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約瑟、有窮也能原則金蔡松花
賺錢就是爸爸變富為了花?這樣想,不窮也難
錢究竟為何物?
如果分別問富人和窮人這問題,兒從會得到這樣的富人回答──
- 富人:錢必須要維持在一定金額,或繼續增加。身上
- 窮人:錢是有窮也能原則用來花的。
你的爸爸變富回答是哪一邊呢?真正的富人會用心管理金錢,努力讓它持平且增值,兒從然而窮人卻只會把消費視為重點。富人對於那些不只是身上單純想賺錢,而是有窮也能原則渴望賺得更多且花得更多的人,我稱之為「幸福有錢人」。爸爸變富因為我們賺錢的兒從最終目的,就是富人為了活得幸福。
隨著我開始檢視自己的身上金錢模式,我發現了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決斷」──我下定決心不再以過去的方式繼續生活,這份決心激勵了我的行動力,不但對金錢的觀點開始改變,財務狀況也漸漸地越來越好。在這個過程中,我從富人身上學到了六點原則,下面將以親身故事舉例與你分享。
「健忘」的有錢人
第一點,有錢人會很快忘卻過去發生過的壞事。
我們在人生順遂的時候,總誤以為一輩子就會這麼順利下去,我也曾如此。1990年代末,我是韓國第一位「笑容治療師」,創立了韓國笑容研究所。我透過「將趣味管理引進公司」等方法,在當時受矚目的領域中,以地位最高的專家、著名講師、諮商師的頭銜遠近馳名,光是講課每個月就可以有5000萬韓元以上的收入,底下還有七名員工──我就這樣享受了十幾年的全盛期。
然而隨著競爭者逐漸出現,我面臨到必須縮小事業規模的窘境,雖說苦難有其益處,但是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
身為一家之主我必須養家活口,可是這把年紀還能做什麼?我心裡十分慌張。而我越不抱希望,就越只會發生令人絕望的事。
當我為了安撫自己的內心開始閱讀之後,終於有了新的發現。
那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戴維.蘭德斯(David S. Landes)所說的話:「這時代的有錢人都是樂天主義者,不是因為他們總是正確,而是因為他們抱持正面思考。他們甚至在自己做錯事的時候,仍保持著正向的態度。是正面思考使他們能達成目的、改進自己,最後走向成功的道路。」
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師李珉圭,在著作《行動就是答案》中說道:「我們的想法會決定行動,而我們的行動會決定命運。我們對自己的定義也會決定行動,然後甚至決定命運,這就稱作『自我定義效果』(Self-Definition Effect)」。
透過閱讀我獲得了這樣的洞見,讓我下定決心要揮別過去幾次財務失敗所帶來的負面思維。我決心改變金錢模式,重新整頓財務。
第二點,富人會傾聽富人的建議。
決心改變金錢模式後,我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搬離原本居住的大樓。當時的我處於事業失敗的狀態,因此把47坪的公寓大樓和70坪的辦公室都降價賣出,所剩的財產只有花幾億韓元租下來的傳貰房(韓國特有的租屋型態,租客先繳交高額「傳貰」金即押金,便不需要再繳納房租)。雖然是以比市價便宜1億韓元的價格住了下來,但還是覺得把一筆錢放在這裡太浪費了。
也是從那時起,我才開始閱讀房地產相關書籍,並學習做功課。我也特別向一群握有百億韓元以上房地產資產的人徵詢建議,然後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他們的解決辦法幾乎如出一徹!
