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直覺行銷》:臉部表情是透露他人感受的信號,光是傷心的臉龐就足以讓捐款成果翻倍

文:馬修.威爾克斯(Matthew Willcox)

他人經驗是直覺足讓指標:標註熱門餐點的點餐率提升二○%

他人發出的信號常是我們行為的指引。

他人發出的行銷信號心信號對我們的選擇有深遠影響,我們自己通常不會察覺,臉部臉龐而就算意識到,表情也不太願意承認。透露參考別人的人感經驗來做決定是很好的決策捷徑,一直以來幫助人類良多。光傷不只人類大腦演化出這種行為策略,捐款整個動物界都有這種習慣。成果這條捷徑不只是翻倍人性,而是直覺足讓自然界的法則。

如果你曾經慢慢靠近一大群水鳥,行銷信號心那大概會有類似的臉部臉龐經驗:朝鳥兒踏出第一、二步的表情時候,有幾隻比較緊張的透露會先飛走,其他鳥仍留在原地不動。你更接近些,又有幾隻飛走。幾秒後,整群鳥都振翅離去。你(威脅)並不是鳥群飛離的直接原因,牠們是看到其他鳥兒飛走,把這種行為當作危險的信號,因此做出同樣反應。幾乎所有動物(包括人類)都會把其他個體的行為當作參考指標,藉此判斷眼前出現的是威脅還是機會。

與威脅完全相反的例子,我相信你曾經在公園長椅上吃三明治時,無意間引來一大群鴿子或海鷗。一開始只有一兩隻,幾分鐘之內你就被團團包圍。最先到來的幾隻鳥是直接受食物吸引而來,而牠們的身影被其他鳥兒視作機會的信號。由此可知,追隨市場是人類天生的衝動。

臉部表情足以讓捐款成果翻倍

就和其他動物一樣,我們人類也會關注其他人的行為。在各種線索中,其他人類的行為,是我們行事最有利的指引。不過這些信號及線索,通常比鳥類起飛等明顯的肢體動作更隱微。臉部肌肉轉瞬即逝的細微動作透露對方的感受,也是我們做出何種反應的依據。

一九八七年BBC電視台播出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講授的表演大師班,肯恩談及影劇表演中臉部表情的重要性。舞台表演偏重以肢體動作及聲音變化來傳達角色感受,不過電影可以錄下非常細微的臉部動作,並將這份資訊傳遞給觀眾。細微的揚眉、短暫的撇嘴,都能表現出對白難以表達的情緒。在電影中,奇異、甚至不可能的事看起來都像真的,像是怪獸肆虐曼哈頓、小行星撞上地球。不過比起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情節,我常在想,電影歷久不衰的吸引力或許在於,電影能夠忠實記錄並傳達臉部肌肉細微而簡單的動作,使觀眾立即領會這些飽含情緒及意義的臉部表情。

廣告及行銷常忘了非語言線索的力量。非語言溝通專家艾伯特.麥拉賓(Albert Mehrabian)的實驗指出,我們是否喜歡某人,五五%是由對方的臉部及肢體語言決定,語調佔了影響因素的三八%,他們實際所用的文字只有七%的影響力。雖然「九三%非文字」的結論常被斷章取義誤用,不過在許多情況下,除了實際說出口的文字,其他動作及表情也對訊息的接收,有重要影響。行銷及廣告界經常把重點放在文字上,將臉部表情交給片場導演,不過對觀眾來說,表情能傳達的訊息比文字更豐富深遠。影片廣告的非文字層面可為客戶創下銷售佳績,也能幫廣告公司贏得坎城國際創意節金獎。

《原力》(The Force)或《小小達斯維達》(Mini Darth)是過去十年來深受愛戴的一部美國廣告,由福斯汽車(Volkswagen)委託製作。廣告中的小男孩穿著達斯維達的服裝,試圖對家中物品施展「原力」。不過一次次失敗後,小男孩越來越沮喪。爸爸回家時,把福斯Passat停在車道上,小男孩再次對車子施展原力,這時汽車突然啟動,他又驚又喜。同時鏡頭切回室內,男孩的爸媽並肩站在廚房,爸爸按下車子遙控鑰匙,發動汽車。

這部廣告中沒有對話,只在不到一秒的鏡頭內,我們看到爸爸抬了抬眉毛,用眼神示意太太,於是我們完全可以瞭解劇情。應用神經科學公司Sands Research分析觀眾對二○○八年至二○一三年美式足球超級盃每則廣告的神經生理反應。福斯汽車的《原力》廣告於二○一一年比賽期間播出,在此公司的神經互動分數(Neuro Engagement Score,簡稱NES)中,獲得數一數二的高分。范.普拉特在著作《無意識品牌宣傳》中提出許多言之成理的原因,說明這部廣告何以吸引目光、令人會心一笑,但個人認為,雖然揚眉的動作細微、轉瞬即逝,但時機抓得非常完美,這個表情的效果絕對不容低估。

另一則研究檢視慈善廣告的臉部情緒表情,讓我們對廣告表情的影響有更深入認識。除了傳達無言的訊息外,表情也能傳遞感受,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傳染(emotional contagion)。傷心的臉龐會使參與者難過,也能使他們捐更多錢。看到廣告中傷心的表情時,參與者平均捐出二.四九美元,看到快樂的臉平均捐出一.三七美元,若廣告人物面無表情,參與者平均捐贈一.三八美元。

判斷與對方的距離時,他人臉上的表情也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南韓一項研究發現,近距離(二公尺以內)時,我們會低估對方的臉與自己的距離。而如果對方表現出安全或威脅的表情,比起面無表情,我們會更加覺得彼此的距離比實際還近。所以若你覺得對方近在眼前,也許實際上並沒有那麼接近。

運用表情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過去三十年來,臉部表情相關的研究相當豐富,研究顯示,人類大腦堪稱臉部偵測器,而處理臉部資訊與情緒生成相關。神經科學研究發現腦部的梭狀臉孔腦區(fusiform face area,簡稱FFA)只會對臉部產生反應,且人類大腦辨識臉部的速度極快,可在兩百毫秒之內辨認臉部。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透過fMRI掃描儀發現,人類觀看不同臉部表情,會出現相對應的腦部活動,且在不同參與者身上,皆出現一致的結果。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