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你永遠猜不到他下次要拍什麼:李安無法定義風格的13部電影回顧

文字:Eachen Lee、永遠Lois 猜不次拍Yeh

李安,這個家喻戶曉的到下定義的部電影名字,代表的什麼是「台灣之光」,也是李安唯一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亞洲導演,甚至還有一顆小行星以他命名。無法然而,風格細數名導風格,回顧蔡明亮前衛大膽、永遠王家衛唯美孤獨、猜不次拍侯孝賢寂寞蒼涼,到下定義的部電影李安的什麼風格卻似乎難被定義。他游刃有餘地大幅度跨越多元的李安題材,每一部作品都處理得細膩深刻,無法且將箇中情感拍得讓東、風格西方觀眾都能理解。以下就帶讀者們回顧李安多元的電影風格。

起點:「父親」三部曲

3Photo Credit: 中影,Harper's BAZAAR提供

李安1984年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所後,儘管畢業作品受到注目,卻始終沒有片約上門,失業長達六年。期間,他寫下多部劇本,不斷找片商碰運氣,終於在1990年憑《推手》和《囍宴》,入選新聞局優良劇本,吸引到中影副總經理徐立功的注意。

1991年,李安拍攝第一部長片《推手》,正式開啓了導演生涯,取得叫好又叫座的成功後,緊接著又推出《囍宴》、《飲食男女》。這三部片共同的主題,都在描述傳統華人家庭觀念在現代社會受到的衝擊,尤其側重「父親」的形象,而且父親的角色皆由已故演員郎雄飾演,所以又被稱為「父親三部曲」。

#01:《推手》(1991)

《推手》敘述華人父親和美國媳婦之間的溝通障礙及文化差異。本片不只取得票房上的成功,也獲得金馬獎八項提名,及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的肯定。

李安曾自言,父親對他的影響深遠,自己也和無數華人一樣,對原生家庭、親子關係的感受是很複雜的,懷著既感恩、尊敬,又充滿抗拒、叛逆的糾結心理。他也誠實地自剖,是透過拍完父親三部曲,才終於解開了自己心中對父親、家庭與傳統價值的羈絆。

「郎叔」扮演的父親,不只對李安來說意義重大,也成為無數影迷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父親形象。郎雄過世時,李安還說:「我很少用同樣的演員,只有郎叔,只要他在世,我拍的華語片都有他。尤其是前面的三部曲,第三部《飲食男女》是為了他拍的。這是我唯一一次這麼做。」

#02:《囍宴》(1993)

《囍宴》是美國華裔同性戀者被父母逼婚的故事。這樣一個極具矛盾、衝突性的題材,卻被李安溫柔地寫成了一個有歡笑也有淚水、有痛苦卻也有溫情的家庭喜劇。

李安憑本片贏得了第一座柏林金熊獎,同時也入圍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除了國際獎項之外,他也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獎,短短兩年間,迅速成為台灣電影界最受矚目的後起之秀。

#03:《飲食男女》(1994)

1994年,李安與徐立功再次合作打造《飲食男女》,場景從美國搬回台北,劇情描繪一個家庭中成員之間的矛盾,以及現代都市中的人際互動。這部電影再次廣受好評,也讓李安連續兩年同時在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獲得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好萊塢更在2001年,買下這部電影的版權,翻拍成《玉米粉圓餅湯》(Tortilla Soup)。

李安的前三部電影,沒有鉅額的資金和先進的器材,卻憑著優秀的劇本、演員,以及李安用鏡頭說故事的長才,拍出了同時在商業上、藝術上備受肯定的經典作品,也奠定了他雅俗共賞、真摯深刻的作品特色。


#04:英國古典歷史劇——《理性與感性》(1995)

ss-1539921374Photo Credit: Getty,Harper's BAZAAR提供

李安前三部電影作品的成功,為他拿到了進入好萊塢的入場券。1995年,他受邀執導改編自珍奧斯汀小說的同名電影《理性與感性》。李安於本片中與實力派女星艾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已故的「石內卜教授」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英倫情人休葛蘭(Hugh Grant)及當時初出茅廬、還沒接演《鐵達尼號》的凱特溫斯蕾(Kate Winslet)合作。

據聞,《理性與感性》的製作人Lindsay Dora是看了李安的《囍宴》,深受他的有趣和浪漫所吸引,而選中他來擔任本片的導演。看這部由艾瑪·湯普森改編的劇本後,李安對他們說:「我要讓這部電影重重地擊碎人們的心,他們得花上兩個月的時間才能痊癒。」

