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漫畫】從Comic到Graphic Novel:如何用「視覺文學」說故事給全世界聽

文:CCC編輯部/任容

因為叫漫畫「小人書」(ㄤ仔冊),漫畫就以為它內容幼稚專給小孩子看?還是用視把漫畫視為生涯知音,甚至定期進貢薪水、覺文闢室珍藏?台灣有些人正在這樣愛,學說藝術的故事給全深沉的、哲學的世界嘲諷的,堅持刺激視網膜與腦細胞,漫畫做出令你我在生命每個階段,用視永遠捨不得放開的覺文漫畫。

何謂視覺文學?

Graphic Novel一詞源於美國,學說譯為視覺文學,故事給全或者圖像小說,世界是漫畫從漫畫區分出來的一種文類,以成人讀者為目標,用視與漫畫一樣具有圖像閱讀特色,覺文在表現手法、題材選擇上則更加多元,不乏結合攝影、設計、繪畫等形式,具有強烈藝術性。

大辣出版社:說故事給全世界聽

「日漫固然迷人,但是否為台灣漫畫創作者的唯一模式?」大辣總編輯黃健和發現台灣很難發展日漫生產模式,試圖尋求台漫新出路。大辣近五年來主要推動圖像小說,不僅大力譯介歐漫,也挖掘台灣創作者,包括曾在法國安古蘭駐村的61Chi與水晶孔、金漫獎得主陳穩升等,以單本創作形式,秉持「用一枝筆畫圖,說故事給全世界聽」的理念。

出版之初以性議題為主力目標,大辣出版漫畫的目標讀者也是成人,但不限於性,而是從文學、奇想與情色三方選書,也嘗試紀實報導、跨界規劃,如與羅浮宮合作,邀集7位漫畫家一起創作的《羅浮七夢》、台、紐6名創作者駐村交流、共同完成的《島嶼禮物》,也即將推出漫畫家與攝影共同規劃的《法國漫畫現場》,將創意持續發展下去。

近年歐漫模式已逐漸被台灣創作者接受,並漸漸開出花朵。黃健和認為,與中國的互動,以及美漫分工精細的模式,應是台灣漫畫未來10年的議題。

4d266ba8-37d3-4028-97ad-d43451a90eecPhoto Credit: 大辣出版
左:《羅浮七夢:台灣漫畫家的奇幻之旅》,名台灣作者共同繪製的羅浮宮主題漫畫。同時大辣也代理「當羅浮宮遇見漫畫」計畫的其他作品,如《衝出冰河紀》、《羅浮宮守護者》、《斜眼小狗》等。右:《南方小鎮時光:左營.庫倫洛夫》,來自高雄的新銳畫家61chi結合插畫與漫畫,描繪左營與在捷克駐村創作時所見的人物及日常風景。

慢工出版社:每個人都能找到一絲驚喜

以耗時費力,卻精緻如藝術品的絹印形式出版紀實漫畫的慢工出版社,是名副其實的一人出版社。社長黃珮珊旅居東南亞,最初想拍攝紀錄片,後來想起在法國看過的紀實漫畫,遂結合更簡易的「書」與「手繪」,來記錄亞洲真實多元的故事,從工廠、學運前線,到預計製作的社會過勞問題,都是珮珊決定用漫畫來談的議題。每一本書從前置準備到繪製,往往歷時一年以上,有時漫畫家帶著題材上門,有時她帶著題材找上心儀的漫畫家,出版端會全程協助參與,和歐美幾乎由漫畫家自力製作的情況相當不同。

雖然小眾,2013年至今慢工也累積了不少讀者,年齡層跨越25到50歲,有些讀者為了美麗的書而來,不知不覺看了很硬的題材;有些人為了議題買書,沒想到畫得這麼精緻。「如果想突破同溫層,就得先突破自己。」珮珊認為,慢工的目標是用各種手段吸引不同的讀者,每個人從中都能獲得驚喜,未來也會一直嘗試突破。

d48e04de-0615-40d2-aeab-17040cefc878Photo Credit: 慢工出版
左:《前線ZA》,除了慢工網店數量限定的絹印版之外,一般網路書店也能購入印刷版。右:《熱帶季風》,剛完成募資的紀實漫畫期刊《熱帶季風》,是另一次挑戰突破的嘗試。

臉譜文化:長大了,終於可以好好看漫畫

如果把漫畫用象限表現,代表劇情風格的X軸由左而右分別是寫實與虛構,代表畫風的Y軸由下往上則是從簡單拙趣到強烈的美學風格,那麼,你常看的漫畫落在哪個象限?

臉譜出版社於2014年推出以大人為目標的視覺文學書系PaperFilm,策劃人鄭衍偉說,讀者熟悉的商業主流日漫主要落在人物美形、劇情充滿豐富想像力的第一象限,PaperFilm的選書則希望能平均碰觸到各種象限,如短而深刻,刻畫音樂人創作、生命群像的《蟬世代》、畫風樸實,描寫真實看護生活的《小看護奈奈》就分別是位於第二、三象限的精彩作品。除了議題式選書外,也偶有驚喜來訪,如經典作品《攻殼機動隊》就是日方主動上門詢問。此外異色作家丸尾末廣、駕籠真太郎作品的出版也打開了讀者對「獵奇」風格的單一想像。

「長大後確實較少看漫畫。」編輯謝至平也承認,因為工作重新接觸的漫畫,與以前看的類型雖然不同,但少了兒時的偷偷摸摸,結合自身經驗,讀起來反而會讓人想大哭一場呢。

eb7e4204-8041-440d-8db4-002fdcf0f652Photo Credit: 臉譜出版
左:《小森食光》,描寫日本東北鄉村自然風光與自給自足的料理,充滿療癒感的漫畫,結合電影上映,相當受讀者歡迎。右:《攻殼機動隊》,由日方主動聯繫的經典科幻作品。

漫遊者文化:說故事的天性永不退流行

漫遊者文化的視覺文學書系起於2012年,書系沒有專屬編輯,社內所有編輯都愛看漫畫,也都參與選書,除了日本外,也關注法國、韓國作品。

「視覺文學是『用漫畫來表現的文學作品』。」主編林淑雅認為,文學作家用文字來傳達其世界觀與故事,漫遊者的視覺文學系列則瞄準「以漫畫為媒介從事文學創作的作家」。2017年,《謝謝你,在這世界的一隅找到我》因為電影上映,在台灣廣受矚目,其實日文原作在2008年就已經出版,台灣始終無人代理,漫遊者在電影上映前就慧眼獨具簽下這套書,也是被漫畫中的藝術表現深深吸引:「細看每一格都能看出用心,每次看都有新發現,不討好讀者、不迎合時下風潮,河野老師的作品絕對是以漫畫類型來呈現的文學創作。」

除了譯介海外作品,漫遊者也出版阮光民《警賊:光與闇》等作品,希望與更多本土漫畫家合作,未來也有「漫畫改編文學經典」計畫,重塑經典新面貌,因為人們說故事的天性永不退流行。

9034d03c-197a-418e-815c-f038bfe7443cPhoto Credit: 漫遊者出版
左:《警賊:光與闇》,因為《強風吹拂》插畫封面開始合作的阮光民,成為書系第一位本土漫畫家。右:《謝謝你,在這世界的一隅找到我》,河野史代在《謝謝你,在這世界的一隅找到我》描寫二戰時廣島與吳市人們的平凡日常,因電影廣為人知。
  • 原文標題為〈從Comic到Graphic Novel:長大後,我們這樣看漫畫〉

本文獲CCC創作集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