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選舉新聞監測分析:媒體報導嚴重「重北輕南」,高聲量未必代表高支持度

2022年台灣地方選舉啟動後,選舉新聞傳統媒體報導偏重特定政黨、監測公職候選人及區域,分析「重北輕南、媒體獨厚媒體寵兒」的報導必代表高情形是否發生改變?邊緣化某些候選人及區域,幾乎甚少報導,嚴重確實有違公眾、重北支持公職候選人應享有合理、輕南公平接近傳播媒體的高聲權利。

前述理念,選舉新聞雖是監測教科書金科玉律,但實務上應盡可能以尊重新聞媒體編輯自由為前提,分析符合比例原則並公正客觀的媒體報導。媒體既是報導必代表高社會公器,扮演第四權、嚴重輿論權角色,攸關健康、自主及成熟公民社會建構;同樣也要面對市場化、收視率及點擊率的殘酷挑戰。

令人鼓舞欣喜的是,這次由2022年電視選舉新聞學者監測聯盟發起,針對有線七家及無線五家的選舉新聞監測,首次統計10月8日至14日為期一週的新聞報導。秉持「價值中立」的社會科學分析方式,透過客觀、公平及公正精神進行比對,發現六都及新竹市的選舉新聞仍偏重某些是媒體聲量王的候選人,且集中報導特定區域,頗值得關注及探究。

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數據,2011年至2015年間,受理申訴廣電內容不妥案件2萬0945起,平均每年多達4000件以上,其中以電視占所有申訴案件的9成以上,其中又以不滿於「內容不實、不公」的申訴比率最高。台灣民眾相當重視廣電內容,尤其是電視新聞的正確性與公平性,也最常對電視新聞的正確性和公平性感到不滿。

首先,電視台存在獨厚或偏重若干候選人等現象,同時也邊緣化某些候選人。例如:台北市候選人聲量最高的蔣萬安被報導次數最多,但其負面消息也比陳時中多;黃珊珊報導次數則略低於前二者。

新北市長侯友宜被報導聲量遠遠超過林佳龍,其中民視、三立報導量遠高於其他電台。退出民進黨的桃園市長候選人鄭寶清、民眾黨參選人賴香伶則是被邊緣化,在報導中幾乎不存在。

民進黨台中市長候選人蔡其昌聲量高過盧秀燕,以民視、三立對蔡其昌報導尤多。台南市長選舉則鮮有報導,除了民視報導黃哲偉外,各家電視未見報導;謝龍介也少有報導消息。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