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景点拍照打卡,成了大型“抄作业”现场
在上博东馆“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现场,热门总有人站在青铜面具后手舞足蹈;在浦东美术馆艺术家徐冰的景点巨大装置作品“引力剧场”里,不少人都会埋头望向镜面深处……在各个文旅热门景点,拍照总能看到一群奇怪的成大场人似乎正在进行着某种神秘仪式——其实,他们是型现在拍照。与过去在文旅景点与美景合影不同,抄作业一些年轻人选择创新搞怪的热门拍照方式,通过创意将自己融入景观之中。景点 然而这些原本特意区别于传统打卡拍照以彰显个性的拍照行为,却在社交媒体的成大场推波助澜下被越来越多人模仿,五一假期期间社交媒体上还出现“打卡照抄作业”这样的型现热门话题,原以为拍下独特的抄作业纪念照,网上一搜全是热门“同款”。 当创新成了跟风,景点这样的打卡还有意思吗? 创新搞怪的拍摄打卡 “很多人在做同一个姿势,整个场面像在举行某种神秘的仪式。”带着孩子前往云冈石窟游玩的市民罗女士“终于成为其中的一员”。在云冈石窟第19窟的雕像前,云集了不少游客,不约而同地朝半空举起手掌——通过相机仰角错位,就能拍出与巨大雕像“击掌”的照片。 “我是在社交媒体上寻找旅游信息和攻略时发现这一现象的。”罗女士记得,出发前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发现很多人提到的并不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第20窟雕像,而是旁边第19窟将手掌抬起的雕像,现场不少人都会举手与佛像“击掌”,“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比普通的游客照更有趣。” 在现场,罗女士发现不光大量游客举手与雕像“击掌”,还有人会略加变化,比如让孩子以此为背景比出“剪刀手”或拳头,照片上看起来就像在和雕像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就连第20窟的雕像拍摄也被开发出类似的玩法,有人举起手机,错位拍摄仿佛雕像在接听电话。 这样创新搞怪的拍摄模式,在各个文旅热门景点前不断上演。走在上海外滩,如果有人身姿笔挺、神情庄严,还摆出手握权杖的姿势,那么他们很有可能正在“戴皇冠”——附近的外滩中心以其顶部如皇冠般的造型而闻名。一些市民和游客拍照时会通过错位让建筑顶部正好位于头顶,而海关大楼顶部的钟楼则在画面中成了握在手中的权杖。而在一江之隔的陆家嘴滨江,“皇冠”因距离显得小一些,则是年轻女性和孩子们打卡的好去处,甚至有人专门带宠物来此拍摄“戴帽照片”。 无独有偶,在艺术家徐冰为浦东美术馆打造的巨大装置作品“引力剧场”里,时常可以看到参观者拿着手机埋下头,再摆出各种姿势拍摄地面上自己的倒影——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能将自己置身于完全对称的纵深空间之中。 追求旅游的“松弛感” 这样的拍照方式为何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比起一本正经的景区打卡照,这些搞怪的拍照方式将自己融入景观之中,仿佛自己在和景色、艺术品互动。”罗女士很喜欢这样的拍照方式,“一般的景点拍照人是人、景是景,但这样拍照让人和景发生了关联。”在浦东美术馆自拍的游客李旭表示,这样拍照仿佛让自己变成了艺术品的一部分,“当我们目睹文字被吸引进一个黑洞,无论惊愕、彷徨还是跟着一起被吸进去,画面就不再是一张照片,而是变成剧情了。”另一位参观者刘霏则认为,相比那些“精致到每一根头发丝都反复设计调整的美图”,她更喜欢社交媒体上这些不必在乎“表情管理”的搞怪照,“过去流行的各种美景美照要花很多精力找点位、拍摄和修图,但旅游不就是要追求‘松弛感’吗?” 这些看起来有些古怪又充满趣味的“仪式”,往往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发酵,引发众人的模仿。市民沈先生在上博东馆参观正在举行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时,发现有人半蹲在黄金面具独立展柜前,定睛一看有人从背面拍照,原来是社交媒体上流行“把黄金面具戴上脸”的拍照方式:从展柜后方拍摄展品正面的人物,调整好角度就能让展品的反光与现实中的人像重合。“上博东馆为了参观效果采用了低反玻璃,本来就不太好拍镜中倒影,观众拍照占用太多时间也影响他人。”