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上)》:對蘇軾來說,周瑜的成功幾乎匯聚所有人生的美好

文:劉少雄

人生如夢

蘇軾〈念奴嬌〉

大江東去,唐宋浪淘盡、情感千古風流人物。世界上對蘇軾生故壘西邊,來說人道是周瑜、三國周郎赤壁。功幾亂石崩雲,乎匯驚濤裂岸,有人捲起千堆雪。美好江山如畫,唐宋一時多少豪傑。情感

遙想公瑾當年,世界上對蘇軾生小喬初嫁了,來說雄姿英發。周瑜羽扇綸巾,功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現在,我們就來看這首最能抒發時間感傷之情的〈念奴嬌〉吧。這闋詞有兩重的對比,一是不變的江河對照短暫的人生,一是偉大的英雄事蹟對照自己的失意落魄。英雄人物可以用功成名就創造不朽的功業,來證明生命存在的意義,以此對抗時間無情的壓力。

可是貶謫的人身心受創,既被惡劣艱困的環境所限,又須面對年華衰老的事實,如何與英雄相比?又如何對抗命運,創造有意義的人生呢?東坡這首詞不只抒發了個人的悲鬱情緒,也寫出了人間普遍的悲劇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闋詞一開篇就展現一種鬱勃的氣勢,傾瀉而下,給人無法掙脫的感覺。江水,在這裡象徵時間的流動,永不停息。大江東去,水流不斷,穿越了空間,帶走了時間,世間種種隨水而逝,一去不返。然而在歷史的舞台上,「千古」以來多少「風流人物」,用盡心力去建立功業,企圖抗拒時間的推移,但終究敵不過歲月無情的摧殘,時間的巨浪最後還是捲走了一切。這是人類可悲的命運。

雖然如此,人類可貴之處,就是不向命運低頭。他們以無比的毅力,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態度,一代接一代地秉持著這份精神,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歷史,見證了人類存在的意義。我們緬懷這些建立豐功偉業的人物,就是希望能煥發一種向上的精神力量,讓自己不至於對人世絕望,對生命仍有所肯定。這一種信念,我們只要仍舊相信它,它便永遠存在。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是說有人告訴東坡,在黃州舊時駐軍防守的營舍西邊,就是三國時周瑜擊退曹操的赤壁。關於東漢的歷史,東坡小時候在家鄉就跟著母親讀過不少,「赤壁之戰」他當然是熟悉的。現在聽聞赤壁之名,臨江遠眺,心中必然會喚起思古之幽情。

懷想周瑜,對於英雄事業,東坡依舊存有一份嚮往之情。在慨嘆歲月無情,人類無數事功都將被時間的長河沖刷殆盡之後,「三國周郎赤壁」這一句,彷彿穿越所有時空,聚光燈只照射在一人身上。由千古而三國,由三國而集中於周瑜一人,那麼周瑜就好像屹立在歷史舞臺的中心,光彩耀目,是吸引著我們注意的唯一英雄人物。而眼前的「赤壁」也不再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是「三國周郎」建立偉大戰功的古戰場。

既然提到三國周瑜建立不朽功名的地方赤壁,作者便順勢帶領我們穿越時光隧道,目擊當時的戰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過去的解釋,大多以為這三句是東坡當下在黃州赤壁眼前所見的景象。

不過,我以為這不是現場景色的描寫,而是東坡融情入景,帶著激烈熱切的心情,擬想當日兩軍在赤壁對峙的狀態,所引發的驚天動地的場面,如萬馬奔騰般的氣勢。那是文學家的想像之辭,用山水奇麗壯闊的姿態,和其中蘊含的澎湃力量,烘托人為努力所掀起的翻天巨浪。

