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魏晉風雲之東晉權鬥(二):王羲之「東床快婿」故事背後,隱含庾亮、王導、郗鑒三巨頭的鬥爭

文:阿前

  • 魏晉風雲之東晉權鬥(一):接替祖逖成為北伐主力的魏晉王導軍閥家族,「譙國桓氏」如何崛起?

王羲之是風雲什麼時候的人?東晉人,生於西元303年,東爭卒於361年,晉權巨頭虛歲59。鬥王東床的鬥生於八王之亂的羲之郗鑒終結,卒於前秦統一北方的快婿時期,絕對是故事五胡時期的上好江東代言人。

王羲之的背後父親叫王曠,是隱含庾亮西晉末代淮南太守。當然,魏晉王導後人更知曉的風雲是他堂伯王導,不過在西晉滅亡之前,東爭王曠的晉權巨頭官職是比較大的。而淮南這個關鍵的鬥王東床的鬥位置,也讓王曠一家涉入了司馬睿下江東之策,這時候,王羲之才5歲。5歲的曹丕已經嚇嚇叫,5歲的王羲之卻是憨傻少言,沒人當他一回事(光看皇帝還以為古中國的豬是在天上飛咧)。

就這樣,過了8年。洛陽被匈奴攻破,西晉最後一任皇帝在長安即位,封江東的司馬睿為丞相。已下江東的瑯琊王家,13歲的王羲之,去拜訪了當時的丞相長史周顗。周顗發現這個少年深藏不露,遂在宴席中站了起來。

當時流行吃現場燒烤,其中「牛心」更是最貴重的美味。剛烤好的牛心,本應按坐席次序分之,但周顗這個做主人的卻主動走上前去,割了一塊,先奉給末座的13歲少年。在座的人都知道,周顗的意思是,這個少年,必將不同凡響。

長大後的王羲之脫胎換骨,不但寫得一手好字,更是清談界的高手,與人辯論不但言辭清楚易懂,引經據典推理邏輯更是一把罩。哇,王羲之真是天才啊。不是,人家也是苦練多年,讀書寫字,藝術賞析,但是《晉書》就不會跟你說這種事。

沒有一個作品能承載歷史的真相:就連正史也不能。所有對過去的記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角度。不管再怎麼整理,編寫者都會有自己的立場,收集資料,抽絲剝繭,更是耗時費力。或許哪天可以有人寫出能夠判斷史料的人工智慧吧,這樣我們只要把所有的歷史都輸入進去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比方奧創之類的。

現在就是從單一的《晉書》來了解這個時代。我不是學者,我是初學者,所以標題也不從「書聖王羲之」,而是將軍。是從政壇角度看過來的王羲之。

那王羲之闖出了名號,兩大阿伯就對他上心了。當此之時,說的自然是王導與王敦。剛好,竹林七賢阮籍……的堂弟阮裕在王敦那當主簿。王敦就曾跟王羲之說,你是我們家的驕傲,一定不能輸給阮主簿啊。阮裕也是知道主子機歪,索性就連王羲之在內,挑了三個王家青年俊傑,號為「三少」。

shutterstock_1597753744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王家權勢越來越高,晚輩也都如此優秀,太尉郗鑒就決定跟王導結親,派了個門生前去拜訪。王導叫來者自己去東廂房挑人。門生回去之後跟郗鑒說,王家的少年都不錯,但聽說我是去挑女婿,大家都有點矜持。只有一個人還躺在東床上吃吃,像什麼都不知道一樣。郗鑒一聽:「就決定是這個了。」

這就是東床快婿的由來,大家應該聽過很多更精彩更詳細的版本,不過《晉書》就寫這麼點。史書真正有趣的是,時間。事實上,郗鑒這個人在東晉,是一步一步慢慢從底層往上爬的。他的官職一輩子都沒有超過王導,直到咸康四年(西元338年),郗鑒升為太尉,王導從為太傅,兩人約略平齊。

然而一個月後,東晉改為丞相制,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當然是要給王導的。一年兩個月後,郗鑒過世。簡單說,郗鑒有資格去王家擺譜,也就頂多那麼一個月的時間,當時,王羲之已經36歲了。

很奇怪嗎?一來王羲之是王家奇才,二來,王羲之最精華的20歲時,王敦造反了,事後朝廷雖未追究瑯琊王氏,但當時必是人人自危。

王羲之雖然寫得一手好字,學識又豐富,可東晉需要的是打仗的人才。一開始,王羲之不過是皇宮的文書官,班固也是這樣起家的,但班固當時家裡很窮,王羲之可是「王與馬共天下」的王家菁英耶。

從東床快婿的故事,我們應該要注意到,王羲之對於名利看得很淡,說白點,不積極當官,也不積極成家。郗鑒就此挑中他,也未必就是真的,反倒是王導要王羲之「站起來」的可能性,只怕更大。

選擇這條路就會發現,王導下重本了,接下來,連東晉外戚霸主小亮哥:庾亮都徵召了王羲之。特別在哪?特別在那一年,小亮哥本來要發起鬥爭,廢了王導,而郗鑒就出來當和事佬啦。這個晉成帝末年三巨頭的交點,就是36歲的王羲之。

征西將軍庾亮召王羲之為參軍,不日,庾亮升為司空,遷王羲之為司空長史。真的是不日,庾亮跟郗鑒是同一個月升官的。可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隔年,王導先死,郗鑒跟著走,就連亮哥也生了重病。但有情有義小亮哥就上了一書,表示王羲之「清貴有鑒裁」,庾亮死後,朝廷就升王羲之為「寧遠將軍,江州刺史」。

shutterstock_1735261754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這個江州可不是成都南邊那個江州,是晉惠帝新設的州府,管轄地區多有變動,大致上就是三國時代,孫權跟劉表的交戰區。大家打著打著就好上了,是吧?中國歷史不外如是。重點是,對東晉來說,江州就是實質上的「抗戰最前線」之一,也是庾亮的「寶地」。

注意了,庾亮只是死前寫了一張考績表,是朝廷主動讓考績良好的王羲之升上去接替主管。問題是,在三巨頭幾乎同時去世的東晉朝廷,誰是老大?答案是庾亮的弟弟:庾冰。

從這邊要看到的是,庾家跟王家還保持著一定的關係鏈,求生存不意外,東漢的外戚基本上也是幾大家在輪替。王庾兩家的關係,在王羲之跟庾冰之間,看起來還算不錯,但另一頭就不妙了。

那是王允之跟庾懌的問題。簡單說,當時王允之本是西中郎將,負責建康北面的防守。庾懌也是阿亮的弟弟,原本跟大哥一起在江州搞北伐。那庾亮過世之前,其實吃了一次敗仗,在那邊「諸葛亮式」自請降級,庾懌也連帶一起。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