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者在新疆发现2.5亿多年前远古生命“避难所”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避难所该所领衔的古生古生一个国际古生物团队新近在我国新疆发现一片约2.52亿年前的“生命绿洲”。这一区域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期间并未出现明显的物学陆地植被大灭绝,成为庇护多种动物的现亿生命“避难所”。 在约2.52亿年前的多年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一次极其严重的前远生物大灭绝事件。这次灭绝导致海洋中超过80%的避难所物种消失,三叶虫等古老物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古生古生是物学寒武纪以来最具破坏性的一次生物危机。 此次,现亿研究团队在新疆吐哈盆地西缘发现的多年一批珍贵化石,揭开了大灭绝期间一片“生命绿洲”的前远面纱。化石证据显示,避难所在大灭绝前、古生古生后各16万年跨度间,物学这一区域的对应地层中保存有大量松柏类树干和蕨类茎秆化石,表明这里始终生长着茂密的临水松柏林和蕨类植物。更令人惊讶的是,地层中保存的99种植物孢粉化石有55%看似“消失”,实则只是“暂时迁出”,最终仅有不超过21%灭绝,远低于全球同期水平。 “这些植物和孢粉化石的丰富证据表明,吐哈盆地西缘在二叠纪末大灭绝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陆地植被灭绝,这为动物定居在此提供了关键的食物来源。”领导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锋介绍,研究团队发现,灭绝结束后仅7.5万年,这片土地上已出现成群的食草动物水龙兽和食肉动物迟滞鳄。这些动物并非本地原住民,而是从其他区域逃难迁徙而来。它们的快速繁衍也表明,这一区域的植被在二叠纪末大灭绝期间没有被破坏。 为什么大灭绝期间能留下这样一片“生命绿洲”?刘锋解释,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古土壤基质的成分发现,在二叠纪末大灭绝前后,这一区域年降雨量约1000毫米,常年保持着半湿润气候伴随有季节性的干旱。即便在大灭绝火山喷发导致全球变暖的极端环境下,这一区域的局地气候仍能像“恒温箱”一样稳定,屏蔽了酸雨、紫外线辐射和有毒气体增加的致命影响。 “正是这样稳定的气候成为抵御剧变的天然屏障,为陆地植物、动物留下了一线生机。”刘锋说。 相关研究成果3月1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65项“轻微违法免于处罚” 福建首次列出省级清单
- 福建厦门集美区约谈4家外卖平台 共筑防疫屏障
- 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如何?这份报告带你了解
- 馬斯克:「星艦」將把人類帶到火星
- 手写的延长保修协议引纠纷 电视机出故障谁买单
- 聯合國官員警告加沙北部即將發生饑荒
- 立院龍頭戰/民眾黨自推黃珊珊參選! 「黨團三長」也出爐
- 遭黨產會決議:婦聯會385億是「不當取得財產」,應轉為國有
- 高炉渣成分分析标准物质:高炉渣成分分析,优质标准物质护航
- 广州开展食品“你送我检”活动 守住“菜篮子”安全线
- 关注金融消费者权益 打造和谐金融环境
- 首台实用型芯片级钛宝石激光器问世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靠前服务 蹚出网络食品监管新路径
- 歐元區2月通脹率降至2.6%
- 中國商務部:望美方謹慎決策不要重蹈覆轍
- 開工就憂鬱!營養師列「必吃5食物」擺脫收假症候群 手搖杯別再喝了
- 汉阴:摄影作品展风采 文化先行促发展
- 柏林夜店求生指南:別穿得太花俏,看起來就像觀光客
- 南韓外交突破 與北韓「兄弟之邦」古巴恢復邦交
- 动物能帮助检测癌症吗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