛心檢視自己,也就重返了內心對愛最單純的渴望。奇妙的是,這樣的改變,讓我看見洪流折騰裡的靜好歲月,看見熙熙攘攘中的幸福。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立體書封Photo Credit:凱信企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