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岸見一郎
學習一定要有用嗎?
A:我和一個經濟系的岸見阿德朋友一起在一家西裝店打工,經理那天問我們:「你們在大學主修什麼?」我朋友就回答他:「我主修經濟,郎從勒幸最近剛好上到銷售行為分析。絕望」經理笑咪咪地回他:「很好,到希讀哲這很有用。福論父母反對」他隨即轉過頭來問我:「那你呢?」我有點羞怯地回答他:「我主修哲學。學系」他的麼用麼辦表情瞬間改變,有點輕蔑地說:「學這個有什麼用?」我回答他:「幫助我們思考如何成為更好的遭遇人。」
岸見:我的時該答案也是這個。
A:但是岸見阿德我好像沒有回答到他的問題:「學這個有什麼用?」
岸見:那你覺得呢?學哲學有什麼用?
A:我也還沒有答案,學經濟學能幫助老闆提升業績、郎從勒幸增加銷售,絕望但哲學好像沒有這麼明確的到希讀哲功能,也沒有人會說學哲學能用來賺錢或養活自己。福論父母反對
岸見:所以你也覺得哲學沒有用嗎?
A:這也是學系我來這裡的目的,我雖然學得很有收穫,但老實說當別人這樣問我時,我也沒辦法明確地說出哲學可以做什麼。
岸見:我明白了。 首先,我們需要釐清有用和無用是什麼意思。在生活中常常聽到大家用有用和無用判斷事物是否具有價值、有意義,如果以致富為目的,哲學的確看起來沒什麼用,當提問錯誤,怎麼樣也無法答出正解。
因為你不可能光靠研究哲學致富。但客觀來說,學習哲學的目的本來就不是用來讓你賺大錢、一夜致富。如果你的人生追求是賺大錢、累積財富,那選這門學問來研究就偏離目標了。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有用或沒用,而是你為什麼而學?當對方的問題本身設定就有誤時,我們當然無法提供正確的答案。就以我們將要討論的問題來說,當我們想了解「怎麼更好地生活」,第一個要討論的應該不是方法,而是先了解所謂「更好的生活」是什麼?
遭遇父母反對時該怎麼辦?
岸見:話說回來,你選擇就讀哲學系的時候父母沒有反對嗎?
A:我上大學的方式比較特別,我們當初是進入大學後才選擇主修領域,所以我不是因為想學哲學才讀大學。在我上大學後參加了各種講座,發現哲學很有趣,才決定以此為主修。
岸見:喔?那你一開始有其他想申請的科系嗎?
A:我一開始想選的其實是文學。
岸見:那你的父母聽到你以哲學為主修的時候有什麼反應?
A:我知道如果一開始就告訴他們我想選哲學為主修,很有可能會遭遇到反對,說很難找到工作、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等,您呢?您決定讀哲學系時父母沒有反對嗎?
岸見:我的母親很尊重我的想法,從未干涉過我的生活。我的父親本就不太理解哲學是什麼,每個靈魂都是獨立的,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力。
起初他不認同,理由就跟你的經理對你說的話差不多,不知道哲學未來能做什麼。我當時也知道哲學系未來出路相對經濟等熱門學科更窄。父親擔心我未來會很辛苦。但據我所知沒有人因為研究哲學餓死。
另外,他聽過許多哲學家如希臘哲人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 theYounger)、小加圖(Marcus Porcius Cato Uticensis)、季蒂昂的芝諾(Zeno of Citium)、克里安西斯(Cleanthes),或是帕奈提烏斯(Panaetius)等斯多噶主義學家都是以自殺作結,因此他不贊成我選哲學系。
父親希望母親出面說服我,但我的母親馬上拒絕並告訴他:「他的任何選擇都是他的自由,我們可以關心,但不能左右他的選擇,因為他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我們的附屬品。我知道看著孩子去冒險有多困難,為人母之後尤其能體會這種感覺。我當然可以用母親的角色去施壓請他放棄,但我不願意這麼做。因為我的母親充分尊重了我的選擇,讓我可以過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我也希望能成為一個讓孩子用自己期望的方式長大的母親。」
因為媽媽當時的支持,我才能一路研究哲學至今。
A:我目前正在找工作,我的父母告訴我應該找份穩定的工作,最好選擇大企業。但這不是我期望的生活,我想成為插畫家,不過無法說服父母這點讓我很困擾。我該怎麼辦?
岸見:別管他們說什麼。
A:這樣做沒問題嗎?
岸見:雖然父母於我們有生養之恩。我也很感念父母的照顧。但無論怎樣,這都是你的人生。結果好壞都需要自己承擔,不該讓父母為你負責,自然也不該因為父母的話左右你的選擇。
A:這樣會讓父母傷心吧?
岸見:父母起初可能無法理解,但當他們看見你的堅持時,一定也會慢慢改變想法,放下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自我意識。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當你因為追逐理想而閃閃發光時,他們必然也能看見。比起選擇壓抑而勉強自己配合父母的步伐,堅定地去實踐你的選擇,用行動說服父母吧,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用行動告訴他們,你能為自己負責,不再是他們的責任了。
何謂「好好生活?」
岸見:哲學(philosophy)這個詞的原意是 「愛智慧」。 但我認為與其說是對智慧的追求,不如說是教導我們如何更有智慧地生活。它是你在任何年齡段所學的結晶,無論他們的成長背景為何,或從事什麼工作都能派得上用場的智慧。
A:那你會如何解釋「好好生活」?
岸見:「為自己而活」或 「快樂地生活」。誰想不開心?或者以犧牲自己的方式過每一天。你不會想過這種生活對吧?這樣的生活方式不適合任何人。實際上,「活得好」和「活得對」是有所區分的。許多人努力活得正確,也就是遵循世俗的價值觀,小心翼翼地過每一天,但這樣會快樂嗎?如果無法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就不能稱為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