在他看来,无论是拍摄美照还是搞怪照,“如果花太多时间、用太多设计,不都与‘松弛感’背道而驰吗?” 回家之后,罗女士也被社交媒体上云冈石窟前“神秘仪式”的讨论而惊讶。“其实利用错位让人和景点、艺术品互动的拍摄方式并不新奇。”罗女士记得90年代全家到四川乐山旅游,就曾拍摄过“隔空触碰”大佛耳朵的照片。“无论是父母那个年代拍照时一定要与地名匾额合影以证明‘到此一游’,还是九寨沟等景区专门划出‘最佳摄影点’,再到如今的‘神秘仪式’,如果只为‘拍出和他人一样的照片’大费周章,是否还值得?” 在一些人看来,很多火爆社交媒体的打卡照,往往出自偶然。以云冈石窟的击掌照为例,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10月网友“老徐在慵懒星球”前往云冈石窟游玩时的一条笔记。当时第20窟打卡拍照的人太多,她们没有去“网红机位”排队,而是突发灵感将镜头对准旁边19窟的雕像,拍出了独树一帜击掌照。照片上传至小红书,吸引大量观众围观,她便在评论区分享了机位和拍摄技巧,这一“跨越千年的击掌”逐渐成了如今最火的打卡动作,也带动了新的“打卡机位”。 “拍照本来就是旅行参观的记录,别人总结的打卡点、仪式感,错过了就错过了。”在沈先生看来,如今很多人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拍照,反而失去了享受旅行和文艺作品该有的“松弛感”,“文旅不是科学实验,有严格的程序和可预料的结果,最难忘的瞬间往往来自无心插柳”。(记者 简工博)热门景点拍照打卡,抄作业成了大型“抄作业”现场
编辑:汤晓雪 来源:解放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4-05-07 16:06:43 【字体:小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棉子糖及其提取液的稳定性研究(二)
- 【查證】羽絨衣不能用洗衣機洗否則會爆炸的網傳影片?專家解釋物理爆炸因子
- 【接地氣的現代詩】鹿鳴〈外送員不思議〉:精巧掌握詞彙「多義性」,延伸到作者對人生的思考
- 《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1:中華的成立》:大唐帝國的「天可汗」稱號,象徵著第二次中華帝國的誕生
- 立足“开门红” 力争“双过半”
- 【未來大人物:種藝術到農村1】我們這樣造了一座村,林建叡:進農村是很藝術的一件事
- 《我「決定」活到120歲》:把你現在的年齡乘上0.7,才是你實際感受到的生理年齡
- 《90%的成功經驗都要拋棄》:索尼的隨身聽與柯達的底片相機,全球第一公司掉進的陷阱
- 乌衣镇举行“救急难”互助社党支部现场观摩活动_
- 《茶金》與《國際橋牌社》展現強大的島嶼民族特質,這亦是台劇特有且無法被取代的路線
- 随机阅读
-
- 浙江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
- 使用酪梨油、橄欖油,就等於選擇「健康」嗎?
- 面對那些拒學/懼學的孩子,社會與家庭的協助不該只有「談話」而已
- 朱家安:人類的「原廠設定」通常是士兵心態,過於在意「自己」的我們該怎麼辦?
- 小语种培训班有点“冷”
- 英特爾執行長抵台盼台積電設專門產線,專家:不得不借助護國神山幫忙把「晶片生出來」
- 【漫畫】《小尼莫的夢境歷險》:給大人讀的漫畫,探索夢境空間的各種可能
- 「黃小玉」原物料飆漲,大成食品董事長:就算疫情趨緩,價格也回不去了
- 红琊山省级森林公园百亩红梅绽放_
- 《義大利為什麼能誘惑世界三千年》:「真正的那不勒斯披薩」幾百年來從沒改變過食材,也沒更改過食譜
- 零距離科學:陸上霸主之爭,黑犀牛因「偏食」輸大象?
- 「地中海飲食」蟬聯最佳飲食榜首,備孕夫妻持續吃90天有效提高懷孕率
- 我市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6%_
- 想當職業作家選「大眾文學」比「純文學」版稅高對吧?偏偏台灣書市並非如此
- 《悲情城市》金馬影帝陳松勇病逝享壽80歲,演藝圈弔念深感不捨
- 春節返台3步驟:14日起調整PCR陰性報告計算日,搭機前務必確認有效期
- 网络赌球黑产调查:“像传销”,下级只管拉更多人来赌球
- 還不願「麵」對錯字問題嗎?反思新型學測國文作文「偶有錯字不扣分」
- 聖誕季節最經典的芭蕾舞劇《胡桃鉗》,是柴可夫斯基留給世人的陽光與歡樂
- 南海地區冒天線森林,智庫警告:爭議性水域恐成通訊及導航「死角」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