「亂石崩雲」,是寫磊磊山石,高聳挺拔,好像要將天上的雲層崩裂開來。「驚濤裂岸」,則是形容江水洶湧澎湃,撞擊著江岸,彷彿能將岩岸撞裂。這樣的衝擊,激起了一層又一層的雪白浪花,翻捲滾動,滔滔不絕。有的版本「崩雲」作「穿空」,「裂岸」作「拍岸」、「掠岸」,氣勢則稍嫌平弱,所以不採用。

如果說人的一生終將隨時間的流水消逝,那麼在赤壁奮起迎敵的周瑜,豈非就像是不甘屈服於命運,努力抗爭,遂以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在歷史的軌跡上刻下了難以磨滅的記痕?這番功業鋪天蓋地而來,順勢就將過往的一些風流人物都比了下去。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對周瑜偉大功業的讚嘆。

東坡在上片主要寫「赤壁」,表面上都是繞著山水做敘述。赤壁之戰的氣勢和周瑜功業的讚嘆,都化入山水的氣勢中,用暗喻的方式來呈現。

那麼怎樣帶出「懷古」的主題,將周瑜這個人物搬到舞臺上來觀賞對照呢?詞的上片最後兩句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作者對眼前風光詠嘆一番,所謂地靈人傑,自然從山水中引出了英雄人物。「一時多少豪傑」,就讓我們想到三國時代風起雲湧,出現了許多不世之才。東坡真的很會寫人物,他讓周瑜在眾星拱照中出場,那個時代的豪傑竟都做了陪襯。

我們另須注意的是,如畫江山成就了許多豪傑,而江山依舊,那時的豪傑如今又在哪裡?而自己又能否有所成就,堪稱豪傑?東坡在這裡寓含了今昔對照、物是人非之意。下片「懷古傷今」,就是要表達這些內容。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周瑜走出歷史,躍然眼前,形象十分鮮明而突出。他年輕有為,英姿煥發,二十四歲時娶了小喬,所謂英雄美人相得益彰。十年後,周瑜三十四歲,統領大軍,輕鬆自在地贏得一場重要的戰役,史稱「赤壁之戰」。

「羽扇綸巾」,是手揮長毛羽扇,頭戴絲帶製成的便巾,這是三國兩晉時名士的休閒裝扮,後來用來形容人的輕便灑脫。「強虜」,是強大的敵人,指曹軍。有些版本作「檣櫓」,是船或戰艦的代稱;檣是船上掛帆的桅杆,櫓是划船的槳。

《三國志》對赤壁之戰中周瑜的形貌神態沒有多加描述,這是東坡自己創造出來的英雄圖像。周瑜泰然自若,談笑用兵,輕易便贏得勝利。這跟後來《三國演義》所描述的周瑜形象很不一樣。東坡所塑造的周瑜,有點像前人記錄東晉謝安在「淝水之戰」時的舉止神態。東坡一向仰慕謝安,那麼他在〈念奴嬌〉一詞中,是否將他心目中的謝安形象投影在周瑜身上?值得細加探究。

東坡懷著欽羨的心情進入公瑾的英雄世界,娓娓道來,如晤故人。就在這個時候,東坡情緒高揚,對他來說,公瑾一人幾乎匯聚了所有人生期望的美好。赤壁的熊熊火光,如同他最耀眼的光彩。曹操大軍來勢洶洶的氣勢,都在這光彩中燒成灰燼。

灰飛煙滅後,江水寂寂,東坡亢奮的心情似亦轉趨黯然,一種淒涼寂寞之感隨即湧上心頭。公瑾何人也,吾亦何人?有為者當如是,但自己此刻又如何能有所作為?三十四歲的周瑜統領吳國三萬水師,大破五十四歲的曹操所率領的十五萬大軍,建立了不朽的功業。而四十七歲的東坡又如何?他還是待罪之身,謫居黃州,任時光無情流逝,卻也無能為力。這時想著周瑜的成就,對照自己的處境,真是情何以堪。

往事如煙,東坡從歷史的帷幕中重返現實,回過神來,感嘆地說「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多情應笑我」,是「應笑我多情」的倒裝。東坡意識到自己已不復年少,而在貶謫的歲月裡,雄心壯志亦漸消磨,實在不能與公瑾相比,自己還能成就些什麼?