10629361-401245716689067-624259059038604Photo Credit: 理性與感性,Harper's BAZAAR -提供

令好萊塢驚豔的是,李安和其他在好萊塢闖蕩的華人電影工作者不同,並不靠拳腳功夫來吸引西方觀眾,反而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藝術性強,而且人物心理的刻畫格外出色。本片的成功更重新引起了人們對珍奥斯汀作品的興趣,許多類似題材的作品如《傲慢與偏見》接連問世,但李安的《理性與感性》始終被評為史上改編珍奧斯丁作品最成功的電影。《理性與感性》也為他贏得第二座柏林金熊獎,七項奧斯卡提名,最終則獲得金球獎最佳戲劇片獎與英國BAFTA最佳影片獎。


#05:美國家庭倫理劇——《冰風暴》(1997)

1997年,李安完成了他到目前為止最受影評人讚譽的一部電影《冰風暴》。故事以70年代的美國為背景,以苦樂參半又不失風趣的眼光,敘述一個家庭內外的崩解。本片結構嚴謹、氣氛凝重,含蓄地體現了那個年代的種種矛盾與不安,凸顯出大環境給人的無力感。本片中還可以看到前任「蜘蛛人」陶比麥奎爾(Toby Maguire)走紅前的青澀模樣。

李安本人則以「尷尬」兩個字形容這部電影的精神:「1973年是美國最尷尬的一年:有尼克森、有保守的中產階級、越戰確定挫敗、經濟上停滯膨脹,還有能源危機。然而,尷尬可以是一種深刻而具啟迪性的經驗。」儘管這部電影展現了李安高度的藝術內涵與技巧,奠定了他在美國電影界的一席之地,票房上卻不盡理想,可說是一次精彩但留有遺憾的嘗試。


#06:美國南北戰爭:《與魔鬼共騎》(1999)

李安的下一部作品,挑戰了高難度的題材——美國南北戰爭。這部電影描述幾個年輕人在戰爭前後的成長歷程,不從戰場上廝殺切入,反而帶觀眾在人際關係裡了解這場戰爭,刻畫了人性的矛盾。

在李安細膩內斂的敘事之下,本片節奏徐緩動人,那些矛盾未被尖銳化,卻更令人沈吟思索,餘韻無窮,還曾被美國影評人喻為「史上最好的南北戰爭電影」。可惜的是,這部電影僅管影評口碑依然熱烈,票房卻和前一部作品《冰風暴》 一樣慘敗,招來了「曲高和寡」的感慨和批評。


#07:中國武俠片——《臥虎藏龍》(2000)

14566240-1763994117146890-55799323406368Photo Credit: 臥虎藏龍,Harper's BAZAAR提供

李安在美國闖蕩,拍了三部片後,拍攝父親三部曲的老搭檔徐立功邀請他回到亞洲,拍中國傳統的武俠電影。李安很高興能有機會實現兒時的夢想,便一口答應接下《臥虎藏龍》的拍攝計畫:「《臥虎藏龍》是我多年來一直想實現的夢想——置身於中華大地,得地利人和之優勢,拍一部用心於傳統文化與感情的武俠片。」

李安的武俠片,獨到之處在於「俠義」的境界意蘊與細膩平常的人際糾葛。李安一反自90年代起「重武輕俠」的風潮,不做只重其形的武打花招和特效,而是以較文藝、深層,且富有詩禪的長鏡頭,搭配武術指導袁和平「快、狠、準,簡潔有力、花招較少」的武術風格,不僅盡顯中國武術的力與美,也帶領觀眾領略武俠更豐富、更人性的精神意涵。

15235378-1637900239843976-53766152470871Photo Credit: 臥虎藏龍,Harper's BAZAAR提供

《臥虎藏龍》上映後,取得驚人的成功,在許多國家(包括美國和英國)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外國電影,並成為全球華語片收入最多的電影。此外,本片更獲得奧斯卡獎十項入圍,其中包括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外語片獎與最佳導演獎,成為史上入圍奧斯卡最多獎項的外國電影,最終拿下最佳外語片獎及三個技術獎項。


#08:漫威英雄片——《綠巨人浩克》(2003)

李安於2003年回到好萊塢拍攝《綠巨人浩克》。這是他第一部大成本的電影作品,得到的評價卻相當兩極,更有人稱這是李安的「黑歷史」。本片上映後,口碑和票房都不佳,帶給李安極大的打擊,甚至讓他萌生退意,最後在父親的鼓勵之下,才打消退休的念頭。然而,《綠巨人浩克》真的這麼失敗嗎?

