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数字化:受访者体验最好的是网上预约挂号退号
医疗数字化:受访者体验最好的医疗约挂是网上预约挂号退号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6-17 08:40:32 【字体:小 大】不必携带实体医保卡、检查结果网上随时查看、数字上预按预约时段就诊……数字化时代,化受号退号到医院看病就医发生了很多变化。体验近日,最好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医疗约挂对1519名受访者进行的数字上预一项调查显示,94.5%的化受号退号受访者感觉这些变化让看病更加方便快捷了。参加本次调查的体验受访者中,91.1%的最好人最近一年自己或陪家人朋友到医院看过病。
受访者体验最好的医疗约挂是网上预约挂号退号
南京90后宋淑颖现在去医院看病都会选择网上预约挂号。她观察,数字上预很多医院也都开展了预约挂号服务。化受号退号她感觉,体验数字化时代的最好就医,“确实是方便很多。有啥科室一目了然,而且不用排队”。在宋淑颖看来,体验最好的就是线上预约挂号,“省了很多时间,不用一趟趟来回跑了”。还有就是检查结果可以在网上查询。“比如我今年做的核酸检测,直接在支付宝上就能查到了”。
70后陶娟(化名)目前在江苏某镇经营一家小餐馆。她感觉在数字化时代去医院看病,最大便捷是挂号可以线上,“不用带现金,只要手机支付就好了”。
调查发现,对于近几年在就医方式上发生的种种变化,76.7%的受访者觉得体验最好的是网上预约挂号退号,64.5%的受访者觉得是可以使用电子医保卡,59.1%受访者认为是检查结果网上查询。
调查中,45.8%的受访者觉得体验最好的是候诊时段精确到小时。
70后陈芳(化名)近段时间经常陪家里老人到医院看病,她感触最深的是就诊等候时间的变化。陈芳回忆,以前去大医院看病,往往要早早出门,到医院等着。去一趟医院,基本一个上午或下午就没了,让人筋疲力尽。而现在,网上挂好号后,马上就会收到短信通知,告知挂到的是当天第几号,就诊时间段精确到半小时,最多提前半小时到医院就行。而且陈芳发现,因为已经把大家看病的时间提前分解到不同的时间段了,在医院等候的人不多,看得也快,体验确实有很大改善。“原来感觉去趟医院是个大工程,现在如果不需要做什么检查,一两个小时绝对能搞定”。
24.5%的受访者认为体验最好的是药品可快递回家,25.2%的受访者感觉是在线复诊,20.1%的受访者觉得是远程问诊。
最近,在北京市通州区工作的孙林(化名)因身体不适,会定期到北京西二环外一所中医院看中医。原来他觉得看中医开汤药最麻烦的地方就是等药时间长。要是当天看病晚了,不得不第二天再来取一趟药,看一次病,要花两天的时间。但这次看病,他的体验非常好:只要把医生开好的方子交到交方处,拿着交方处的取药单办一下快递手续,第二天,药就能按时送到家中。“这个变化真的特别人性化。对我来说,至少减少了好几个小时的等待,更避免了从大东头穿城再跑一趟。中医院外地病人特别多,可以把药直接快递回家,特别好”。
挂号只管当天让67.7%受访者感到困扰
尽管数字化时代给就医带来了很多便捷,但因为医疗资源的紧张和分布不均,在一些方面依然还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不久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推出了门诊“一次性全程诊疗便民服务”:患者携检查检验结果再诊时,3日内(含就医当日)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不需要二次挂号。这个举措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本次调查也显示,挂号只管当天,检查出结果又得再挂号,是让67.7%的受访者感到困扰的地方。
