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書評】林芙美子《浮雲》:身世沉浮雨打萍,動盪時代下無枝可棲的渺小生命

數不清的書評世沉時代生命人,在歷史之中誕生。林芙政治只是美浮渺不斷循環著相同的事情,戰爭也只是雲身不斷重複著開始與結束......每個人就在明為社會的框架之內,渾渾噩噩地過著互相推擠的浮雨日子,重複著出生與死亡。打萍動盪

林芙美子(Hayashi Fumiko)的下無《浮雲》問世於1951年,就如「幡書系」中諸多作品,書評世沉時代生命以戰後一片狼藉的林芙日本社會為背景,戰爭撕開的美浮渺不只是有形的國家建設和平凡家庭,也狠狠打碎了無形的雲身價值觀與家庭倫理。「浮雲」,浮雨恰似動盪時代下無枝可棲的打萍動盪渺小生命,身世沉浮雨打萍,下無無論勝敗,書評世沉時代生命沒有一方的百姓會是真正的贏家。

《浮雲》落筆處相當巧妙,故事中的主人翁並未直面戰火煙硝或生靈塗炭的殘酷,而是透過男女、夫妻關係與生活困境,側寫大環境加諸在人們身上的內在衝擊。相貌平庸的由紀子於一個機會下,外派至越南擔任農林省的軍方打字員,彼時的日本鮮少有女性願為工作跋山涉水,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由紀子因此在兩名男性富岡與加野之間周旋,無牽無掛的日子成為他們人生中最美好安逸的一段時光,與戰時日本呈現強烈對比。

在法屬印度支那的一切像是平行時空、現實之外,那是留在國內不可能發生的,但是,沒有人知道該如何面對敗戰的事實,狼狽地各自歸返日本後,生活卻又是不同光景,百廢待興、飢餓絕望的社會最大難題剩下——「生存」。

據說男人都會夢見自己涉險,女人則會夢見所愛之人涉險,林芙美子透過由紀子與富岡的思考模式,清晰呈現出男性和女性的心態差異,一個只希望能與情人長相廝守,安於自己的方寸之地;另一個則覺得自己早已失去了一切,親人、朋友、餘裕、靈魂與熱情,因此裹足不前,一蹶不振。

兩人分分合合,各懷心思,碰頭時常常活得有如《感官世界》般醉生夢死,分離後卻只能顧及自己的生活,時常前一晚濃情蜜意,但觸碰到國家大事,論及往後生活等嚴肅話題,便處處針鋒相對,無法真正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

雖然大家都是一臉認真地反覆上演著悲劇,但是數千年來,恐怕根本沒有一場真正足以撼動人心的悲劇。每個人所做的每件事,其實都是一場又一場的喜劇。每個人都只能提心吊膽、小心翼翼地活在喜劇當中。自以為是地伸張正義是喜劇,人心的善惡也是喜劇。在這些可笑到令人不禁流淚的喜劇當中,每個人都只能找出最符合自己的歪理,為自己的生活做出解釋。

戰爭將所有生命變得同等平庸,將所有情愛變成凡夫俗子的墮落愛情,因為過去只是自己告訴自己的故事,因為那襲覆蓋著的華美袍子早已褪去。他們緊抓著美好的昔日記憶,自欺欺人甚至成為唯一的生存之道,富岡的記憶裡充滿那片山林與自由無拘,然而由紀子的記憶都在當時這位我行我素的男人身上,活得可笑亦可悲,似乎相較於愛恨,更多的是麻痺與自私,時時刻刻受偏斜的道德底線百般折磨。

《浮雲》一書不僅著眼「放浪」,還是旅行文學的先鋒,將不少篇幅留給熱帶地區的林木、水果與生態,為故事添入不少異國風情。法屬安南一起走過的放浪歲月,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進入的世界,他們找不到方式向自己或任何人解釋,解釋戰爭和此段經歷對自己產生的影響。富岡早已是有婦之夫,返國後卻只能任由一切漸漸荒廢,有如廢墟,夫妻兩人早已喪失了當初同心協力共同打造家園的熱情。

某種層面而言,富岡與由紀子因此是理解對方最深的人,既難以徹底斬斷連結,又將彼此的可恨與可憐之處看得一清二楚。這便是楊照老師導讀中的「代價」,他們回不去昔日的生活,餘生仍得繼續相濡以沫,憑著這份記憶抗拒現實的凋零、殘破與不堪。

此書亦可與幡書系諸多小說相互對照,無論金子光晴《絕望的精神史》、野坂昭如《螢火蟲之墓》、川端康成《東京人》,一塊一塊組成了日本社會鮮為台灣人所知的諸多立體面向,並非光鮮亮麗、井井有條,看似殘破荒蕪的社會互動底下盡是盤根錯節的人心糾葛。

萍水相逢的每個人來自不同背景、不同階層,也抱著不同的期待、不同的顧慮、不同的理由,因此反反覆覆做出不同的選擇,然而卻都得生活在相同一個環境裡、被相同的傳統價值觀所束縛,審慎思考各自的人生和處境,承受旁人滿是批判、敵意的目光,在理智與本能欲望之間,只能尋求無數複雜方式設法解決經濟、情感層出不窮的各種問題。

說穿了,就只是喪失了以自己為基準的判斷能力。人生的目的,變成是由周圍的人來決定,而不是由自己決定 ...... 我們是怎麼樣的人,如今完全取決於這個國家的風氣。

林芙美子的作品中亦足以看見諸多人性的真實面,特別是在經濟條件的對比之下,有走投無路而拋棄原則的人,有逃避現實而自甘墮落的人,有看見一絲機會便飛蛾撲火的人,有看不起他人卻總是作繭自縛的人,也有不惜賺取劫難財而相互設計、相互忖度的人。衡量人心的善惡與美醜取決於國家,取決於現實,無法從頭來過,更無法與世界抗衡。

人是浮雲,愛亦是浮雲,緣起緣滅,飄忽不定,擺盪在兩地的故事由內向外渲染,由紀子與富岡既是沒有故鄉的人,也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芸芸眾生,空虛和孤獨長驅直入。或許,正因為感受到死神始終近在咫尺,更不顧一切追求屬於自己的愛與依歸,夾在新舊交替的浪潮裡尋找身心的微弱平衡,他們並未真正經歷戰爭,卻仍然被戰爭剝奪了生命的價值,以及存在的意義,生與死宛若船過水無痕般不具有任何重量。

富岡感覺自己就像一片浮雲。一片可能會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淡淡地從世上消失的浮雲。

延伸閱讀

  • 【小說】林芙美子《浮雲》導讀:女性「放浪」經驗描繪,道盡日本戰後「餘生」徬徨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