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营造文化新样态(新语)
“敦煌石窟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示范”形成可以永久保存、数字技术永续利用的营造语数字资源;三星堆数字大展将神秘的古蜀文化“推送”给更多观众……眼下,文化数字化正在全国各地展开生动实践。文化 文化数字化既是新样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也是态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擎。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技术进程中,数字技术能够营造出沉浸式体验空间。营造语对于传播者来说,文化除了可以通过图片文字、新样视频摄制、态新直播等方式来展现,数字技术还可利用“传统文化素材库”中的营造语数字化特效素材进行创作。对于受众来说,文化在数字互动场景中,新样不仅能够高效获取传统文化资源,态新还能深度参与到创作过程中,打破单向接收方式。虚拟化的数字应用场景,正逐步成为跨媒介叙事的主要空间,其形象化、具体化、可感性、可视化的优势,让文化传播更为清晰明快、生动活泼。可以说,通过数字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形态、传承路径和发展理念都得到了有效拓展,新场景、新生态正在不断生成。 那么,数字技术如何更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首先,发挥大数据协同优势,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与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试运行,为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创造条件……持续优化文化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整合、传播等,是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成果输出、共享的重要举措,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永久性保存与活态性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深挖优秀文化内涵,彰显当代文化特质。一方面,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元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要素,将之与当代文化有机融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借助形象生动的视听叙事和故事表达,彰显当代文化的内涵特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再次,多模态化全景呈现,延展文化传承发展的空间。应持续加强文化大数据、文化新基建、文化体验场景化等建设,加强智能视听、智能控制等数字新技术,更好地进行线上立体重构与数字呈现。同时,还可以打造更多维化、更具互动性的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场景,进一步拉近受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当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让人看到中华文化的更多打开方式,也让人看到赓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新路径。期待数字技术发挥更大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作者为青岛大学副教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海水中金属铅水质基准定值研究(四)
- 国家网信办秘书局关于开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的通知
- 中国旅游日:全国各景区实行多项惠民政策促进消费
- 关于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零关税”原辅料海关监管办法(试行)》的公告
- 山西永聚煤业发生火灾,已致11人遇难
- 全市加强政务网站新媒体信息发布工作会议召开
- 两部门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的通知
- 全市加强政务网站新媒体信息发布工作会议召开
- 吉林镇赉:加强收费监管
- 公安部等部门部署开展打击整治网售仿真枪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夏粮旺季收购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 中央气象台发暴雨蓝色预警 江南华南西南等地有强降水
- “农二代”沈沪铭:耕耘现代农业需要各领域青年人才
-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 三部门关于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的通知
- 关于公布2020年商品归类决定的公告
- 北京市体育工作会议召开
- 傳吐瓦魯選後斷交 美國鼓勵各國擴大與台灣往來
- 工信部责令3家垃圾信息扰民问题持续严重企业限期整改
- 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网络直播营销选品规范》 头部主播机构签署诚信自律承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