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近期,国家管理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金融监督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发布风险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提示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国家管理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金融监督 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的总局手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手法一:伪造金融监管部门文件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名义,发布风险通过电话短信、提示快递信函、国家管理互联网等渠道,金融监督发布“P2P出借人风险专项清退通知”“金融平台清退通知”等虚假信息,总局引诱投资人通过所谓“官方回款渠道”进行“清退登记”。发布风险投资人注册登记后,提示不法分子再以需要缴纳保证金等作为回款条件,诈骗投资人钱财。 手法二: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受理投诉实施诈骗。消费者在非官方渠道投诉后,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消费者手机号码、投诉内容等信息,以“解决投诉”“理赔退费”等为由联系消费者,诱导其点击“XX监管部门在线理赔中心”等虚假链接或者利用视频会议软件创建所谓“XX监管部门会议室”,诱骗登录并开启屏幕共享,从而骗取银行卡号、网银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取消费者资金。 手法三:冒充金融监管人员以“消除征信不良记录”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非法收集的银行卡号、贷款额度等个人信息,通过电话、社交软件等联系消费者并骗取信任,谎称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互联网贷款等借贷产品时产生逾期记录,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如要“修复征信”,需向指定的“专用账户”转入资金进行“信用佐证”,并称该笔款项随后将予退回。一旦消费者信以为真操作转账,不法分子迅速转移资金并藏匿。 以上诈骗手法均为非法冒用金融监管部门名义,利用部分金融消费者急于解困、挽回损失、自证清白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示: 一、金融监管部门不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也不会与消费者有任何资金往来。金融监管部门从未设立或者授权设立P2P、投资理财等“回款渠道”,不会通过QQ群、微信群、交易平台等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资金清退工作。请消费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二、选择正规机构的合法金融服务。消费者如果有借款、理财、保险等金融需求,应通过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媒体等非正规途径推销的“低息快捷”“免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及“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等。 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谨防信息泄露。对于不明来源的“内部消息”以及非官方渠道发布传播的信息,消费者要仔细辨识,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或者下载不明APP,不与陌生人共享屏幕,审慎对外提供个人信息,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 四、通过官方渠道合法合理维权。因金融产品或者服务问题与金融机构发生争议的,消费者可优先选择金融机构公布的官方投诉受理渠道进行处理;未达成一致的,可向当地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切勿随意点击或者打开陌生人发送的所谓“官方投诉链接”。 五、发现犯罪线索或者遭遇损失及时报案。一旦遭遇诈骗或者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消费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反映有关情况,不可轻信网络上自称“网警”“黑客”等组织或者人员,避免再次受骗。同时,注意留存证据,积极提供线索,配合公安机关案件侦查,尽力挽回损失。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人大代表建议牙体治疗费用纳入医保 国家医保局答复
- “小三通”何时全面复航?民进党当局应正视民意诉求
- 共燃中华文化之光,共谋两岸美好未来!
- “毁台祸台”已成民进党执政7年最典型标签
- “签到赢抽奖”活动中奖大揭晓!都有哪些幸运用户?
- 2023开年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新增9个 融合发展大势稳步向前!
- 关键时刻,马英九王金平朱立伦齐出手,侯友宜将触底反弹?
- 布林肯危险表态迫使两岸提前“摊牌”?台湾问题法理经纬不容歪曲
- 我市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文化活动_
- “为世界贸易和投资注入关键力量”
- “中国的创新实力越来越雄厚”(国际视点)
- 绿营网军遭猛批 民进党的“胜选秘籍”为何变“败选原因”?
- 我市一项目获444万元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
- 阻挠马英九邀陆生访台!民进党的真实目的是绕过“九二共识”
- 赖清德会毁于一“蛋”吗?
- 韩国瑜当选后“黑韩产业链”迅速开张,民进党在急什么?
- 投近5万单注中2.2亿巨奖:“孤注一掷”难符常理,公开才能挽回公信力
- 侯友宜在两岸议题上有三道必答题!
- 百岁基辛格将重启中美关系?王毅指出“两个关键”
- 蒋万安赢了台北,国民党隐忧仍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