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Beyond日記之莫欺少年窮》:其實你與昨日的我,活到今天變化甚多

黃家駒拍過的日記日電影不多,在Beyond在流行樂壇成為萬人偶像之時,欺少其實得到了更多受邀演戲的年窮機會。1990年的與昨《開心鬼救開心鬼》,Beyond四子飾演中學生組合「Behind」,今天與黃百鳴飾演的變化康森貴/朱秀才合作對付清朝惡鬼。

一年之後的甚多《Beyond日記之莫欺少年窮》則是為他們度身訂造、真正領銜主演的日記日電影。這類以偶像歌手為招倈的欺少其實青春電影,通常以探索自我、年窮實現理想的與昨成長過程為主線,輔以世代差異、今天朋輩互動和愛情線,變化最後以一場演出構成戲劇高潮。甚多《莫欺少年窮》的日記日劇本並非全然跟著這類型公式而走,而是讓四位主角各自發展,最後才聚首以音樂表演作結。

《莫欺少年窮》的開場便講高中畢業的四子在沙灘露營,圍著營火談將來,之後便各奔前程。其中只有林世榮(葉世榮飾)入讀大學,選讀了醫科而非熱愛的音樂,以迎合女友父親的期望。世榮的未來岳父是醫生,也是他在醫學院的教授。有趣的是,片中對他的家庭背景並無著墨,未來岳父兼教授就是代表權威和社會期望的father figure。最後他從自我壓抑到釋放,在舞台上向對方宣告自己要棄醫從樂,是年輕人自達真我的反抗聲音,也是這類電影最常見的套路。

有點可惜的是,飾演世榮女友的是當時仍叫王靖雯的王菲,在片中只是當花瓶,未有機會表現歌藝。大概因為導演並無意把這齣戲拍成音樂電影,連符合正常觀眾期望的Beyond演出,竟然也是輕率處理。《莫欺少年窮》並非一個有關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怎樣為理想奮鬥的故事。片中沒有四位主角「夾band」綵排或各自苦練的情節,除了世榮有一場打鼓發洩的戲,其他三子的故事線都跟音樂無關。後來四子在片中的樂隊「Begin」參加音樂比賽,導演竟然略去他們演出的情景,而是以對白描述他們得到亞軍,接回世榮怎樣得不到未來岳父的認同,而這場演出僅以「電視台轉播」的幾個畫面表達。

Screenshot_2023-07-17_at_4_05_07_PM圖片來源:電影《Beyond日記之莫欺少年窮》劇照

等到結局的演出,主角們唱出《不再猶疑》的同時,世榮也經歷了從逃避到反抗權威、實現自我的時刻。怎料導演不待他們完成整個演出,便結束了電影!雖然《不再猶疑》一曲在放映片尾字幕繼續,這種處理手法毋疑破壞了最後一場戲的完整性。

那麼黃家駒、黃家強和黃貫中的角色在《莫欺少年窮》是做甚麼的呢?世榮的故事線可說符合這類偶像電影的慣例,但另外三位Beyond成員的故事則各自為政。在片首和僅有的演出情節之外,四子作為好友,在戲中大部份篇幅都沒有互動(除了吳駒病了時世榮探望的情節)。其中譚貫中(黃貫中飾)和陳自強(黃家強飾)的故事線屬「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在社會遭受挫折」的「行業喜劇」,吳駒(黃家駒飾)那邊卻是一家人為了移民的財政負擔而各出奇謀、不惜一切賺快錢,是有點像《富貴逼人》系列那樣誇張惹笑的家庭喜劇。說其結構鬆散,在於這三位主角的故事都是「不必要」的,和主題關係並不緊密。即使改變了角色的行業,或換作其他故事,只要最後聚首一堂演出,都沒有很大分別。

不過《莫欺少年窮》仍是為那個時代留下了一個紀錄。四子面對的壓力來源都是典型的社會精英或權威:林世榮面對醫學教授/女友父親、譚貫中面對胡亂泊車的有錢人、陳自強面對金融業老闆,以及吳駒面對美國移民官。與其說共通的主題是年輕人實現理想,不如說是當年某種香港人在九七前的民粹心態:告別殖民時代的權貴精英主義,以香港為可安居樂業的、重視法治的家園。這就和黃家駒的傳奇身影一樣,屬於為人所愐懷的年代。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