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术在广州完成
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术在广州完成。无缺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日宣布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获得成功。世界首例术广这是心脏该院在全球首创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继应用于肝移植、肾移植后,移植首次应用于心脏移植领域。州完 心脏是无缺血生命的动力之源,心脏一旦停跳便意味着生命的世界首例术广凋亡。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心脏移植技术为其带来了生的移植希望。在传统移植手术过程中,州完心脏必须离体、无缺血停跳及冷藏,世界首例术广不可避免会发生心肌缺血损伤,心脏而心肌缺血是移植影响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可导致术后受体心脏功能不全,州完心脏无功能,甚至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 据中山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何晓顺介绍,由于心脏是对缺血损伤最敏感的器官,若离体缺血时间超过6小时,手术风险将大幅增加。如何破解心脏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难题,一直是全球科学家的重点研究方向。 该院多学科团队组成联合攻关小组,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最终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心脏移植技术流程,并将该技术命名为“无缺血心脏移植术”。 为了确保从实验阶段到临床应用的安全过渡,团队还完成了10余次临床“无缺血”心脏获取和离体常温机械灌注演练。 5月24日,67岁的福伯在中山一院就诊时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核磁共振、超声心动图、血液检验结果都提示福伯的心脏已进入了终末期,心脏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已经减退到正常水平的四分之一,同时,他还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肺动脉高压、肾功能减退等基础病变。 经过心脏外科、心内科、器官移植科等10余个专科的MDT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除了心脏移植,其余的常规手术治疗已无法解决福伯的心脏问题。另外,由于福伯患有严重心肌病、心力衰竭,且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若实施传统心脏移植手术,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福伯心脏和各个脏器功能都顺利恢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6月26日14时,福伯和受体捐赠者同时进入了手术间。40余名医护人员,投入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换心大战”中。 随着外科医生迅速利落的置管和阻断,体外供心灌注开始工作,从心包腔内游离出来的供体心脏,一刻没有停顿地在器官槽内鲜活有力的跳动着,并且保持着正常体温,被转运到受体手术间。 专家戴上特制手套,将一直跳动着的供心自转移槽内小心移送到福伯的心包腔内。 “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历时4.5小时,实现了将捐献者心脏在“不中断血供”“不停跳”的情况下移植给受者。福伯术后回到了心胸外ICU,于术后36小时拔除了气管插管,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射血分数从术前的16%升至78%,目前心脏和各个脏器功能都顺利恢复,近日可出院。 在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新闻发布会上,布莱根妇女医院移植外科主任和移植外科研究主任、哈佛医学院外科教授Stefan Tullius通过视频表示,这是器官移植的一个里程碑,将提高器官质量,同时为进一步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免疫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欧洲移植协会前任主席Bjo?rn Nashan评价道:“手术进一步证明了无缺血心脏移植的可行性,同时有可能显着降低患者发生移植心脏血管病变风险的机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移植后的存活率。” 此次“无缺血心脏移植术”的应用,意味着以前被预判为不能应用的“边缘供心”,能帮助更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并能让捐献心脏者的供心评估阶段提前,提高心脏移植疗效。 目前,“无缺血”心脏移植技术的创立与“无缺血”肝移植、肾移植技术共同构成“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体系,将器官移植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世界移植协会主席 Nancy Ascher表示,“无缺血”器官移植可以拓展至心、肺、肾等移植领域,并可向全球其他地区推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完)(蔡敏婕 梁嘉韵 林芷薇)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术在广州完成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7-16 15:43:11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活力丨江西鹰潭启动知识产权无诉园区建设
- 美國《晶片法案》挹注,美光斥資千億美元在紐約蓋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園區
- 台中地院大烏龍!審理、判決竟是法官不同人,事態嚴重「驚動」司法院
- 【專訪】《寶島》作者真藤順丈:當人們開始正視歷史留給諸島的傷痛,那些被壓抑的聲音便浮出水面
- 精炼对油茶籽油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一)
- 整天開燈很吃電!用省電燈泡會比其他燈泡省電嗎?|又!賈芯文S2EP2
- 珍菌堂「牛樟芝大王」涉直銷吸金逾20億元,檢調10路搜索約談14人到案
- 教育部與國家圖書館開發「論文比對系統」,免費提供各大學比對全國碩博士論文
- 福建:对问题食堂及配送单位开展交叉抽查“回头看”
- 《好策略的關鍵》:當iPhone出現時,許多人認為手機產業的演進將相似於個人電腦產業,但這是錯誤的類比
- 随机阅读
-
- 国家卫健委: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呈波动下降趋势
- 《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要給你多少錢,才會願意放棄使用臉書、推特、Instagram等社群平台?
- 兩德統一前,李怡訪德國
- 【小說】《喔,威廉!》選摘:我的第二任丈夫大衛去年死了,不過我現在想談的是前夫威廉
- 天全联社 迈出宣传第一步 普及知识惠万家
- 從《台北女子圖鑑》談「台南人」意識的誕生:能不能,對自己的文化更有自信一下下就好
- 「越怕霸凌者,他就越霸凌你」:印度國會議員呼籲加深台印合作,對惡霸中國「說不」
- 30萬確診者不能投票遭疑違憲,中選會稱目前無相關制度、立委批違反比例原則
- 金融马拉松,中行如何做好国际化的“头雁”?丨透视银行业年报⑧
- 讀《機器的人類學》:「請注意月台與車廂間的縫隙」,人與機器,都透過這個間隙建構自身
- 西班牙1歲女童接收心臟衰竭死者腸道器捐 ,創全球首例
- 憑記憶畫出校徽?談談中大校徽的辨識度
- 周末同频丨又是一年3•15,从钟薛高说到大樱桃
- 颱風尼莎持續西進:氣象局估晚間8:30解除海警,宜蘭縣4校明日停班停課
- 教官退出校園不可逆:國防部抱怨兵源不足,為何不願接收軍訓教官歸建?
- 香港屋苑收入排行榜
- 紧急情况如何拨打120?如何使用AED?
- 我與作文教育的愛恨情仇:一名全國作文特優獲獎者的自白
- 研究:轉換「4天工作」後,僱員都傾向「補眠」
- 劉仲敬《窪地與韭菜》:中國「四大發明」就是一種歷史神話,東亞的技術一直沒有先進過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