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流感化監測?專家:7月可考慮邊境解封
本土累計確診人數突破200萬大關,疫情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流感慮邊國內疫情曲線正在下降中,化監建議當台灣每天確診數降到4萬以下,測專大概在6月底左右,家月境解就能走向「流感化監測」,可考鬆綁隔離和檢疫措施,疫情7月中旬前應該和國際接軌,流感慮邊考慮邊境解封。化監不過,測專其他專家認為,家月境解根本不用等到7月,可考現在就能解封邊境。疫情 本土疫情仍處於高原期,流感慮邊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認為,化監台灣疫情曲線已經在下降。當台灣單日確診數降至2到4萬例之後,會維持2到3週再趨緩,如果單日新增不到4萬例,6月底就能將疫情當成流感化監測,同時也能鬆綁隔離檢疫措施,7月中旬前就應考慮邊境解封。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我真的也搞不懂指揮中心為什麼現在還在拖拖拖拖拖,拖了半天,其實他隨時都可以解,看他的意願,他要解就解,我們現在的觀光業被他已經凍得這樣子悽慘的時候,應該要好好的考慮解封。」 指揮中心曾提及「醫療量能」是邊境何時解封的關鍵,公衛專家大膽預言,當台灣染疫率達到10%,加上疫苗接種、民眾自主防疫,群體免疫力會變得越來越好,不會出現單日破10萬狀況,就有本錢開啟國門,到時候不僅可以鬆綁檢疫措施,就連篩檢方式也能用快篩取代唾液PCR。 王任賢指出,在邊境的時候就請旅客快篩,「我直接看著你做快篩,做完快篩要多久時間?沒幾分鐘嘛!做完了以後,你沒有(確診)的就進來。」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進來的這些旅客,其實他們都具有免疫保護力,所以我覺得不管出入境來講,這些措施可能就要慢慢走到今天要開放的程度,就不需要再做這些隔離的措施。」 專家建議,當國內重症和死亡率都獲得控制,入境可以完全不用檢疫,因為各國的自然感染不會消失,才能在經濟和疫情間取得完美平衡。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朱怡玟疫情流感化監測? 專家:7月可考慮邊境解封
洪峰快過了? 專家鐵口:單日破10萬不會發生
重症、死亡率獲得控制 專家:入境即可免檢疫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吉林镇赉:开展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 安倍晉三:「台灣有事」等同「日美同盟」有事,華春瑩夜召日本駐中大使抗議挺台言論
- 【動畫】《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下):若沒有付諸行動,那麼夢想將永遠無法抵達終點
- 如何在十分鐘內讀懂「馬不停蹄的眼淚」的新詩——重讀《聽陳蕾士的琴箏》
- 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 【2021金馬獎】《月老》影評:賦予憨傻苦幹的小人物,撼動世界一秒鐘的祈願之力
- 車市面臨低庫存、低銷量瓶頸,2022年汽車供應鏈有望緩解
- 降低虧損、快樂投資的秘訣:你參加的是短跑還是長跑?
- “后备厢集市”散发的不只是烟火气
- 《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運動》:「原住民同志」具雙重邊緣身分,夾雜在同運追求個人人權展現、和原運爭取集體權之中
- 掌握書面溝通3大技巧,教你寫出兼顧專業形象又不失禮貌的英文信件
- 當政治人物自稱有「亞斯伯格症」:是疾病還是特質?
- 西安浐灞国际港多种形式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 《死後,貓會吃掉我的眼睛嗎?》:如果我只是昏迷,而人們沒搞清楚就把我埋到地底呢?
- 為何牛津大學「李納克爾學院」將以越捷航空創辦人「阮氏芳草」命名?
- Netflix影集《叫她系主任》:情境劇的社會結構觀點與高等教育人類學觀察
- 为了百分之五的孩子:残疾儿童如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 《幽靈公主》:從野豬之死開始,尋找森林和城市共存之法?
- 《一四九三》導讀:菜園中的「哥倫布大交換」,生態與歷史知識的美妙結合
- 閱讀曾詠聰:在破碎之城,學懂拒絕的堅強和溫柔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