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万步,科学吗? 医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日行每天走1万步成为很多人的科学习惯,不少人每天坚持在微信朋友圈打卡。医疗那么,日行走1万步真的科学有助于健康吗? 走路时避免含胸低头,不要步幅太大 时下,医疗不少年轻人也在通过走路锻炼身体。日行运动健身平台Keep数据显示,科学选择步行锻炼的医疗用户,约占跑步用户的日行一半,比骑行用户多5倍。科学其中女性用户比男性用户更青睐走路锻炼。医疗 专家表示,日行长期坚持走路健身,科学可以提高身体心肺耐力水平,医疗从而促进慢性病防治和降低死亡风险,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也可以通过适度走路来缓解病症。不过,专家也提醒,虽然对比其他运动方式,走路相对温和,但错误的姿势也会造成损伤。 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干预部主任胡坤:“我们在走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保持挺胸抬头收腹,避免含胸低头。二要注意我们的脚,不要内八字和外八字。三要注意步幅不要太大,应该通过步频来提高我们的速度。” 日行一万步不是金标准,不同人群有不同需求 那么,日常打卡1万步真的有科学依据吗?专家表示,无论是走路,还是其他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忌互相攀比。医学专家介绍,哈佛医学院预防医学专家曾做过一项人群研究,结果表明,当人群步数非常少的时候,死亡率是较高的。当人群步数超过4400步的时候,死亡率显著降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吴浩:“随着步数的增加,死亡率会进一步降低,但是超过7500步以后,死亡率没有发生进一步变化。这就意味着7500步以上没有获得额外的收益,因此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万步并不是金标准,对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说对于极少运动的人,每天增加2000步的步数,可能带来很好的健康获益。对于中老年朋友,有些人强行达到一万步,可能是一种伤害。” 究竟应该走多少步 那么,普通人到底应该走多少步才合适呢?有没有建议的步数推荐?此外,关于走路,又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开呢? 普通人走路步数达八千步即可 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干预部主任胡坤:“普通人走路的步数,一般能够达到八千步就可以了。四到五千步,是为了满足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一个步数,避免一个久坐的状态,而还需要三千步是额外的一个要连续快走,达到一个提高心肺耐力水平的作用。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速度合适呢?就是我们在走路的过程中,微微有些气喘,然后可以说话,但不能唱歌。” 三类人群不适宜长时间走路 专家特别指出,有三类人群不适宜长时间走路。首先是冠心病人群,长时间运动的话,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其次是肥胖人群,体重过大,会对下肢造成过重负担,容易引起损伤;第三类是下肢骨关节有疾病或损伤的人群,走路时间过长,会造成损害或疾病程度加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吴浩:“比如说有颈椎病的患者,颈椎病经常是下肢无力的,强行走一万步,非常有可能增加摔倒的风险,带来额外的伤害。如果腰椎管狭窄的病人行走步数超过一定距离,他的双下肢是非常痛苦的,这时候必须坐下来休息。而强行走一万步,只能让病人得到额外的伤害。” 出现腿疼一般需减少运动量 那么,出现腿疼还能继续走路呢?专家介绍,很多人走路时,会有膝关节突然发软或疼痛的经历,这可能是髌骨关节紊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或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 还有人走路时会出现小腿肌肉疼痛,停下来歇会儿又缓解了,那么很可能是患了下肢周围血管病。专家建议,这种情况应尽早就医检查,别硬撑着锻炼。 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 专家还建议,尽量选择上午或下午温度比较适宜的时段去户外走路,尤其是有健身步道的公园,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坡面上走。 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干预部主任胡坤:“对于老年人,或者身体比较虚弱的人群,以及没有什么运动习惯的人群来说,还是推荐走路。因为相对来说,走路的运动强度不是很大。那么对于年轻人或者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人,还是推荐跑步。因为相对于走路来说,跑步对于身体的刺激更强。有一个好的刺激,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身体的健康水平。”(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雅安蒙顶山 一座城市的名片 一座别墅的后院
- 【專訪】《我的黑手父親》作者謝嘉心:一百個人看這本書,可以想起自己爸媽的一百種故事
- 《失控的努力文化》:如果你的目標是減輕壓力和更快樂,最好的辦法是「用金錢換取時間」
- 《隋煬帝傳》導讀:文武雙全的亡國之君,隋煬帝的功過評價再定位
- 我市全力做好赛事服务保障_
- 10個QA讀懂《跟蹤騷擾防制法》:以盯梢、電話、寄送物品來進行騷擾都將入罪
- 《生命之鑰》:沒有了「酶」,許多對生命來說很重要的化學過程根本不會發生
- 《沒你強的人,為何混得比你好?》:生意漸有起色,把前同事兼好友招進公司幫忙可行嗎?
- 客户买车提来12万枚硬币 4S店花5个多小时才清点完
- 【2021金馬獎】最佳導演《花果飄零》羅卓瑤:謝謝評審把我推出最苦命導演寶座
- Spotify台灣2021年度收聽排行榜:周杰倫、瘦子領銜壓境音樂榜單,股癌一支獨秀稱霸Podcast領域
- 有位房仲把空屋當自己家住,會面臨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 江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助企降本增效
- 「姜糖」組義工團清潔海岸:追星都可以做有意義的事
- 對抗分心的時間管理心法(上):如果偷懶的事情是「沙子」,而非「石頭」,反而是好事!
- 閱讀《沉思錄》——羅馬「哲學家皇帝」對香港人虛無生命的當頭棒喝
- 带52岁的妈妈在游戏里作战
- 王溢嘉:與其撕裂大家,何不撕裂自己?
- 古埃及壁畫中的謎樣「頭錐」到底是什麼用途?考古學家的各種推測
- 2021年度未來大人物發表,陳建仁:這是最嚴謹的評選會。你們是台灣善實力、正能量的擴散者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