其實,李安拍《綠巨人浩克》時是帶著強烈的企圖心,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他並不想拍常見的超級英雄商業大片,而是看中了綠巨人這個角色非比尋常的複雜人生,以及他身上種種待挖掘、引人遐思的故事。他試圖跳脫超級英雄電影原來的框架,極力拍出一個不幸的男人,如何被自己無法控制的超能力撕裂,以及這其中的荒誕。此外,李安最擅長處理的,是細膩的人際關係和情感,因此「父子情」在本片中變得突出,原本漫威迷最期待的動作戲不再是重點,也難怪惹得粉絲紛紛給予差評。面對這次堅持忠於自己的理念,卻鎩羽而歸,李安也不禁嘆自己是「做了烈士」!


#09:同志情事——《斷背山》(2005)

揮別《綠巨人浩克》的挫敗,李安接著投入小成本的製作《斷背山》,劇本根據入圍普立茲小說獎的短篇故事集《斷背山:懷俄明故事集》所改編。僅管一開始找不到資金,還被人視為笑話,但李安讀完原著後深受感動,表示斷背山上有一種神秘的情感,讓他告訴自己,無論如何一定得拍這部電影。本片再次展現李安探索人心深處的能力,且在上映後引發熱烈關注和討論,票房上也大獲成功,橫掃國際上71個獎項,其中包括威尼斯金獅獎,以及其他52個提名,成為當年度最風光的電影。這也是李安首次贏得奧斯卡導演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人。

MV5BOTk5MDcxYjctMGUzMi00YTQ0LTlmZmEtZDY0Photo Credit: Brokeback Mountain,來源: IMDb

李安在訪談中也多次透露關於演員們的種種趣聞。關於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李安說他「很適合演浪漫愛情故事」。希斯萊傑(Heath Ledger)則是「一進門就想立刻演給我看,他還告訴我,他叔叔跟主角艾尼斯很像,都是非常有男子氣慨卻又恐同的同志,也在農場工作。」

女性角色的部分,李安各面試了20到30位演員,然而蜜雪兒威廉絲(Michelle Williams)第二個進來試鏡時,李安就一眼看中了她。至於安海瑟威(Anne Hathaway),李安坦承:「我其實並不熟悉她演過的作品。試鏡前,環球的選角導演還跟我說:『下一位進來的演員會先為她的穿著打扮道歉,讓她道完歉再開始試鏡。』」原來安海瑟薇那時正在拍《麻雀變公主2:皇家有約》,只能利用午餐時間來參加試鏡,所以才會穿得像公主,又畫了大濃妝。


#10:民國諜報片——《色·戒》(2007)

14480568-10154948714610730-1119288216532Photo Credit: 色戒,Harper's BAZAAR提供

拍完《斷背山》,李安回到東方,拾起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色戒》,以二戰期間被日本佔領的上海為背景,繼續探索情慾與人性。李安不只找來香港影帝梁朝偉、實力派女星陳沖、偶像巨星王力宏主演,更挖掘了一塊璞玉,以「王佳芝」一角將新人湯唯捧上國際。儘管這部片受到的關注,大多來自於露骨的性愛畫面,但李安確實藉電影中三段大尺度的情慾戲,將諜對諜的戰慄、淒輓的愛情與大時代的動盪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他不受制於張愛玲文字的魔障,不死守小說的章法,而是另外挖掘出文字底下的惆悵幽恨,也令《色戒》成為改編張愛玲小說的電影中最成功的一部。

然而李安亦坦言拍攝《色·戒》時,承擔極大的心理壓力,因為擔心片中的「色」,會使他在道德上被指責,也擔心朋友與親人將會如何看待他。但他同時表示自己無法迴避這個問題,因為拍電影是觸探自我內心深處很複雜的東西,要將這些表現出來不能講道德,也不能講法律,而是其中的模糊地帶。他還強調:「這就是藝術!」《色·戒》最終為李安贏得生涯中第二座威尼斯金獅獎,也在金馬獎上大放異彩,獲得七個獎項,成為當屆最大贏家。


#11:嬉皮年代——《胡士托風波》(2009)

MV5BMjE2NDk0MDE2N15BMl5BanBnXkFtZTcwMzM3Photo Credit: Taking Woodstock,來源: IMDb

《胡士托風波》描述1969年夏天,艾略特泰柏承辦胡士托音樂藝術節,起初以為只有五千人出席,卻吸引了50萬人次的故事。電影中細膩呈現嬉皮時代,年輕人放浪不羈、崇尚自由的特色,同時也生動描繪了父母和兒子三人間的家庭關係,以及主角個人的生命探索。與李安前幾部較沈重、抑鬱的作品相較之下,本片顯得更單純、浪漫、輕鬆,然而片中所呈現的呼麻、吸食迷幻藥等放縱狂歡,也相當程度上挑戰了社會禁忌。


