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一家8口被控「裝憂鬱」詐領保險金5500萬,一審法官以證據不足全判無罪

張姓婦人家族8人,家口遭檢方起訴,被控不足以假裝罹患憂鬱症等精神疾病,裝憂證據長期在花蓮、鬱詐雙北市等醫療院所住院治療,領保10年來向富邦人壽、險金台灣人壽8家公司詐領超過5500萬元保險理賠,萬審無罪另詐取938萬多元的法官健保住院給付;台北地方法院審理後,以7大理由包括醫生的全判診斷等,將張婦等8人判決無罪。家口

檢方起訴8人裝病:住院時請假外出唱歌喝酒,被控不足詐領超過5000萬

根據當時檢方的裝憂證據起訴書,張婦得知憂鬱症、鬱詐思覺失調症仍無法以醫學方法證明真偽,領保因而開始裝病詐保,險金從2008到2019年間,到多家醫院身心科求診,假裝精神頹廢、謊稱長期失業、失眠,出現幻聽並產生輕生及殺人等念頭,並且在家族群組傳授如何裝病,教導親戚須先住院才能拿診斷書,拉攏了姊姊、姊夫、女兒和小姑等8人。

8人被控分別到花蓮慈濟、榮總鳳林分院、國軍花蓮醫院、門諾醫院壽豐分院、台北榮總、陽明醫院、內湖三總、萬芳醫院、汐止國泰醫院、衛福部桃園醫院、雙和醫院等11家醫院看診,甚至使出下跪、自殘、撞牆、自稱想要殺人等激動舉措;醫師誤判有住院的急迫性讓他們住院,他們再向8家保險公司詐領每天5000至1萬元不等的住院醫療日額理賠金,11年間涉詐領5570萬餘元,並使健保支付其住院費用共938萬餘元。

然而後來保險公司發現,他們住院時,經常請假外出,外出行程包括喝酒、唱卡拉OK、洗頭、吃麥當勞,還曾到鯉魚潭玩水。出院後再申請住院保險理賠。

保險公司察覺有異,剛好2018年時任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黃珮瑜至花蓮參加保險相關座談會,業者告知有原民家族疑似長期裝病詐財。黃珮瑜返北後主動分案調查,全案因而曝光。

法院:醫院醫生的評估診斷可信,檢舉人非醫療專業

ㄧ台北地方法院今天一審判決出爐,結果8人全部都被判無罪。

法官的理由包括,被告8人均是經醫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而安排住院,且各醫院就住院均有其診斷標準及程序,例如花蓮慈濟醫院需先由醫院精神科醫學部醫師於門診評估,需符合條件且有意願試行,經醫師開立日間病房試行單,由社工負責社會功能評估、心理師負責心理測驗全套及行為治療計劃、職能治療師負責職能評鑑,再經醫療團隊進行試行評估及收案討論,適合者始安排入住。

起訴書主張被告8人佯裝精神病,使醫師誤判而要求被告住院治療等,但法官認為,起訴書也並未指稱被告主訴「持續憂鬱、缺乏動力、焦慮、失眠、有自殺念頭」等情形是虛偽不實,或有何虛偽及誇大之處。而且根據目前的證據資料,並沒有醫師指稱被告有透過詐騙的方式,致其誤信或誤判被告實際病情的證據。

另外依被告住院病歷、護理記錄記載,可知被告住院期間,確實有情緒低落、煩躁的情況,被告張玉真甚因擔心外出時情緒不穩,主動要求止痛藥及情緒穩定劑等情形,與其就診時候的主要症狀相符。

至於被告住院期間向醫院請假外出,是依醫院請假規定,經醫師評估及開立醫囑、簽章,並填寫請假醫囑與護理衛教指導紀錄,辦理請假事宜,且依醫師說法,可知病患於住院期間是否請假頻繁、有無憂鬱症外顯症狀,與是否裝病並無必然關連,法官更說,住院提供病患脫離壓力來源的環境,本來就可改善病患病症,日間病房屬復健治療,對病患穩定情緒、恢復社會職業功能等有所幫助。

因此不能以被告「頻繁請假外出」或護理紀錄曾有被告情緒平穩、有笑容、表情愉悅等記載,就主張被告實際上沒生病或裝病。

另外起訴書雖主張被告張玉真曾被醫師要求辦理出院。但依醫師出庭時陳述的內容,可知被告被要求辦理出院的原因,是因為有被告的私人糾紛,導致有人跑到醫院來,已不當影響病房裡他病患情緒和病房秩序,並非因醫師認被告從一開始就「無需住院治療」,或認被告裝病。

另外法官也說,雖然有檢舉人檢舉被告張玉真等人裝病詐保,但依檢舉人的陳述,可知檢舉人並非專業醫療人員,其對於被告張玉真等人的實際病情毫不知情,僅是因為「外表看起來好好的卻住院、住院就有錢領」感到懷疑及疑惑,希望員警介入調查,因此不能依照檢局人的檢舉就得出被告住院就是裝病詐保的結論。

另外其中一名被告楊閔庭,雖曾表示自己「沒真的生病」,但法官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精神病患因缺乏病識感,不認為自己生病需要接受治療等情,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因此雖然被告楊閔庭主觀上認為自己沒有生病,仍不影響實際上經醫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並安排住院,依保險契約得請領保險的正當性。

法官也說,被告張玉真等8人間有親屬關係,且先後因精神疾病住院治療,不過醫師指出,由此可知精神疾病因有家族遺傳因素,且有因同病相憐而結為夫妻之情,因此精神病患家族中可能會有很多人罹患精神疾病就診治療情形。

再者依台灣精神醫學會的函文,可知並非所有憂鬱症患者都能治癒,有些長期憂鬱症患者,可能與藥物反應不佳有關,有些也與壓力、體質、社會支持、因應方法有關。因此無從以被告張玉真等8人間具有親屬關係,即推認其等裝病詐保。

檢察官仍然可以上訴 。

延伸閱讀

  • 同一水塘2個月掉進3台車?產險業揪詐騙集團手法,金管會祭16道風控令防「假車禍真詐保」
  • 剛罹病、住院的老人容易「譫妄症」,為何經常與憂鬱症、躁鬱症及失智症混淆?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