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帶領中重度特殊生的特教老師更容易有倦怠感,該如何克服及規劃職涯?

這個議題其實可以廣義看做教師職業倦怠,帶領度特的特怠感只是中重帶領中重度特生的特教老師,其職業倦怠應該會比其他教師來得更早、殊生師更更重。教老及規我回憶自己的容易職涯過程,這種倦怠大約出現在工作第5-7年左右。有倦涯出現的該何時間也會因人而異,所以先不論倦怠感的克服出現時間,我認為在現今的劃職社會工作,每個行業必然有其倦怠的帶領度特的特怠感階段,這種感受對工作者來說是中重相當真實的。

要談論倦怠感,殊生師更那必然需要先討論教師的教老及規成就感為何,當一個老師成就感漸低,容易倦怠感也就隨之而來。有倦涯所以我們或許可以說,保持教師職業的成就感,就是是克服倦怠感最好的方法。

但觀察現今工作上的「躺平文化」,對某些人來說,每個月看著薪水固定入袋就是工作的成就,這也是非常理想的。所以,我並沒有想要鼓吹教師應該要有多大的道德感、教育愛、要有多認真。整體看來,這也不過就是一份「工作」。所以,從工作的本身來探討這個議題,我覺得是比較正確的。也就是說,如果薪資就能維持教師工作的成就感,那問題就單純了。

我自己也遭遇過這樣的倦怠期,幾經打聽發現大家多多少少都有類似的症狀,只是程度輕重而已,所以,我就整理了一點自己的經驗跟想法,與跟我有類似困擾的夥伴一起分享。

教師工作的成就感

屏除薪資待遇不談,我探索自己的職涯經歷還有觀察現場後,大致把教師工作的成就感區分為以下幾種:

1.追求卓越的教學技術

一般而言,追求卓越的教學技術是教師是被賦予最重要的的自我責任感,也是能提高教師成就感的基本方式。新手老師在進入職場,都需要經過這個階段。教師可以參加各種研討會、工作坊、線上課程等活動,以學習最新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其他教師的課堂,分享教學經驗,並獲得回饋建議。身為教師,透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提升教學技術,從而獲得成就感。

但我回顧自己的經驗,有時候身為教師我們,會過度執著於「卓越的教學技術」,因而開始追求「華麗的技巧」還有嶄新的「教育產業新創名詞」,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自我意識,很容易就會變成為了教而「教」,但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學」的教師工作型態。

2.感受教室內的權力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擁有一定程度的權威和控制力,也因有這些東西,教育學生才變得可能。這種權威感和控制力可以讓教師感到自信和滿足,從而增強成就感。教師可以嚴格管理教室秩序、制定規則甚至是懲罰措施,也能對學生進行正向的鼓勵和認可,以此來建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這種權威感和控制力同時也是教師工作中的一種責任感,讓教師感到自己對學生負有責任,並且能夠有效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然而,這同時也是教師職業最可怕的地方,這樣的特性,很容易讓教師活在自己的時空裡與社會脫節,甚至產生「教師大頭症後群」。因為在教室的結構保護下,學生較少質疑教師的言論,會讓老師以為自己所知道的都是正確的,也因為每年教授的科目與內容,甚至會產生「這個領域也不過就是這樣」的錯覺。時日一久,沉浸於教師權威的人,會開始變得自以為是、驕傲自大,更極端一點,甚至因此羞辱與傷害學生的人格。

3.拓展教育工作的邊界

教師教育工作的範圍,基本上就在學校的場域之內,因此學校場域被視為教師教育工作的邊界。教師除了可以在教學中獲得成就感,當在教學工作稍有餘裕的時候,會參與社區活動、擔任校園領導職務、參與教育政策制定等方式,拓展教育工作的邊界,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和貢獻度。利用這樣的方式,你會開始感受到自己對學生和教育系統產生的影響和貢獻,從而增強成就感。此外,拓展教育工作的邊界,教師還可以獲得更多的社交網絡和資源,進一步滿足自己的職業發展和成長需要。

這類型的成就感,其實也是我在職業後期逐漸感受到的,比起上面兩類型的成就感,拓展教育工作邊界帶給我的感受也越來越強烈。拓展教育工作的邊界,我個人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然而,積極拓展教育工作邊界確實也存有風險的一面,因為教師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一不小心你可能會受到更多的挫折感。但是我認為,「將自己的教育使命感轉換為拓展教育工作的邊界動能」,這件事情確實是有挑戰的價值,所獲得的成就感,也較能讓作為自己留任教育職場的能量之一。

隨著教師職涯的階段,我想應該會有不同成就感的來源,但我會提醒自己,不要過度追求卓越的技術,也不可沉迷於教室的權力感,應該要積極努力地思考如何拓展教育工作的邊界。

特教老師職業倦怠的可能因素

帶領中重度身心障礙的特教老師,其實會比一般教師更容易出現倦怠感,其中之一的理由是教學缺少回饋感,教師教學回饋感會直接跟學生的反應有關聯,當你辛苦準備了課程,但是台下學生毫無反應,教師會有深刻的挫敗感。而這就是中重度特教班的日常生活,一堂課往往只有教師、助理老師彼此相互對話,如果該班的學生需求過大,老師又不太愛講話,幾乎整天都沒有互動的聲音,但偏偏學生又不是故意沒有反應,特教老師也就會容易糾結在是不是自己的課程過於無趣,因而有強烈的挫敗感。

第二,難以看到學生的進步。中重度特生的學習速度是非常緩慢的,常常一個概念需要學習半年甚至到一年的時間,有時放個長假回來,學生就全部忘光了。學生也因為認知能力限制,有很多的教學方法,教師幾乎沒辦法在課程當中使用,而從另一個極端來說,因為學生障礙類別過多,課程上幾乎要提供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工作份量極重,而回饋感極低。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