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的崩壞本地作品中充滿著離愁別緒,表達手法各異,壓抑敘事大都有關生離與死別。淺評很多角色面對著越來越壞的年鮮環境,既悲觀又無力,浪潮僅落入壓抑、本地短死亡或逃逸。崩壞
被拆毁和逼狹的空間
被逼作出的選擇不是真正自由的選擇,人們只能在有限的淺評空間中回應環境的變化。《風雨中人》、年鮮《呼~》、浪潮《過冬》和《九龍皇帝》裡的本地短角色世代飄零:那一代的人偷渡、這一代的崩壞人移民,都是壓抑為求一條出路。這四齣短片的淺評場景蓋涵了港九新界和惠州,都涉及收地發展或市區重建,把人倫和記憶都拆掉。
留下來的人,空間則日漸收緊。開幕作品《送別》隔著玻璃的車廂對話、《煨燼》那囤積著雜物的單位,以及《36649》中那個寂寞的保安亭,都呈現了人物的困頓。其他不少作品,也常見一種把人框在畫面一邊或一角,而攝影機隔著門窗或牆壁拍過去的構圖,突顯了壓迫感。
《送別》導演王飛對空間變化的調度不俗,讓人物也下車活動,既顯示了外間的空曠與寂寥,在車廂內外也形成呼吸一般的節奏。其中一個鏡頭饒有心思:女主角在車外抽煙沉思,鏡頭卻留在車廂內,隔著前座椅背和車窗拍攝,於是人物雖然在戶外,卻又在狹窄的框框之內。遠方的景物融於黑夜之中,暗昧不明。
被遺棄的兩代人
其中一個反覆出現的人物形象,是孤單的中、老年婦人,包括《餘燼》的失智老人、《煨燼》中拾破爛的老婦、《呼~》裡不願跟兒子移民的母親,還有《愛的輪候碼》中的單親媽媽。她們生命中珍貴的人和事,隨著年月逐一剝落;有的以器物保存著思憶(例如骨灰與舊照片),有的卻連記憶也無法抓住。
這些短片中的父親或Father figure若非缺席,大都是負面的:《金刀女俠》的兒子怨恨父親;《防止自殺手冊》及《群鼠》的教師無能或腐敗;《風雨中人》的父輩市儈勢利;《紅伶宴》女主角的父親是一個霸道的財主,但羅家英飾演的粵劇大老倌則與之抗衡,為下一代開路。
家庭和學校都是社會的縮影,都陷入了失序與崩壞。另一個重複出現的人物形象則是早逝的年輕人。《餘燼》、《防止自殺手冊》、《群鼠》和《愛的輪候碼》取材於近年的校園欺凌、學生自殺和校方隱瞞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