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去谁家过年”不该成为夫妻感情的绊脚石
最近,来自广州的丨去该成李小姐结婚6年,与丈夫已连续4年各回各家过年,家过引发热议。妻感情差不多同时,绊脚“安徽一远嫁女子想回娘家过年被公公扇耳光”网络视频引发关注。快评夫妻婚后去谁家过年?这个本来不是丨去该成问题的问题,随着龙年春节临近,家过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妻感情 在传统社会,绊脚人们活动范围有限,快评男女双方家庭相距不远。丨去该成因此,家过在“去谁家过年”的妻感情问题上,大家容易形成共识。绊脚一般来说,女方会在婆家过年,大年初二这天,就带着夫婿和孩子回娘家。老人见到姑爷外孙开心,孩子见到外公外婆也很开心,场面非常温馨。 “年初二,回娘家”,意味着女方不会在父母家住很久。这种做法在传统社会非常流行,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因为离娘家不远,女方平时看望父母的机会很多;其次,娘家人在春节有很多亲戚要招待,家里再添几口人的话父母忙不过来;再次,女方通常有兄弟,如果兄弟已经成家,人际关系会变得复杂;最后,女方要担负起家庭主妇的责任,张罗自己小家庭的人情往来。 如今,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跨区域婚姻日益增多。许多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夫妻双方不见得来自同一个地方,加上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此时“过年回谁家”就成为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假期很短、又有小孩的情况下,男女双方都想回自己家过年,各种争执也就随之发生。夫妻过日子,本来就是商量着来,今年去你家明年去我家,只要有一个老家欢迎你,去哪里过年都是幸福的。 不过问题又来了。由于成长背景不同、春节习俗各异,不论男女都不太愿意去对方老家过年,就算去了也感到别扭。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夫妻分居型过年”。这个提法,乍看起来有些不合人情。在一些人看来,夫妻在过年这么重要的节日竟然天各一方,那组建家庭的意义何在?其实我倒觉得,各回各家也没啥大不了的。当然,这个主意实施的前提,是双方不能在“去谁家过年”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又有人说,如果不牵涉孩子,各回各家自然没有问题。现实情况是多数家庭都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要跟谁回老家呢?我认为,如果分要分开,那可以由孩子决定去爷爷奶奶家还是外公外婆家。要是孩子太小,无法做出决定,建议大家还是别折腾了,在居住地过年就挺好。 有位父亲在此基础上还给出过一个方案,他认为女方平时带孩子很辛苦,过年时把孩子扔给男方,由男方带回老家过年。这个想法不错,但农村社会的风言风语可能会阻碍这个方案的实施——孩子妈怎么没回来过年,是不是感情出了问题? 其实,别人的感情没问题,是闲言碎语的人有问题。“回谁家过年”,表面看是一个话语权问题,背后却隐藏着移风易俗的时代呼唤。春节作为重要的传统习俗,具有沟通亲情、承载文化和乡愁的重要功能。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珍视这份遗产,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那些陋习抛出九霄云外。老年人要学着理解年轻人的不易,理解时代发展必然带来的观念变化,尊重晚辈的选择;年轻人要积极拥抱现代生活,摆脱旧有观念的束缚,好好关心家人,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愿每个辛苦了一年的家庭,都能找到舒适的过年状态,不要将精力内耗在无谓的争论之中。 【作者】叶雨 【来源】南方农村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2,5—二甲基—3—乙酰硫基四氢呋喃立体异构体制备及香气特征(三)
- 两岸智库学者思想激荡,弘扬辛亥精神,聚焦两岸统一
- 王英津:驳“2758号决议未解决台湾代表权”的错误论调
- “一鸽都不能少”!北京冬奥会台湾同胞共襄盛事
- 甲醇中丙溴磷溶液标准物质:满足各类实验需求
- 铁海联运造福两岸同胞 铺就经济增长新画卷
- 以经贸为由牺牲台湾民众健康福祉,民进党当局好狠毒!
- 蔡英文亲信力邀佩洛西窜访台湾,民进党这次打算花多少钱?
- 勤劳感动人 送钱表敬意
- 美国务卿避答“美会否出兵保台” 两面手法干扰不了两岸统一步伐
- 【中国台湾网“感动两岸2021”年度策划】重温动容瞬间,熔铸力量再出发!
- “2023年沪台交流十大新闻”揭晓
- 把爱揣在心间 将责任扛在肩上
- 被拒五载,民进党今再“碰瓷”WHA料又自取其辱
- 台湾缺电,民进党当局是罪魁祸首!
- 劲爆!陈水扁抖出“公务机要费”内幕 藏污纳垢的民进党休想蒙混过关
- 周末同频丨又是一年3•15,从钟薛高说到大樱桃
- 谁才是蔡英文心头“最柔软的一块”?
- 越来越多台青来大陆发展 两岸交流融合仍是两会涉台热点话题
- 携手共创美好生活,是两岸青年永恒的主题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