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天宫一号数据商业服务平台:为空间站攒经验—新闻—科学网

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5-13 7:52:2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天宫一号数据商业服务平台:为空间站攒经验
  “天宫一号的天宫台数据,就好比高质量的号数土豆,我们用厨艺来精细加工,据商经验将这些土豆烹饪成精美菜品。业服我们希望菜端上桌后,平网客人吃完觉得不错,空间科学下次还想点这道菜。站攒”   ■本报见习记者 倪思洁  天宫一号数据的新闻商业服务已经运行两个多月。   近日,天宫台《中国科学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空间应用中心)了解到,号数目前,据商经验“天宫一号空间应用推广服务平台”的业服注册用户已有两百多人,商业代理机构陆续接到订单,平网其中部分订单已完成交易。空间科学   3月2日,站攒空间应用中心与首批三家商业代理机构签署了《天宫一号应用数据商业代理协议》。自此,天宫一号的数据服务从过去完全免费的公益模式,走上了公益与商业服务并存的新路。   “这使我们必须面对新的压力,不过,这种压力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个服务平台,两类数据用户,三家代理机构。天宫一号数据的商业应用之路仍在探索之中。   从无到有:把工程“用”起来  4月份,某海域发生漏油事故,紧急之下,当地用户找到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地所),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获取该区域遥感数据。   “我们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空间应用中心后,他们调整了原先的拍摄计划,优先安排观测并获取该区域数据。”遥地所数据服务部主任苏杭告诉记者。   自商业服务开始,空间应用中心接到的类似紧急需求越来越多。“商业应用是检验工程技术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张善从表示,天宫一号机动反应性强,高光谱数据质量好,精度高,能提供快速的数据服务。不过紧急事件的增多,用户对于付费数据要求的提高,还是让工作人员感到了压力。   但作为探路者,张善从却乐于承受这样的压力:“载人航天等许多国家航天工程往往重建设、轻应用,很少涉及商业应用。我们之所以要探索商业模式,目的正是想让国家的投资更有效,在‘反哺’航天工程的同时,更好地提升数据服务质量。”   据了解,目前,在天宫一号数据服务方面,空间应用中心的主要任务有三类:一是飞行器有效载荷的运行管理;二是数据加工处理与管理;三是提供数据服务,由指定代理机构去做更多的增值服务。   商业运作:“上帝”更愿当“厨子”  采访中,张善从将三家指定商业代理机构——遥地所、中科院电子所(以下简称电子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比喻为“上帝”。“他们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他说。   作为数据处理与分发单位,空间应用中心并不直接面对商业用户,他们将对地观测数据提供给代理机构,再由代理机构按照用户需求,将数据加工至更高级别的增值产品。   但是,被视为“上帝”的代理机构却更倾向于将自己定位为“厨子”。   “天宫一号的数据,就好比高质量的土豆,我们利用自己的厨艺来精细加工,用这些土豆烹饪成各式各样的精美菜品,满足客人的多方需求。我们希望菜端上桌后,客人吃完觉得不错,下次还想点这道菜。”电子所信息技术创新工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军锋说。   不过,这样的“厨子”并非人人堪当。   王军锋介绍,作为商业代理机构之一,电子所已形成微波成像技术和微波真空电子技术两大支柱领域。2013年,围绕地理空间信息技术领域,电子所完成多个项目验收,取得重大进展。未来几年,该所还将大力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促进科研成果应用。   对于遥地所而言,不仅拥有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以及航空遥感中心两大科学装置,可以直接接收、处理国内外十多颗卫星数据,同时还拥有一支面向全国用户提供遥感应用增值服务的科技队伍。   “2003年,遥地所最先将美国QuickBird(快鸟)等国外高分辨率商业卫星数据以代理分发形式引入国内。2006年,与日本签署ASTER、ALOS等国际中等分辨率卫星代理分发协议,至今已有十多年的代理分发经验。”苏杭说。   记者了解到,未来,“厨子”团队还将继续扩大,空间应用中心会根据数据资源及用户需求情况,确定更多商业代理机构。   长远打算:为空间站攒经验  去年10月,澳大利亚发生森林大火。空间应用中心连续一周向遥地所提供2轨高光谱和6轨高光谱红外谱段的灾区图像数据产品,并对灾情演变作了多次评估,为澳方掌握火情、组织救灾提供了信息支持。   2011年至今,天宫一号的公益数据服务在资源勘探、城市土地利用、应急防灾减灾、林业与海洋应用等领域发挥了作用。   但在张善从看来,这些成绩还远远不够,对于商业应用,空间应用中心还有更长远的打算。“通过天宫一号的商用,我们要为空间站的商业应用探索出一条路,避免走国际空间站建设的弯路。”张善从告诉记者,国际空间站现如今资源浪费明显,商业应用一直是其短板,直到建设后期才考虑向民营企业开放空间站应用资源,但收效甚微。   “有了天宫一号的商业服务基础,我们希望能够在空间站建设之初就解决哪些企业可以参与建设,建设完之后怎么做商业服务,商业服务和公益服务是什么关系等问题。我们在探索道路的时候,也很希望能够听到公众、用户的诉求。”张善从说。 (原标题《为中国空间站商用“打前阵”——记天宫一号数据商业服务路线图》)   《中国科学报》 (2014-05-13 第1版 要闻)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