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飢餓信號!一次解開身心之謎的飲食心理學》:厭食症與暴食症是如何形成的?

文:米歇爾・馬赫特(Michael Macht)

【失調飲食行為的飢餓情緒】

飢餓病

瑪莎(Martha)艱難地過著每一天。她的信號心之心理學厭雙眼下方滿是陰影,臉頰凹陷,次解成雙手冰冷,開身手腕腫脹。飲食與暴她瘦弱得簡直就剩皮包骨。食症食症有時她實在太過虛弱,何形以致會在不耐久站下突然昏倒。飢餓為了抵抗強烈的信號心之心理學厭飢餓感,她會一杯接一杯地喝著茶。次解成與飢餓的開身爭鬥是如此激烈,以至於其他的飲食與暴一切都變得微不足道。飢餓宰制著她的食症食症生活。

「這就像慢性中毒,何形就像一直處在諸如酒精或毒品之類的飢餓物質的影響下……我只知道,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你會一直頭昏眼花、麻木不仁,是的,你甚至還會感覺不到自己真實存在……我再也無法與他人交流和溝通。沒什麼可談的。我總會覺得,反正我說什麼別人也不會懂!」

厭食症患者的體重會比一般人的體重少至少百分之十五。他們的消瘦甚至可能達到危及生命的程度。相反地,罹患暴食症的女性則是體重正常。在暴食症方面,暴飲暴食後催吐可謂是典型特徵;不過這種情況倒也同樣會在厭食症中出現。病症之間的轉換其實頗為常見。許多原本罹患厭食症的人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反而變得會暴飲暴食。

這些病症總會伴隨著巨大的痛苦;它們會悄悄地開始,往往一直要到已經完全成形才會為人所察覺。這時,如若沒有專業的協助,人們很難僅憑一己之力克服它們。厭食症或暴食症的患者以年輕女性為主,約佔全國總人數的百分之一至二。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可能都認識某個至少受到前述病症之一影響的人。

瑪莎的父母不知所措。他們想法設法要讓自己的女兒進食。母親煮了她最喜歡的菜餚,父親在用餐時對她大聲斥責。瑪莎還是繼續挨餓,而且變得越來越瘦。後來她被說服做了體檢。檢查結果令人震驚。心率與血壓雙雙呈現低下,電解質狀態與內分泌系統失調,而且月經也已有數月沒來。消瘦到如此危險的程度,醫師表示她得立刻就醫。

究竟是何原因致使瑪莎差點餓死自己?為何卡洛琳吞下大量食物只是為了再把它們嘔吐出來?

苗條的理想

現代女性如何才能算得上「美」,藉由這個時代的模特兒我們就能看出。她們的胸部小、腰部細、雙腿修長,而且還有個如男孩般的臀部。有些看起來相當瘦弱,甚至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她們的體重比一般人的體重少了將近百分之二十,而且往往患有進食障礙。許多年輕女性都會追隨這些纖細的榜樣。

美麗與苗條並非總是緊密相連。著名的《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Venus of Willendorf)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品之一,這個以其發現地命名的石器時代石灰岩人偶,表現出一個有著豐滿的胸部、腹部與臀部的女性,這是生存的象徵,在一個物資缺乏的時代裡,這同時也是生育力的象徵。如果把它與二十世紀的雕塑並列,我們不難看出審美觀的劇烈變化。

數千年來,物資短缺一直左右著人類的生存。然而,到了十八、十九世紀,當食物變得較為充裕,而且在至少上層階級處於物資過剩下,對於人體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這時,一位女性必須苗條才算得上美麗。苗條的身材成了自律與成功的象徵。

許許多多的女性開始節制飲食;其中有些女性節制得太過份,以致變得瘦弱甚或生病。這個問題特別在上層與最上層的階級中蔓延開來。就連眾所周知的奧地利皇后茜茜(Sissi),每天早晨都要進行一系列的體能訓練,每天也都要稱量體重三次,而且還要嚴格控制飲食。如果她破例地吃了點甜食,她就會再去做點體能訓練,藉以消耗熱量。她的身高一七二公分,她卻不讓自己的體重超過五十公斤。她一輩子都體重過輕,而且纖細到完全不必藉助當時流行的緊身內衣束緊腰身。

時至今日,理想的女體與女性的實際體型之間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大,這其中也伴隨著人們對於食物的態度。這點可以用科學的方式證明。

在一項實驗中,我們為受試的年輕女性提供了一些小點心:一塊胡蘿蔔、一塊鮭魚、一顆草莓、一片薩拉米香腸、一塊巧克力。受試女性得要吃下它們,然後品評一下它們的味道,並且評估一下自己的情緒狀態。在吃下了高熱量的小點心後,她們的心情會趨於惡化。她們變得焦慮、緊張,甚至還會感到些許的恐懼、羞恥和悲傷。

正如在用餐時所做的聯想分析所示,諸如薩拉米香腸與巧克力之類的食物,會被認為對於自己的魅力構成威脅,尤其是那些不滿意自己的身材的女性。高熱量的食物不僅會引發強烈的渴望,還會帶來負面的情緒。它們同時具有吸引力和威脅性。現代的苗條觀成了進食障礙的溫床。然而,唯有在更多的因素一起發揮影響下,它們才會發展起來。

厭食症與暴食症是如何形成的?

在二十世紀初期時,布拉格那裡住了一位臉色蒼白、顴骨頗高的瘦削男子。他深為孤獨與未能獲得認可所苦,他與父母發生衝突,在性方面也遇到了難題。飲食方面他是個禁慾主義者,他既不吃肉、也不喝酒,儘管如此,他卻總是幻想著飲食狂歡。他是個保險業務員。此外,他還撰寫小說與短篇故事,他的作品如今已被奉為文學界的經典之作。而飲食的主題則經常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在《飢餓藝術家》(Der Hungerkünstler)這個故事中,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描述了一個被關在籠子裡展示的挨餓男。對他而言,飢餓是「世上最容易的事」。當人們打開籠子向他提供食物時,他感到自己被深深地誤解。他並不缺少食物,他「不是因飢餓而消瘦(……)而是由於對自己不滿」。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