陈芳就经常为这个问题苦恼。好不容易挂到想看的医生,开了一系列要做的检查,等这些检查全都出结果,几天就过去了,如果还想找当时开检查的医生看,只能重新挂号,但好医生号源永远紧张,不好挂。这么几次后,陈芳总结出了一点经验,如果大概知道医生要开什么检查,就先挂一个普通号把该做的检查都做了,再去挂心仪的医生。但如果前面碰到的医生没把需要检查的项目考虑全面,这一招就不管用了。
调查中,62.5%的受访者感觉好医生一号难求,40.5%的受访者认为对老年人的导医帮助不够,39.7%的受访者认为夜间看病依然存在困难。
1958年出生的倪伟生(化名)居住在国内一个三线城市,他去医院看病,更多还是会选择直接去排队挂号。在他看来,数字化就医虽然带来了很多便捷,但对他来讲,还是不太方便。“我女儿在这边的时候会帮我在网上约,我自己不会弄”。说到具体的操作困难,倪伟生感觉,一是年龄大了眼睛不太好,手机上的字看不太清,二是有很多流程,包括该挂什么科室,自己也搞不清楚。“我去医院挂号,不会的就问窗口的医生,在网上,不会的也找不到人问”。他希望针对他们这些年纪大的人提供一些帮助,不要动不动就让扫码填信息,挺无奈的。
宋淑颖说,她感觉有时网上就医不方便,主要是因为没有导医,不知道挂什么科。其次就是一些挂号平台的广告太多,找不到真正的渠道,体验很差。在她看来,既然都要到网上挂号,就应该把挂号平台做好,“要对老年人更友好”。
参加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90后占43.7%,80后占37.5%,00后占10.8%。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洁言 实习生 茅诗意
- 最近发表
-
- 吃完鸡蛋不能立即做七事
- 移工之聲年度攝影展(下):我們決定在台灣拍張照片留念,然後在我們出生的土地上結婚
- 《焦慮使用說明書》:英勇的軍人並非毫無恐懼,而是學會在戰場上控制恐懼的方法
- 下場私校退場審議會10月初舉行:和春技術學院明年停招,董事會重組為關注焦點
- 征战苏杯志在“四连冠” 国羽团结一致 力拼到底
- 「安全至下」的《命懸2000呎》死亡影像
- 印象派首次畫展罵聲一片,雷諾瓦這幅《劇院包廂》是少數獲得讚賞的作品
- 單親媽媽育兒困境(上):身兼養家、照顧與教養三項任務,女性承受更大的密集母職壓力
- 广西梧州:“小个专”党建激发活力促发展
- 交易換得Kevin Durant是否利大於弊?農場養兵 vs. 巨星抱團,NBA球隊總管的休賽季難題
- 随机阅读
-
- 福建厦门:开展大型游乐设施安全检查
- PLG董事會拍板戴維斯以本土球員出賽,他承認若被認定為洋將考慮退休
- 通膨升息重擊股市民生,美國經濟是否已經進入衰退期?
- 東卯山黑熊案偵查終結:祖孫「山豬吊」誤捕後槍殺滅屍,3人遭起訴最重可判5年
- 甲醇中三唑磷溶液标准物质: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无误
- 網傳「使用止汗劑靠近淋巴易增致癌風險」?美國癌症協會來解答
- 《焦慮使用說明書》:英勇的軍人並非毫無恐懼,而是學會在戰場上控制恐懼的方法
- 《警械使用條例》修法三讀:4種情境可直接開槍,立委質疑「反而限縮警方用槍空間」
- 新春走基层|守护万家“团年饭”
- 4個發現,從影視觀看喜好看男女思維差異
- 宛如諜戰無間道的吳家元命案(四):真相背後是賭金、女人,還是國共諜戰?
- 高手雲集東莒激盪文化火花——大浦 Plus
- 武岗镇军民同心续写军垦时代华章_
- 讀書這麼多年,我們真的懂得讀書嗎?(上):我們是如何學習的?
- 政治是一門「把人做大」的藝術,但「百年來最好的市長」這種吹捧,自己人都不相信
- 海廢玻璃變身閃爍寶石 ——專訪藝術家倪苑茹
- 浅析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 《六格格的宴席》:請張愛玲食什麼好?栗子蓉鮮奶油和司空
- 2022雄雄出聲音樂會:淺堤、青虫aoi、王彙筑,如何藉由台語創作加深自我認同?
- 眼睛一大一小是「大小眼」還是「肌無力症」?醫師傳授分辨秘訣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