#12:奇幻哲學——《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2)

15110242-1438961639466957-71057086663044Photo Credit: Life of Pi,Harper's BAZAAR提供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李安首次拍攝的3D電影,故事改編自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的同名小說。電影主要在印度和台灣拍攝,其中,許多場景都是在台中的水湳片場完成。李安甚至耗資1億5000萬元台幣,搭造了一個長75公尺、寬30公尺、深3公尺的造浪池,以製造數百種浪形。談到在台灣拍片,李安這麼說:「我拍片習慣留下一些軟硬體。我帶來的是全世界最好的創作團隊。我想把好東西留在台灣。」

該片在全世界受到廣泛歡迎,無論基督徒、穆斯林、佛教徒,還是其他宗教信仰者,都各有領受和感動。李安表示,每個人的生活、信仰、經驗都不一樣,所以大家看這部電影,想像和解答的方向都不一樣,而重點是「在面對困苦和疑惑的時候,我們要怎樣抓住一個可以信仰的力量?」此外,他也認為,「上帝在哪?」、「為什麼有人類?」、「存在的意義」等問題,很難用理性去討論,但做為電影人,他喜歡去多方探究,因為生命與靈性有關,沒有靈性的生命則是黑暗、荒謬的。

本片在首映當天便開出亮麗票房,並入圍奧斯卡11個獎項 ,讓李安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殊榮。


#13:最新攝影技術——《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2016)

16463753-1666702666963733-72370697409424Photo Credit: Billy Lynn's Long Half Time Walk,Harper's BAZAAR提供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因採用突破影史的 3D、4K 高畫質、每秒120 幀的規格拍攝,而造成全球轟動。儘管影評、觀眾對於全新超高畫質的科技有擁護也有批評,但李安的勇於嘗試的確為影史翻開嶄新的一頁。他在訪談中表示:「如果能夠看得更清楚,銀幕上的故事就會成為觀眾自己的。」這個作法打破了電影過去的陳規,不再是導演要觀眾看哪裡,觀眾就看哪裡。這樣的做法,會讓觀眾產生第一人稱的主觀,每個觀眾也就成為主角,投射出強烈的認同感,因此更加理解年紀輕輕成為戰爭英雄,歸國後卻在光環與榮譽的包圍下,逐漸看清戰爭的真面目的比利林恩面臨的掙扎和失落。


即將上映:科幻動作:《雙子殺手》(2019)

gemini-2-1539533209Photo Credit: Getty,Harper's BAZAAR提供

李安的新片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拍當中,預計將在明年上映。《雙子殺手》描述一位已屆中年的殺手被指派暗殺任務,但他的暗殺對象卻是比自己年輕數十歲、能力正值高峰的自我複製人。本片主角陣容確定由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星際特工》指揮官克萊夫歐文(Clive Owen)以及《冰血暴》女星瑪麗伊莉莎白文斯蒂德(Mary Elizabeth Winstead)組成。


回顧李安近30年的電影路,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理念、踏實築夢,而且從不打「安全牌」,反而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圈,在各種不同的題材、片型、文化、製作團隊間轉換、嘗試。有人批評他沒有自己的風格,他卻沈穩又從容地說:「風格是讓那些沒有風格的人去擔心的。」 其實,真正領會李安作品的人,便會知道,他的風格從來不變,不論說的是哪種故事、跳到了哪個時空,他作品的核心永遠都是直指人心、啟迪人性的。

囍宴-李安-1539941765Photo Credit: 中影,Harper's BAZAAR提供

在電影的世界裡走過數十個寒暑,李安笑言自己從來不覺得自己成為了電影的主人,而是電影永遠的奴隸。他總是很謙卑,說自己不懂的太多,總是在學習。歲月在他的鬢髮、面容留下痕跡,但他的認真、毅力與敏銳,讓他活成了「世界上唯一扛得住歲月摧殘的就是才華」這句名言的最佳見證。

*本文由 Harper's BAZAAR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更多時尚藝術資訊,盡在《Harper's BAZAAR 》

延伸閱讀

  •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10句國際名導李安關於人生與電影的精闢洞見
  • 華人女星縱橫國際影壇第一人!金馬55評審主席鞏俐的霸氣語錄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