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忽视老大的需求 二孩家庭应格外关注老大心理健康
二孩家庭应格外关注老大的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二孩、三孩政策全面放开,视老很多父母在考虑要不要为家里的需求心理独生子女再添一个弟弟或妹妹。然而,格外关注多一个孩子并非仅仅意味着多一次生育,健康家长的易忽养育方式、对爱的视老平衡的把握,都会对孩子的需求心理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二孩家庭易忽视老大的格外关注需求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孩子的健康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很多家庭在二孩到来之后,易忽老大因为感觉受到忽视而出现了心理问题,视老甚至会出现极端行为,需求心理导致悲剧发生。格外关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科副主任刘豫鑫医生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健康决定养育二孩的父母,要格外关注老大的心理健康。 虽然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也认为自己给予每个孩子的都是同样多的爱,然而在现实中,家长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会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而自己却没有意识到。 刘豫鑫看到,在二孩家庭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家长忽视了老大的需求。在新宝宝到来之前,很多家长没有跟老大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新宝宝来到之后,老大通常都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觉得以前自己可以独享全家人的爱,现在新来的弟弟或妹妹分走了爸爸妈妈的爱,也分走了全家人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孩子会出现退行行为。比如孩子原本可以独立大小便,独立进食,独立穿衣服,在新宝宝出生后,忽然丢失了原本学会的生活技能,变得什么都不会了,开始像小宝宝一样尿床、尿裤子,也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服了。刘豫鑫解释说,孩子出现退行行为其实是因为内心感到受到了家人的忽视和冷落,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于是也变得像小宝宝一样,什么都不会,希望以此重新获得全家人的关注。 还有一些孩子会变得爱发脾气,甚至会趁着大人不在的时候,偷偷欺负小宝宝。这些孩子发脾气和欺负小宝宝其实是因为自己感到委屈,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和发泄。 刘豫鑫告诉记者,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原本独自享有来自家里所有大人的爱,当家里出现第二孩子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需要一个心理转变的过程。 准备生二孩时一定要事先跟孩子进行充分沟通 “当一个家庭准备生二孩时,一定要事先跟孩子进行充分沟通。”刘豫鑫说,“沟通需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进行,不是只谈一次话就了事。这是一个贯穿新宝宝出生前和出生后的漫长过程。” 她建议,从妈妈怀新宝宝之时就开始对家里的孩子慢慢地进行教育和渗透,让他了解家里会多一个弟弟或妹妹,会陪自己一起玩耍,这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并且尽量让老大参与弟弟或妹妹降生的过程。如果条件允许,妈妈在做产检时,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让他通过B超看见婴儿心脏的跳动,让他感受到一个小生命正在慢慢地成长,从而增加和这个新生命的感情。 此外,在新生儿降生前,父母可以向孩子灌输应该做一个好哥哥或好姐姐的想法,并且教导孩子应该怎么去做。在新宝宝出生后,家长也要尽可能地给老大更多关注。刘豫鑫特别指出,在二胎出生后,父母及家里的大人很容易在无意之间冷落了老大,其实这个时期,大孩子需要感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才不至于失去安全感,也才能够和新宝宝相亲相爱。 父母应该在新宝宝出生后,经常给予大孩子拥抱,对他的需求给予及时的反馈,在照顾小宝宝的过程中也让大孩子充分参与其中,让他从中获得成就感,要让他觉得“我长大了,我不但自己能照顾好自己,还可以照顾弟弟妹妹”,这可以培养大孩子坚强和独立的人格,让他更有责任感。亲朋好友在上门探望新宝宝时,也不要忘记给大孩子准备一份礼物,不要让大孩子感觉自己被忽视。 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必须“一碗水端平” 刘豫鑫认为,孩子之间产生竞争关系,在多子女家庭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孩子之间既会争夺父母的关注也会争夺家庭资源,如何让孩子们“相爱”而不是“相杀”,是对父母的教养方式的考验。 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必须要有公正的态度,“一碗水端平”,不能对某个孩子有偏爱。现实中,经常会听到家长们对家里的大孩子说“你是哥哥,应该做出表率”“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类似的话,这其实对大孩子很不公平,会让大孩子感到委屈,感到自己的爱和权利受到剥夺,也会让小孩子觉得被溺爱理所当然。这样既不利于两个孩子的友好相处,也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尤其会使小孩子在走入社会时,因为感到别人不总顺着自己而受挫。 应根据孩子各自的特点给予不同的关注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并不意味着将同样的教育方式照搬到每一个孩子身上,而是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孩子们给予不同的关注方式。刘豫鑫指出,虽然出生在同一个家庭,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需要了解每个孩子先天的气质特点,给予适合他气质特点的关注方式和教育方式,不能抹杀孩子的天性,要求每个孩子都一模一样,或是盲目地要求一个孩子向另一个孩子学习,以另一个孩子为榜样。 在刘豫鑫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的“长幼有序”可以说是多子女家庭教育的“法宝”。父母可以在孩子中灌输“长幼有序”的观念,树立大孩子的权威,既可以让大孩子感到被关注和尊重,能够让大孩子更有责任感,更愿意照顾弟弟或妹妹,处处做出表率,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价值感,同时也能够让小孩子懂得尊重大孩子,懂得感恩,让两个孩子更加相亲相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易忽视老大的易忽需求 二孩家庭应格外关注老大心理健康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11-16 15:26:29 【字体:小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福建:高效办成一件事 便民服务再升级
- 【專訪】丹鳳高中宋怡慧老師:「愛」沒有標準答案或實踐方法,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愛的藝術
- 紀律越來越像蘇聯紅軍的俄軍,手段越來越像希特勒的普亭
- 《睡.覺》:失眠睡不著?試著透過「無意義的專注」製造助眠的聲音
- 中网公众开放日游玩攻略来了
- 【音樂】「東方雲雀」蔡幸娟:20世紀80年代後期,台灣樂壇指標女歌手之一
- 【關鍵眼中盯】對於18歲公民權,國民黨仍有人認為:反正他們又不會投我,為何要支持?
- 新加坡29日起鬆綁防疫措施:擴大開放邊境、戶外不強制戴口罩
- 北京丰台:开展儿童玩具质量安全专项检查
- 研究:全球暖化導致花粉量增加、花粉季延長,將對美國人的過敏與氣喘產生嚴重健康後果
- 婦科名醫劉偉民《先行者》:在腹腔鏡技術上,我應當可歸在醫學裡的武當派、醫界的張三丰
- 《上游思維》:你要不斷跳進河裡救小阿宅,還是要去上游看看他們為什麼掉進河裡?
- 前2个月泉州港外贸实现开门红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1.78%
- 自傳備審重「串連」,從學習歷程開始準備
- 【小說】東野圭吾《徬徨之刃》選摘:他真正的願望,是讓兇手切身體會到自己的憎恨與悲傷
- 【影評】Disney+《逃無可逃》:編導刻意設計的反驚悚片套路,讓觀眾更好奇華裔女主角的行為動機
- 志贺氏菌参考检验方法(二)
- 《變動思維》:對於患有「錯失恐懼症」的人來說,生活就像在玩俄羅斯方塊,如何才能「錯過也高興」?
- 街口支付基金配售涉「背信」不法獲利9000萬,執行長胡亦嘉1000萬交保
- 2022奧斯卡完整得獎名單:Apple TV+《樂動心旋律》最佳影片,影帝威爾史密斯爆氣揍人上台致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