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网游调研:超八成受访家长认为防沉迷有效,亲子陪伴破难题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寒假当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网游热点。今年1月,调研《未成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超成平台企业通过引入大模型技术、受访提供家长管理工具、家长限制未成年人用户在线时长、防沉游戏全天巡查人脸识别系统等多项举措进一步保护青少年健康触网。效亲 此前,陪伴破难“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已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游戏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寒假针对家长关注的网游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问题,2021年8月30日,调研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超成通知》(以下简称“830新规”),被称作“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受访 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家长平台企业防沉迷措施持续升级,这些举措为未成年人安全触网、防止游戏沉迷带来哪些变化?为破解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难题,社会、企业、家庭等多方如何协力? 2024年寒假期间,新京报面向广大中小学生以及家长发起“未成年人网游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上述新规对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带来的变化。 本次调查问卷分为家长和学生两个版本,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856份,包括家长问卷1976份、学生问卷1880份。此次调查显示,即使去年个别产品未成年沉迷问题屡见报端,从行业整体看,“830新规”后未成年人假期游戏时间明显减少,消费意愿降低,潜移默化中对未成年人的娱乐休闲方式也带来了显著改变。 超6成学生受访者认为新规后玩游戏时长减少 “只差一点点!就第一了!”北方小年(2月2日)晚上,10岁的多多拿着手机打游戏,激战正酣眼看就要“胜利”了,却因到了1小时的时限被游戏平台强制下线,多多无奈关掉手机,有些懊恼,但一旁的家长暗自欣喜。 多多本以为寒假期间可以多玩一玩,刷刷“排名”,但是没想到,寒假期间的防沉迷措施跟平常一样严格。“只有少数日子的晚上8点到9点能玩游戏,经常开一局玩到兴头的时候,强制下线,根本不能尽兴。” 新京报发起的调查显示,今年寒假期间,全部受访者中未成年人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在1小时以内的受访者占比20.72%,1-3小时之间比例为48.57%,另外,上网时长超过3小时的受访者比例约为30.71%。 对于“孩子最喜欢的手机娱乐方式”,选择“玩游戏”的占比约为34.13%。未成年人为什么玩游戏?调查结果显示,“身边同学在玩”是首要原因,51.62%的受访家长以及40.9%的受访学生均认同该观点,占比最高;其次是“打发时间”“无人陪伴”以及“缓解学习压力”。 从两年前开始,多多就感受到了“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的“威力”。“830新规”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晚8时至晚9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的服务。 在重重限制之下,多多开始琢磨,能不能请爷爷奶奶帮忙用成年人的身份注册呢?软磨硬泡下,奶奶同意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帮多多注册游戏账号。和多多一样利用父母、长辈身份信息,使用成年人的账号违规登入游戏,成为未成年人绕过监管的主要途径。新京报调查结果显示,在游戏过程中遇到身份验证弹窗时,56.33%的学生受访者会选择找家长帮忙验证,43.67%会选择停下不玩了。 然而,有了成人账号的“掩护”,多多发现自己经常还是会被游戏平台“揪”出来。比如说在玩一款叫“元梦之星”的游戏时,就被游戏平台引入的人脸识别技术识破了“马甲”。对于判定为高度疑似未成年游戏行为的成年人账号,系统将发起人脸识别流程。凡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将统一视作未成年人进行管控。 “830新规”发布后,多家游戏平台对未成年进入游戏的管控更加严格。使用家长账号登录游戏的多多发现,系统的人脸识别频率变高了。“遇到人脸识别只能下线。前几天刚让奶奶帮我识别过人脸,现在又出来了”。 防沉迷政策机制对于未成年人游戏时长的控制起到多大作用?从家长端来看,51.52%家长受访者认为“830新规”后孩子玩游戏的时长减少,其中,超过半数家长受访者指出孩子每周的游戏时间在3小时以内,另有超过10%的孩子不玩游戏。 从学生端来看,60.59%的学生受访者认为新规后玩游戏的时长减少,23.46%的学生受访者认为时长没有明显变化。其中,58.72%的学生受访者每周玩游戏的时长在3小时以内(含不玩游戏情况),3-5小时的学生受访者占比25.37%。 54.15%家长受访者表示新规后孩子游戏消费减少 说起游戏“氪金”(游戏用语,指在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行为)这件事,肖女士深有感触。由于肖女士常年离家在外打工,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小牧(化名)跟着外婆一起生活。有一次,肖女士发现银行卡里少了200多元,反复追问之下,小牧才承认自己偷偷花钱买了游戏道具。 新京报的调查显示,关于寒假期间未成年人在游戏中的花费,65.27%的学生受访者在游戏中不充值,17.39%的学生受访者每月在游戏中的花费在50元以内,9.15%的学生受访者每月花费在50-100元之间,5.9%的学生受访者每月花费在100-500元,每月花费在500元以上的学生受访者占比仅2.29%。 家长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受访者孩子在游戏中不充值,每月花费在50元以内的占比23.63%,50元-100元的占比12.55%,100元-500元的占比4.55%,500元以上的占比仅1.47%。 新规出台后,孩子玩游戏的花费变化方面,选择“花费减少”的家长受访者占比达到54.15%。其中,孩子每月在游戏上花费50元以内的家长受访者占比达78.39%。 对于花费发生变化的原因,27.58%的家长受访者认为是“游戏软件对未成年人消费严格限制”,18.47%的家长受访者认为“个人游戏消费意愿降低”。从学生端情况看,56.76%的学生受访者认为原因是“不想花钱在游戏上”,32.5%的学生受访者认为“父母管教严格”,还有10.74%的学生受访者认为是“游戏软件限制充值”。 游戏平台推出的举措也为家长有效管理孩子游戏行为提供了助力。肖女士表示,在腾讯成长守护平台上绑定儿子的游戏账号之后,就可以实现操作记录查询、游戏消费记录查询以及游戏操作提醒、游戏消费提醒、游戏操作时段设置和游戏消费限制。当孩子进行游戏登录及消费时,肖女士均能通过公众号收到实时提醒。 超8成受访家长认为新规有效,破沉迷难题还需高质量亲子陪伴 家长和学生受访者中,绝大部分受访者有注意到各大游戏公司针对未成年人的游戏防沉迷机制,其中腾讯公司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方面措施的认可度行业领先,达83.42%。 对于“目前看来,你认为防沉迷政策及机制是否有效”一问,82.27%受访家长认为防沉迷新规起到效果,其中,27.02%的受访家长认为作用很大,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显著改善;55.52%的受访家长认为有一定作用,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得到缓解。认为“没什么用”的受访家长占比为17.46%。 此前据媒体报道,2023年7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曾在CDEC高峰论坛上表示,在主管部门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家长认可现阶段防沉迷工作成效。 新规施行后,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已经大幅压缩。在严控游戏时间及消费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安排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如何让未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满足感? 调查发现,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大部分青少年游戏沉迷背后的原因均指向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和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桐桐爸爸的解决方法是“高质量陪伴”。他愿意把大量时间花在孩子身上。游戏时间得到控制之后,桐桐爸爸帮桐桐安排了丰富的课余生活。桐桐现在最痴迷的是打篮球,篮球比手机游戏的吸引力要大。 “如果不想让孩子整天玩游戏,那么至少要给他创造一个不玩游戏的环境,或陪他去做其他事情:打篮球,学乐器,阅读,甚至聊聊天,可以选择的太多了。”桐桐爸爸说道。 海淀家长陈先生还会带孩子一起做些看起来“无用”之事,和娃一起“沉浸式”数年轮、抓昆虫、看星星、看云……“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会调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尽量把植物、昆虫、天文、地理、力学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讲给孩子听。”陈先生说道。 陈先生还是会抽出时间,尽可能带孩子做一些体育锻炼,打乒乓球、踢足球等都是父子喜欢的项目。陈先生和儿子还有其他的“玩伴”。他们买了两颗乌龟蛋,观察孵化过程;今年过年,家里还多了个成员——一条小土狗,也成了让娃开心的玩伴。 有家长抱怨孩子不愿意跟自己沟通。陈先生建议,换个视角,把面对面换成肩并肩模式。“亲子交流不是面对面交流,而是一起做一件事,而玩游戏就是一个选择,父子俩在一起设计战术的过程中就有了默契。” 根据新京报调查结果,家长端数据显示,游戏时间减少后,孩子们增加的活动项目中,受访者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出游玩(86.64%)、看视频(68.93%)、课外培训(55.82%)、家庭互动(55.31%)、阅读(51.11%)、体育锻炼(42.61%)及其他。 从学生端数据看,游戏时间减少后,寒假期间增加的活动项目中,受访者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看网络视频(96.97%)、和同学朋友玩(84.68%)、阅读课外读物(65.64%)、寒假研学(59.57%)、探访亲友(46.12%)、参加课外培训(40.9%)、体育锻炼(31.7%)、学习复习校内知识(18.83%)。 根据学生受访者的投票,未成年人在休息时会做的事情中时长最长的前五项分别为参加课外培训、看网络视频、体育锻炼、与家长互动、和同学朋友玩,玩网络游戏位居第六。 对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所持态度,57.71%的学生受访者表示支持,认为能够帮助未成年人懂得节制、防止沉迷;17.18%的学生受访者反对,另有25.11%的学生受访者持中立态度。 比起一味苛责孩子沉迷游戏,或许家长应静下心来,与孩子一同面对,用高质量亲子陪伴帮助孩子破解游戏沉迷难题。
- 最近发表
-
- 福建泉州:专项整治集贸市场电子计价秤
- 英國歷代王儲必冊封「威爾斯親王」的傳統,源自愛德華一世收服威爾斯傳說
- 高中女籃「92比4」的道德辯論:戰力一面倒的運動比賽,該怎麼「贏」才算是尊重對手?
- 《改變世界文化的13本書》:富蘭克林的白手起家故事,是美國夢最難以抗拒的神話之一
- 我市一项目获444万元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
- 憎恨自己身體的故事:沒有子宮的女人
- 2022春節刮刮樂指南:從100到2000哪個面額期望值最高?怎麼買才能聰明又不賠錢?
- 專訪馬來西亞導演池家慶:因為對父親的思念,而誕生了《嗨!神獸》
- 三里亭社区举行世界卫生日活动关爱居民口腔健康_
- 大師兄老矣,尚能長打乎:解析為何味全龍最適合林智勝追求300轟
- 随机阅读
-
- 人大监督再突破:“一府两院” 同时应询
- 《何謂中華、何謂漢》:「中華」民國的建立──「漢族」的欺瞞
- 【小說】《穿雲少女》推薦序:沒有快樂結局的反童話,穿過輻射雲的倖存少女冒險逃命之旅
- 【影評】《不想一個人》:三位主角都拚了命依賴一個人,但實際上是「對方沒有那麼愛你」
- 3•15年度报告
- 梁天琦明出獄,家人:按法律意見,移除FB專頁所有內容
- 俄烏德法四方會談達成停火協議,但專家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威脅一直存在」
- 美國左翼媒體指控美軍訓練右翼烏克蘭民兵,卻忽視俄羅斯才是侵略的一方
- 全形传拓艺术作品展在泉举行 至本月20日结束
- 梁天琦明出獄,家人:按法律意見,移除FB專頁所有內容
- 《生態藝術》:當真相使我們喪命時,很顯然藝術不再有用
- 紀念史景遷老師:從不給答案但提供深刻感受的筆法,可上溯到《羅馬帝國衰亡史》
- 浙江全面推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
- 5小時史詩級逆轉勝:納達爾澳網奪冠,網球大滿貫21冠前無古人
- 「正當防衛」的界線:遇到槍手威脅你下車,可以開車衝撞他嗎?
- 聯準會3月預期升息、烏俄衝擊升溫,國際半導體類股重挫20%以上陷入熊市
- 3•15年度报告
- 木藝與豆乾同飄香,桃園大溪打造沒有圍牆的「街角博物館」
- 避免飛行員落海殉職的悲劇再次發生,國軍的F
- 雷聲大雨點小的「男」言之隱:小便時需要腹肌出力,這是攝護腺癌前兆嗎?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