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爸媽不用忍的正向教養》:當孩子說「我不要當你的小孩!」家長該如何回應?

文:駱郁芬

CASE:「為什麼別人可以?我不要當妳的爸媽不用小孩!」

媽媽去接木木放學時,教養家長大老遠就聽到木木喊著「媽媽!當孩當媽媽」。小孩原以為是該何發生了什麼大事,想不到是回應木木吵著要買新的戰鬥陀螺。

媽媽態度平和的爸媽不用提醒木木:「只有在生日、聖誕節和過年的教養家長時候,可以挑玩具,當孩當平時要買的小孩話,就要自己存錢。該何」

木木聽了生氣極了,回應滿腹委屈的爸媽不用嘟著嘴,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教養家長木木大聲的當孩當說:「妳是世界上最壞的媽媽!都不給我買玩具!胖胖和小瓜他們都有,就只有我沒有!而且,他們都可以看電視,還可以到朋友家玩、可以吃巧克力,只有妳不答應!我不要當妳的小孩,我要跟小瓜一樣當王媽媽的小孩!」

媽媽聽了覺得好心酸,平時為了孩子著想而設下的規定,怎麼變成了破壞親子關係的導火線呢?到底該怎麼取捨,才能讓孩子學會關鍵的能力,又不會讓他不開心呢?

先想想,孩子從別人家中到底看到什麼?

聽到孩子這麼說,真的很難不傷心。想到平常在教養上費盡心力、隨時掛心著怎麼樣對孩子更好,被孩子這樣一說,就好像自己沒有盡責做好父母一樣。在這邊,我們先來談一談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說?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當我們的大腦被情緒淹沒時,是沒有辦法理性思考的,所以會說出很多不經大腦思考的話,就好像孩子說「我不要當你的小孩了!」、「你是世界上最壞的媽媽/爸爸」等話。

雖然我們不需要太糾結這些話的意思,但是要試著去了解孩子話語背後的訊息:孩子從別人家的規定中看到了什麼?覺得自己的匱乏是什麼?而他又想要什麼?

很可能,孩子傳達的是「媽媽,我好想要」、「爸爸,我好羨慕」、「我不知道怎麼處理現在的情緒」、「我覺得你們一直限制我/不答應我的要求,是不是不愛我?」、「買東西給我代表你們愛我,我要更多愛」仔細的抽絲剝繭、跟孩子討論,才不會錯過孩子的訊息。

在控制小孩之前,先想想:你是否只想快速解決問題?

帶養孩子的日子裡,彷彿就是不斷解決各種瑣碎任務:賴床、吵架、鬧脾氣……孩子讓我們筋疲力盡,因而只想快速解決問題,好讓生活順利進行。

我們面對孩子這些問題所產生的期待,例如:讓孩子停止哭泣、不要爬上桌子、不要一直看電視、不要亂跑、吃飯吃快一點、更聽話一點。如下頁圖1-6所示,這些「趕快改善行為的期待」我們稱為「短期目標」,更貼切的名稱是「立即目標」,指的是大人在採用這些處理方式時,期待的是立即獲得成效。畢竟「吃快一點」、「走慢一點」、「聽話一點」─對父母來說,生活如此忙碌,這些「一點」,就可以省很多力氣。

1-6Photo Credit:任性出版

也因為如此,在過去的教養方式中,經常透過恫嚇、敷衍、轉移等方式來達成目的,因為這些方式通常可立即收效──停止孩子的行為,或是讓孩子配合我們的期待。

然而,親子關係也是在這些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建構起來的,而恫嚇、敷衍、轉移,傳達給孩子的訊息卻會變成:你要怕我、我是可怕的、你是不重要的、我更在乎其他事情、你的感受不重要、你的狀態我不在乎。

這樣一想,是不是覺得有些嚇人?請先暫停一下。請閉上眼睛,想像孩子成年了,你眼前浮現的是一個怎麼樣的年輕人?你希望他長成什麼樣的大人?有哪些特質與能力?跟我們的關係如何?

你可能有各種想像,例如自信自愛、在乎並能尊重他人感受、有能力分辨對錯、跟家人關係緊密、不畏艱難樂於挑戰、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善於解決問題、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等。

這時,請睜開眼睛,回到跟孩子相處的此刻。這些浮現出來的特質品格與能力,就是我們在教養上的「長期目標」。

若我們期待孩子在長大後擁有這些特質與能力,就需要在孩子的每一個問題事件當下,留意怎麼處理:每當我們願意多花一點心力去引導孩子,孩子就能往長期目標更貼近一些。相反的,若我們著重於速效遏止,那麼賠上的,也就是這些機會了。

你也可以做到的正向教養對話練習

面對孩子因為我們的設限而生氣、出口傷人,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 不用情緒回應情緒

聽到孩子說不想當自己的小孩,我們會很直覺的想要保護自己受傷的心,所以容易不假思索出現反擊。

例如:「你這麼喜歡別人的父母,你就去啊!反正你那麼皮,沒有你我更輕鬆!」這種時候的反擊,對彼此的關係會有很大的殺傷力。

當我們發現自己很受傷,可以先停下來,好好接納自己受傷的感覺,想一想自己現在需要什麼?讓自己的情緒被安撫了,再回頭去回應孩子。

  • 同理孩子「想要」的感覺

當我們回到理性大腦後,可以看穿孩子話語的表象,同理他「想要」的感覺:「我知道你這樣說,是因為你很想要買戰鬥陀螺,但是我說不行,所以你很生氣、覺得我不在乎你」當孩子的本意被理解了,對話的空間才會出現。

了解了孩子的期待之後,並不代表我們就需要妥協,而是可以開始試著聚焦:孩子很想要,那還有什麼解決方法呢?

​​

POINT:接納自己的情緒。

(X)「你這麼喜歡別人的父母,你就去啊!反正你那麼皮,沒有你我更輕鬆!」

(O)先接納自己受傷的感覺,讓自己的情緒被安撫了,再回頭去回應孩子。

​​

相關書摘 ▶《爸媽不用忍的正向教養》:孩子突然說「不想上學」,該注意的是問題背後的呼救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爸媽不用忍的正向教養:改掉頂嘴、動作慢、依賴、行為退化、缺乏成就動機……的免爆氣親子對話範本》,任性出版

  • momo網路書店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作者:駱郁芬

頂嘴、哭鬧、大寶打二寶、挑食、依賴大人、行為退化、缺乏成就動機……孩子總是講不聽又很盧?爸媽再也不用忍氣吞聲!第一本專為臺灣父母所寫免爆氣親子對話範本!

作者駱郁芬是兒童臨床心理師,擅長兒童發展議題,更是一位在工作和家庭間兩頭燒的媽媽。因此,她對前來諮詢的煩惱爸媽,很能感同身受。她說,很多家長誤以為正向教養,就是要永遠帶著正面情緒的「忍耐的教養」,但養小孩就是每天被他氣死三百次,怎麼可能一直有正面情緒?

駱郁芬說,正向教養不是忍耐,也不是縱容,而是針對孩子的年齡與特質,適度的理解、設限與要求。因此她以阿德勒正向教養X兒童心理學發展為基礎,運用日常生活的親子對話,為惱人的教養問題提供實用方法。

正書封_任性出版WI018《爸媽不用忍的正向教養》_(300dpi)Photo Credit: 任性出版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