「多情應笑我」,正是東坡的自我解嘲,反省過去一生的成敗得失,就是因為太過於多情了。因為多情,就有許多眷戀與執著;因為多情,就會無端生出許多煩惱;明知不可為卻為之,想放棄又不忍,弄到自己進也不能、退也不是,內心充滿著矛盾衝突。這樣的用情態度,造成身心的創傷,以至於壯志消沉,白髮頻生。在如此「多情多感仍多病」(〈采桑子〉)的情況下,想求取不朽的事業,要與時間抗衡,都只是妄想罷了。

如何化解人生的苦惱?東坡最後的體認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誠如〈永遇樂〉所說:「古今如夢,何曾夢覺?」我們都活在夢中相對的世界裡,總是糾結著許多成敗得失的情事、悲喜歡怨的情緒。當年公瑾,今日東坡,或貴或賤,得意失意,真真假假,都屬虛幻。換言之,周瑜的功成名就,與東坡的窮愁潦倒,都不過是夢中的情節,而相對於此,眼前的江水明月才是永遠不變的真實存在。

因此,與其終日惶惶不安,何不放開懷抱融入自然之中,忘懷得失?「一尊還酹江月」,那麼就舉起一杯酒,灑在明月映照的江水中,來表達虔敬的心意吧。東坡的意思是,如果人能將生命融入寬闊的宇宙,消解許多執念,心靈便能得到安頓,得到真正的快樂和自由。

我們回顧歷史,希望從古人的立身行事,確認某種價值觀,以堅定一己的信念。有時不但找不到一絲絲安慰,反而陷入與古人對比的情境中,產生了今不如昔、我不如人的感嘆,帶來更大的傷害。如何走出歷史的迷障,泯除相對情境帶來的緊張與焦慮,回歸自然,重覓生命的安頓,在儒釋道的思想中都有著相類似的指引。東坡也意識到這一點,心亦嚮往之。不過要達到這境界,需要一番實踐工夫。

東坡在〈念奴嬌〉最後幾句,大概已知道如何面對人生空漠之感,初步提出了由窄往寬處紓解的方案。不過他怎樣體悟「人生如夢」的虛妄,而有「一尊還酹江月」的曠達,詞中對這過程只是一筆帶過,沒有明白交代,也許是受到詞調的篇幅限制,無法再作說明。

換言之,在這個重要的人生課題上,東坡顯然未能深加體察,好好加以處理。不久後出現的〈赤壁賦〉,應該就是針對〈念奴嬌〉遺留下來的問題而作的。東坡改用賦體,用更長的篇幅、較理性的文體鋪排論述,可見他認真處理的態度。

正因為他能「入其內」,勇於面對,以理導情,所以能「出其外」,開拓出更寬闊、更高遠的人生意境。元豐五年之後,東坡文學即出現新的面貌、新的格局,表現出更曠達的胸襟、更多的閒情逸趣。

相關書摘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上)》:李後主壯闊華麗的詞句,是亡國之君自我欺騙的夢境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一闋詞・一份情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上)》,遠流出版

作者:劉少雄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詞,一字一句,
皆有聲有色、有情有義。
在茫茫詞海中,
定能找到最療癒自己的那一首!

四十位詞家、一百二十闋詞,以十六個單元主題,探討近六十種幽微深邃的人間情意。由唐五代到兩宋,五百多年的詞篇燦麗時光,從詞人、詞風、詞史、詞境到詞情,宏闊而深刻地鋪展在眼前、縈潤於心中。

看詞人在出入之間、情理掙扎之際所展現的各種生命情態,看詞作的跌宕之姿所興發的悲喜情緒;領會詞中的人情世界,我們也終將懂得如何表達情感,擁有聆聽他人與自己心聲的能力。

遠流_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上冊書封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