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惡魔的背影》書評:比小說更離奇的恐怖殺人魔真實調查日誌

文:黑咖啡聊美劇

《惡魔的惡魔背影》不僅僅是一本犯罪紀實的文學作品,它更是影書促成FBI最終破案的終極關鍵之一,作者蜜雪兒・麥納瑪拉(Michelle McNamara)耗費二十幾年的評比時間不懈地追捕兇手,雖然在書本完成以及凶手落網以前去世,小說但在她的更離好友們協助完成著作之後的半年,警方終於找到關鍵的恐怖DNA證據將兇手定罪,逮捕這位在逃三十餘年的殺人實調「金州殺手」。作者壯志未酬身先死以及本書有如預言書般的查日存在都讓這起案件增添傳奇色彩,「金州殺手」的惡魔緝捕故事很快也會成為大家熟知的重大事件,在各種改編的影書作品出爐之前,讓我們透過這位鍥而不捨網路偵探的評比細膩觀察探究真相吧!

作者蜜雪兒並非警察出身,小說也沒有任何調查方面的更離專業證照,但她心裡對於正義的恐怖渴求以及強大的行動力,讓她辦到了其他體制內警探無法辦到的殺人實調事——整合各州各單位以及所有民間資源的所有線索,成功引起社會對於案件的關注,讓FBI後續的懸賞與專案小組得以有效發揮功用,雖然正義來得遲了一些,但作者最後寫給兇手的檄文總算是成真了。

「金州殺手」是蜜雪兒利用現代科技將各種線索串起來之後給兇手的名字,因為在案件發生的1970與1980年代,人們以為這些發生在各區的罪案由不同的連環兇手所為:「東區強暴魔」、「維賽利亞劫掠者」、「原始暗夜尾隨者」這些稱號其實都是「金州殺手」的分身,他為了掩蓋固定的行為模式,特地選在不同的地區犯案,並且不時改變作案手法混淆調查。最後從兇手真正的身份來回推,也就不難理解他的策略有多聰明——喬瑟夫・詹姆斯・迪安傑羅(Joseph James DeAngelo)曾經是一名海軍與警察,熟悉體制內警探們的調查方法與心態,善加利用變成了自己的武器。

在《惡魔的背影》裡面,蜜雪兒與其中一位退休警探霍爾斯曾經懷疑過「金州殺手」就藏在警隊中,因為在某一個作案高峰期中,嫌犯總是能選在警力最為薄弱沒有被加強的地方,顯示他有能力得知那個時期的警力部署,在沒有網路與手機的年代,最合理的推論就是他有取得內線消息的方法,所以要不是現役警員就是前任警員,可惜當時的犯罪前科紀錄不完全,也沒有DNA建檔,加上兇手唯一的案底只有竊盜罪,自然在比對名單裡被排在相當後面的順位。

蜜雪兒透過網路展開調查時善用了Google地圖與圖層等功能,將「金州殺手」的犯罪地點依據時間軸標記出來,發現了他的移動模式,和夥伴「小鬼」一起把嫌犯的活動範圍縮小到沙加緬度的一個區域中,和後來警方使用的地理剖繪技術不謀而合。蜜雪兒與退休警探霍爾斯的聯手調查中,也逐漸確立「金州殺手」就是沙加緬度當地人的理論,因為作案的路線通通都是非當地人不可才有可能知道的隱密小道,許多他做為臨時偵查點的工地與空屋也都是必須熟知當地房地產狀況才可能迅速安排的地方。

除了運用現代科技的新調查方法以外,蜜雪兒也盡力地訪問到當年的受害者、目擊證人與警探,這些人當年雖然已經提供了線索,但他們從來沒有以後見之明的大局觀去重新看待兇手與案件。蜜雪兒帶來的新觀點重新整合了一切有關「金州殺手」的線索,推理出這位掠食者可怕的演化過程與背景分析。

首先當他犯下第一起罪案時,因為不熟悉過程而犯下了許多錯誤,遺留作案道具以及來去的足跡等等。隨著攻擊次數增加,「金州殺手」開始將軍隊裡應用的臨時警報系統加入自己的犯案流程中,預留充足的逃跑時間。入侵的模式也隨之進化,從原先是在單一目標埋伏刺探許久後下手,進化成針對一整個區域的大規模勘查,接著依照當天下手的時機判斷最適合的獵物,大幅提升警方預測追捕的困難度,這樣極度縝密小心的策略全部來自他的軍旅與警察經驗。

