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潮阳:破解人地钱难题,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丨“百千万”典型案例
上榜“2023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海门、人地谷饶2镇入选“全国千强镇”……2023年,钱难汕头市潮阳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题县突破重中之重,全力打造“一城三园区”重点产业平台建设,域经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济实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现新型案 据统计,丨典2023年1-11月,百千万潮阳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潮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破解6.4%;全区实现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4.41亿元,人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钱难187.78%。“一城三园区”现有试产、在产企业97家,另有落地开工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968.47亿元。实现这一组亮眼数据,潮阳究竟有何“秘诀”? 潮阳区全力打造“一城三园区”重点产业平台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潮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造“一城三园区” 构建“万亩千亿”产业发展格局 走进汕头国际纺织城,现场“塔吊林立”,工人们正在如火如荼地抓紧施工中,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汕头国际纺织城是潮阳区“一城三园区”重点产业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潮阳区加快推动纺织服装、能源2个县域产业集群向千亿元和五百亿元迈进,高质量构建面积超万亩、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园区经济产业格局。 汕头国际纺织城施工现场“塔吊林立”,一片繁忙景象。潮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聚焦主导产业,打造全球纺织品“主战场”。纺织服装产业是潮阳区的支柱产业,但仍以家族式、作坊式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总体层次偏低,科技含量、利润效益低下。为了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潮阳区把总面积5100亩、总投资305亿元的汕头国际纺织城,作为引领纺织服装产业提档升级的龙头工程来抓。项目核心区首期2090亩用地全面启动建设,29幢针织面辅料交易市场中21幢预计春节前封顶、8幢预计2024年3月封顶,纺织工业园一期6栋通用厂房已封顶,都市智慧产业园一期27栋厂房2024年2月投入使用。 聚焦新兴产业,打造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潮阳区抓住省大力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对口帮扶协作等重大契机,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努力把规划总面积12858亩的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打造为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 聚焦特色产业,打造多产业协同发展主阵地。潮阳区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差异化布局,推动金浦、贵屿两个园区特色发展、优势发展,打造多种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规划总面积3715亩的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立足发展电子信息、精品文具、农产品流通产业,建设产城互动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其中,总投资30亿元的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已于元旦全面建成运营,有效整合物流、电商、贸易先进管理等资源,成为粤东规模最大的综合农产品集散中心。 破解人地钱难题 推动发展短板转化为潜力板 一直以来,潮汕地区都有“人多地少”的说法。潮阳区人口180多万,约占汕头1/3,人地矛盾突出,工业建设用地极度紧缺,自然资源限制非常明显。当前,潮阳区打造的“一城三园区”总面积超2.5万亩,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用地紧张的问题。 “特别是在建设用地极度紧缺、村民住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征收核心区首期2090亩用地建设汕头国际纺织城,起初有部分镇村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争取群众的支持,潮阳区创新推进“党建+征地拆迁”新模式,在项目建设一线成立党组织、党员先锋岗,与汕头国际纺织城项目所在地3个镇8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结对共建,通过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扎实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最大限度赢得党员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潮阳区积极统筹全区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供纺织城使用,争取获得市无偿调剂水田指标279亩和省“农转用”专项指标424亩,仅用一年时间就全面完成征收出让,并积极引进第三方投资建设,实现拿地即开工,短短半年时间纺织工业园一期6幢通用厂房已全部封顶,29幢针织面辅料交易市场将于2024年3月全部封顶,充分体现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坚强决心和前所未有的“潮阳速度”。 潮阳区创新推进“党建+征地拆迁”模式,积极统筹全区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潮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众人拾柴火焰高,潮阳区大力推动“潮阳人经济”转化为潮阳经济,地方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潮阳是著名侨乡,在外乡贤众多,有旅居海外侨胞、港澳台乡亲200多万人以及分布全国各地的乡亲100多万人。潮阳区积极打好“乡愁牌”“亲情牌”,党政“一把手”带头积极开展亲情招商、乡情招商,一大批亿元级、十亿元级乡贤产业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如由乡贤陈万强名下的汕头市万盛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建设厂房及配套项目,预计2024年竣工;由乡贤蔡淯生所在的广东中麦精酿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中麦精酿啤酒研发中心基地,预计2024年3月完工。 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兴则百业兴。潮阳通过打造大平台集聚发展大产业,不仅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产业基础,也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持续集聚和增长,为“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方面,产业体系更有竞争力。潮阳通过整合全区土地资源,因地制宜集约打造“一城三园区”,切实解决了产业空间不足、产城边界不清、平台配套基础设施老旧等困难,而且还有力推动废旧拆解、印染等高污染行业集中进园生产,实现规划、建设、运营、治污、监管“五个统一”,既提升了园区服务功能和承接产业能力,又减低了污染和能耗,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增资扩产、绿色转型。 同时,围绕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错位发展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具有潮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型。据统计,2023年1-11月,潮阳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实现规上产值449.02亿元。 潮阳区正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型。潮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另一方面,带动人气更加兴旺。汕头国际纺织城的落地建设,吸引了来自福建长乐、广州中大(轻纺城)、浙江义乌、浙江柯桥等产业集群纷纷组队入驻,商业铺面全部被预订一空,工业厂房预订面积超60万平方米。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已认筹商家700多家,认筹完成率超过70%。随着“一城三园区”加快建成,不仅有更多企业、项目集聚落户,也引来了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据了解,2023年1-11月,全区新落地项目47个,投资额142.77亿元,到位资金111.18亿元,排名全市第一。 此外,潮阳区还积极拓展产品展销会、新品发布会、签约购销会,大力发展现代商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不断推动商品物流集聚、餐饮娱乐集聚、休闲旅游集聚,有效促进人气热起来、消费旺起来、经济强起来,2023年接待游客量超80万人次。 【记者】谢晓莉 【通讯员】郭文生 【来源】南方农村报以大平台推动大发展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活力
- 「黑金政治」醜聞持續發酵 日本首相撤換4名「安倍派」內閣成員
- 我市启动2017年金熊猫“三下乡”活动
- 俄乌曾准备密谈?俄外交部发言人回应
- 北京顺义:食品安全 源头监管
- 家乡的土头碗,传统就像血缘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故乡的肉味
- 外媒:意大利一醫院發生火災 已致3人死亡
- 外交部:中方支持一切旨在推動衝突降級、恢復和平的努力
- 力争2025年千人口托位数4.6个 泉州打造普惠托育“泉享托”品牌
- 歐「聖誕通脹」離譜 市集搶錢趕客
- 你永遠猜不到他下次要拍什麼:李安無法定義風格的13部電影回顧
- 海軍第44批護航編隊抵達緬甸
- 人大监督再突破:“一府两院” 同时应询
- 孕妇生产急需“熊猫血” 志愿者随叫随到献血救人
- 加沙地帶最大醫院稱世衞組織將派遣小組從該院轉移32名早產兒
- 以色列軍方誤殺3名人質 坦承錯把他們當威脅
- 雅雨知秋意 天凉好个秋
- 【安徽新闻网】全椒县财政局持续深耕农业强县建设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_
- 外媒:意大利一醫院發生火災 已致3人死亡
- 人勤春来早 雅安农事忙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