原來,他們也還會去傾聽其他有錢人的意見。
理財B計畫,不做賠錢投資
第三點,有錢人都一定有B計畫。
當有錢人開始付諸行動,他們會考慮各種可能的變數,預設好未來的對策。我也遵循這樣的原則,從位於首爾銅雀區的大樓搬去位在江西區佔地46坪的獨棟住宅裡,選擇了一間可以分租成4套傳貰房的多戶型住宅。
事實上要以租銅雀區大樓的押金買獨棟住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若是以前的我,別說搬家了,挑戰這件事我連想都不會想。然而當時的我絞盡了腦汁思考該如何用不足夠的錢繼續活下去──江西區住宅的所在地,因為重建計畫遭到延後,所以房價處於暫時下跌的狀態,而且該地段交通方便,附近就業機會也不少。我的B計畫是,假使該地沒有被劃入重建地區,我就蓋一棟內有套房和雙房的7層大樓。由此,我放棄了熟悉的生活,在一個新地方展開了新生活。
我有位朋友便買了一間位於龍仁的70坪大樓公寓,他說那裡跟目前35坪房子的市價相差不大,所以二話不說就買了,他表示:「只要取出傳貰金中的4000萬韓元就可以買下,負擔並不大。」
但是,投資金額小就代表他買了一間好房嗎?讓我們用有錢人的「B計畫原則」評估這間房子的活用度吧──透過依法這間房子是否能夠隔間,以及周邊的就業機會豐不豐富、傳貰房能否不間斷租出等條件來評估。當連第二條件都能夠被滿足的時候,代表你的金錢模式已經從總是賠錢的窮人模式轉變成富人模式了。
第四點,有錢人專注於可能性。
我現在住的房子,本來是一位住在江南塔樓宮殿的中醫師,持有了10年以上的房子。因為重建計畫推遲導致房價停滯,加上新租客讓他十分操心,因而急於脫手。我當時的狀況不太好,但多虧考慮了各種狀況,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了決定,不到幾年房子就開始增值。若我的行為跟想法固守既往,至今可能還是一位每兩年就貸款一次,一直在提高傳貰金的蝸牛族。
然而另一方面,我也十分感嘆自己如果能早點開拓看見可能性的眼光,也許就能抓住更多機會了。
在我家對面過條馬路就會抵達的區域,有個故事──2015年,售價3億5000韓元卻未售出的大樓,現在價值已超過12億韓元。當時我們夫婦倆說著:「哪來的3億5000萬……。」錯過了這個大好機會。
其實當初只要用租銅雀區大樓的傳貰金,搬到馬路對街的大樓裡,我們的資產早就已經增加了好幾倍,而且還能用多餘的錢再進行投資。這就是有錢人與非有錢人思想上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有錢人會更專注於可能性。比起放棄,他們反而會去找尋辦法,思考「該怎麼做才能搬進那棟大樓裡」。
付諸行動,實現聰明消費
第五點,有錢人不光會想,還會付諸行動。
如果不行動,一切就都只是假象。有位40多歲的女性,便透過金錢模式講座克服了對金錢的恐懼。她的女兒遠赴英國某大學讀書,她必須籌措1億2000萬韓元支付女兒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然而由於長時間投資做生意,手中現金流減少,讓她十分焦慮。
好不容易,那個苦惱的她,整頓了自己的心情:「如果有我遺失的、被搶的,或是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的錢存在,錢啊!立刻回來我身邊吧!」
旁人也許會覺得這種想法是在搞笑。然而人類其實不只會思考,還能用言語將目標形象化,只要能持續想著目標,我們終究是能讓世界轉為理想的驚人存在。
奇蹟也發生在她的身上。某一天的睡夢中途,她突然想起以前投資美國股票的帳戶。她思忖著:「應該還有5000萬韓元左右在裡面吧?」
