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修煉》:遠通電收如何運用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讓自動化車牌辨識錯誤率降到最低?

文:謝宇程、修煉學習葉奕緯

一眼入魂,遠通用人車牌辨識準確率名列世界前茅

2014年1月,電收動化到最低立法委員蔡其昌陪同一位李經理召開記者會,何運慧與控訴遠通錯收了國道通行費。工智

費用總額:90元。深度

之所以會錯誤收款,讓自是車牌錯誤因為遠通的車牌辨識系統,將3821-EX車牌,辨識錯誤辨識為3821-EK,率降而後者,修煉學習是遠通用人李經理的車牌號碼。

李經理被要求繳交通行費四十元、電收動化到最低連同作業處理費四十八元及稅金共九十元。何運慧與由於在向遠通申訴的工智過程並不順利,她找立委陪同,訴諸媒體尋求公道。

「人工智慧車牌辨識」為遠通帶來長期的難題與挑戰,此一事件正是極佳例證。

用路人的收費,基本上要靠「人工智慧車牌辨識」,也就是拍照之後,由電腦系統抓取照片中的車牌,再判讀其上的英文與數字。如果電腦的人工智慧無法準確判讀,則會由真正的人進行判讀。

2014年,遠通電收需要聘請一百七十三名專員,每天以肉眼人工辨識14.1萬輛車牌。除了每年超過8500萬的薪資費用外,這些專員承受巨大的工作量,而且常常重複、枯燥。尤其,數千萬筆的資料,一件都不該犯錯。

這件事說得容易,做起來可是極為艱難。

高速公路上,每輛車都是高速行駛,拍下絕對清晰的照片本身就不容易。

另外,有時大雨,有時光線太暗,有時光線太強,有時落葉剛好遮住車牌號碼,有時車牌框沾滿泥巴。當然也有車牌則被人刻意塗黑,疑似惡意規避收取國道通行費。

在這些情況下,遠通都被期待要能正確辨識車牌,以便向正確的車主收費。

然而,據2014年交通部呈報立法院的資料顯示,當年一至八月份之間未能透過eTag感應,且無法進行車牌辨識的車輛超過224萬餘筆,需由遠通部分吸收的通行費高達530餘萬元。

除了無法辨別與收款的部分之外,2014年有七十五件左右的錯帳。前文提到的李經理,就是其中一個案例。

雖然遠通電收已經達到關鍵績效指標的要求,但是民眾只要收到一筆收費錯誤,很可能就會投訴抱怨,影響民眾對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的觀感。遠通電收對這樣的結果並不滿意。

為了大眾對ETC收費正確度的信賴,並且減少人工肉眼識別車牌的辛勞,遠通對車牌辨識技術進行十餘年曠日持久的戰爭。

打磨系統,化解一道道難題

辦公室裡,第一線業務員和機電技術專家,討論著今天車牌辨識錯誤的報告;一旁的幾位營運專員,則和熟悉物聯網的系統工程師一同觀看國道錄像,檢視上個月辨識出錯的場域。這裡不屬於某特定部門的辦公室,而是一個跨功能編組團隊的辦公區。這個團隊名稱為:「執法創新團隊 」(Enforcement Innovation Group, EIG)。

「執法創新團隊」每年從高速公路的錄製影像中,蒐集大量車輛特徵與錯誤案例,透過人工智慧技術與深度學習技術,開發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以優化作業流程,強化自動化車牌辨識技術。以下舉出三種辨識模式做為說明案例:

  • 案例1

當車輛行駛經國道的車牌攝影區域時,恰巧因為落葉遮擋,而無法辨識車牌號碼時。

因應採用的商業智能模式:

駛至下一個門架時,車牌上的落葉很有可能已經被吹落。此時,攝影機會再次捕捉車牌號碼,進行交叉比對。團隊藉此模式,計算出這是未成功感應的車輛,解決落葉遮擋車號的問題。

  • 案例2

高速公路上,會受到陽光直射、高架橋、山坡陰影等影響,影響國道攝影機拍攝,導致車牌照片曝光過度、偏暗而難以辨識。

因應採用的商業智能模式:

團隊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在拍攝車輛前,先辨別當前高速公路的光線強弱,系統再同步調整相機參數設定,以符合正常成像條件,解決車牌照片過曝的問題。

  • 案例3

部分國道收費路段上,車牌攝影機在取像過程中,容易受到特定角度陽光影響,在玻璃、金屬、鈑金反射下形成眩光現象,干擾系統解析車牌照片。

因應採用的商業智能模式:

團隊發展新一種技術,在國道攝影機身內,加裝一層特殊隔熱紙。隔熱紙能有效過濾陽光,減緩眩光現象,提升車牌照片的辨識度。

在多年優化車牌辨識系統下,2021年遠通只需要七十餘名人工辨識車牌的僱員(為2014年人數的40%),每天辨識3.5萬輛車牌,減少75%人工辨識需求。而在此同時,全年錯誤的車牌只有8例,為2014年的十分之一。進步幅度極為顯著。

遠通電收研發的車牌辨識系統,不止能應用於台灣車牌,就連辨識泰文車牌的正確率也高達98%,令當地團隊與國際大廠皆無法望其項背。

遠通電收能在車牌辨識領域獲得成就,靠的不是神奇的科技與技術,而是團隊反覆修煉所累積的成果。團隊從發現問題開始,投入研發並解決困難後,再將成果放到場域上驗證,當新的問題產生時,再重複同樣的過程。

傳奇武打影星李小龍曾有一句名言:「我怕的不是練出一萬種踢法的對手,而是一種踢法練一萬次的對手。」這種不斷淬鍊、逐步優化迭代的精神,正是遠通電收文化的開發維運精神的最佳寫照。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修煉——全民服務的數位轉型,台灣ETC推動智慧交通產業出海的旅程》,商周出版

作者:謝宇程、葉奕緯

  • momo網路書店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修,逐一改善調整;煉,投入現場執行。
不斷遞迴、累積出巨大能量。
現今企業如何面對未知,化危機為轉機?有好技術就等於提供好服務?如何培育人才,以產業鏈開拓海外市場?
這些都是遠通電收追求卓越與創新的修煉。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