東區強暴魔從性暴力犯罪變成殺手的轉捩點也跟當地警方的應對方式有關,這種連續罪犯在犯案的過程中,第一要務是滿足生理心理上的即刻需求 - 性滿足以及暴力帶來的快感。緊接著他更需要的是來自外在的觀眾給予的虛榮感,以及主宰他人命運所帶來的權力感,於是犯罪行為就從「支配身體」進化到「支配生命」,作案方式從攻擊落單女性演變成攻擊情侶最後是殺害所有受害者,加上對於犯罪現場越來越誇張的破壞,種種行為都讓警方再也無法隱瞞他的存在,昭告天下並給了他變態的稱號,希望全民一起抵抗他的魔爪。

「金州殺手」對於當地居民帶來的恐懼巨大且無法抹滅,那就像是一整代人共同經歷的恐怖創傷,當民眾們知道有這麼一個掠食者存在後,所有人在夜晚都不敢輕易入眠,社區組成守望相助的巡邏隊,落單的情侶家庭拿著槍輪流守夜。但這些業餘的防範措施終究都擋不了這個經驗豐富的掠食者,於是他帶來的恐怖壓迫更加龐大,甚至令許多受害者與親屬在案件過後的數十年都依然提心吊膽,深怕某一夜會再度看到他的滑雪面罩並被恐怖低沈的嗓音包圍。

最終喬瑟夫・詹姆斯・迪安傑羅落網的關鍵DNA雖然不是來直接自蜜雪兒的整理,但眾多二十餘年來不斷參與辦案的調查員都認為,這本書引起的巨大迴響與重視,的確有助於警方獲得比以往更多的資訊,得以在公共DNA資料庫裡面比對出這惡魔的背影。未來HBO將改編這起重大事件成為影集,將會有更多人知道「金州殺手」造成的恐怖影響,以及蜜雪兒不懈追尋的傳奇故事。

相關書摘

  • 《惡魔的背影》:多年來她為了追捕「金州殺手」,到頭來卻造成嚴重的傷害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惡魔的背影:五十起滅門謀殺與性侵懸案、縱跨六百公里的犯案足跡、塵封三十年的無解線索,一個調查記者的不懈追尋,帶來揭露「金州殺手」真面目的破案曙光》,臉譜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蜜雪兒・麥納瑪拉(Michelle McNamara)
譯者:林琳

震驚全美的真實故事、追索遲來正義的懸案調查實錄
半生逍遙法外的連環殺手,緊隨這本書的出版而落網……

「金州殺手」,加州郊區家庭的噩夢,
強暴五十名女性、襲擊六對夫婦、謀殺十餘人,
大膽向警方預告犯案、時隔二十年後仍電話騷擾倖存者。
他總是能在暗夜中順利逃逸,只留下模糊的背影,
卻在這本罪案調查報導出版後兩個月落網……

一九七○至八○年代的加州,一名神祕歹徒多次闖入郊區民宅,兇殘的手法導致當時人心惶惶:他會闖入民宅,先將男主人綑綁,然後強暴對方的妻子,隨手抓取鈍器將受害者雙雙捶打至死,並在屋內翻箱倒櫃、享用廚房裡的飲食,彷彿想要將目標家庭裡的一切都據為己有。他無視執法機關的搜捕行動,甚至在作案前向當地警局發出預告,而部分倖存的女性受害者,在事發後多年仍接到他的騷擾恐嚇電話。

儘管他的行徑如此大膽、留下諸多物證,仍然肆虐十年之久,沒有被捕,只是神祕地銷聲匿跡。

這位「金州殺手」的懸案,讓著迷於犯罪調查的業餘記者蜜雪兒・麥納瑪拉印象深刻,她調閱了數千頁的警方報告、訪問倖存的受害者、目擊者與遺族,撰寫成這本詳盡深入且充滿可讀性的調查報導,不只重現了連環殺手的狂妄與殘暴,更以群像劇般的手法、充滿同理的筆調,描繪多位被害人與家屬的悲劇時刻:甫從警校畢業的菜鳥警察,在蒐證後強忍悲痛替哥哥清理大嫂的命案現場;老父親堅持為橫死的兒子討回公道,卻在新鑑識技術誕生前含恨離世;案發前一天激烈爭吵的單親媽媽與青少女,天人永隔之後再也沒有機會對彼此道歉……

麥納瑪拉除了寫實記錄案件始末,也從鑑識科學發展、社會變遷、警政程序的面向,探討這一系列案件為何長期無法偵破,且遠不如「黃道帶殺手」、「BTK殺手」等同時期的連續殺人犯般廣受關注。但她不幸在寫作計畫完成前過世,她的手稿由調查伙伴整理,並補齊地理剖繪資料和關係人的追蹤聯絡結果。這部遺作出版之後兩個月,加州警方宣布「金州殺手」落網,多家媒體提及麥納瑪拉長期的調查報導間接幫助了破案。

※收錄案件相關照片與地圖
※特別附錄:《沙加緬度新聞評論》破案後續報導

getImagePhoto Credit: 臉譜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