於是當時處於錙銖必較狀態的她,凌晨兩點爬起來向美國打了通電話。由於已經過了太久,連帳戶跟密碼都記不清楚了,但她還是決定試試看。
電話那頭的銀行行員說:「您太久沒有使用這個帳戶,本來明天預計要被凍結了。」
如果帳戶被凍結,想要恢復成正常交易帳戶就需要經過非常繁瑣的手續,真是太驚險了。而且最驚人的是,帳戶餘額竟然高達6000萬韓元。
驚人的事沒有因此停止,幾天後她的妹妹打電話給她說:「姊,妳明天有空嗎?晚上回家一趟吧。」
她在電話中非常不耐煩,因為妹妹打電話給她,通常都是要跟她借錢。
然而當晚,找她回家的妹妹竟突然遞給她一個白色信封。對她說:「姊,爸爸過世後我把地賣掉了。」
那筆錢的金額是6000萬韓元。接踵而來的奇蹟,讓她最後能夠安全繳出女兒的學費。
聽到這則故事的你有什麼想法?是直接否定,覺得:「怎麼可能!」還是可以理解,認為「這也是有可能的事,世界上本來就會發生很多不可思議的事」呢?就算我說這是真有其事,也會出現兩種不同的反應。
不過重要的是,如果你具有富人心態,那麼你的反應便會是「這也是有可能的」。雖然這個故事就像奇蹟一樣,也許100個人裡面只有一個人,甚至1000個裡面只有一個人可能發生。
我堅持舉這麼特別的例子,是因為我想告訴你們富人金錢模式的「行動力」。有錢人不會只想不做,而是會透過積極行動找回手上沒有的錢、失去的錢,以及遺忘的錢。
案例裡的女性,一有想法就立刻行動,並透過行動找到奇蹟一般的結果。好好想想吧,你的人生中沒有發生過奇蹟的原因,是不是因為你自己呢?
第六點,有錢人認為要投資,積蓄很重要。
改變金錢模式後,我重新思考了「儲蓄」這件事。以前總是認為「銀行利息很低」,所以忽視了儲蓄的重要性。然而對於富人而言,儲蓄的目的並不是獲得收益。如果要投資就需要先有基金,也就必須要存到目標金額。對他們而言,儲蓄只是暫時將錢集中的手段。
問問你周邊的人有沒有儲蓄吧,我相信十之八九應該都會說他們根本沒有閒錢儲蓄。我以前也是那麼想。
「儲蓄?我有三個孩子,大的還出國留學,繳完學費哪來的錢儲蓄?」過去的我不知道,就是這樣的想法把我困在了貧窮的輪迴裡。開始儲蓄後,你必須把它納為一種消費習慣。要有投資,積蓄財產才得以增加──這正是走向富人金錢模式的起點。
書籍介紹
《有窮爸爸,你也能變富兒子:啟動「致富潛能」,扭轉錯誤「錢意識」,貧窮不世襲、富能過三代的富人心理學》,方言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李約瑟、金蔡松花
譯者:蔡佩君
- 「窮腦袋」會遺傳,害你掉入「窮忙」無底洞卻不自知
沒日沒夜爆肝工作,就為了掙幾個錢;想要累積儲蓄,但房租、日用讓人口袋空空;奮起投資期望發大財,結果賠到吃土、失利慘痛……。出社會後殘酷現實的震撼教育,想必已讓你深深感受「貧窮百事哀」的道理。
你或許偶有羨慕,甚至在心裡埋怨:「要是出生含著金湯匙,現在就不用為錢煩惱了!」 然而你知道嗎?有錢人與你不同的,除了家財以外,還有他們從原生家庭繼承而得的「富腦袋」──正是這個差異,讓富者更富;而出生貧窮的人們,越賺越窮難翻身!究竟,如何才能扭轉這些世襲而來的「窮習性」呢?
- 扭轉5大錯誤「錢意識」,擺脫「貧窮世襲」
心理學研究證實,人類的「潛在情緒」,其實就是妨害我們啟動「致富潛能」的關鍵阻礙。其中,從養育者身上承襲而來的錯誤「金錢模式」(Money Pattern),更是害人在投資、消費上,白白花費或錯失良機的元兇。
《有窮爸爸,你也能變富兒子》提供專業心理學測驗,幫你深入瞭解性格中潛藏的錯誤「金錢模式」,揪出究竟是哪些不自覺的窮心態,正在阻礙你的致富之路。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