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逝世享壽88歲,東京大學預計今年夏天展出「大江健三郎文庫」

據《日本經濟新聞》、日本《NHK》、諾貝年夏《朝日新聞》綜合報導,爾文寫出反核、學獎享壽學預與殘疾兒子共生等沉重題材的得主大江日本現代小說大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健郎京大計今江健於今(2023)年3月3日辭世,逝世歲東享壽88歲。天展

大江健三郎於1935年出生在現在的郎文愛媛縣內子町。就讀東京大學法語系期間,日本因小說《奇妙的諾貝年夏工作》而受到關注。1958年,爾文年僅23歲的學獎享壽學預大江健三郎,憑藉《飼育》獲得芥川獎,得主大江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健郎京大計今江健芥川獎獲獎者。之後又相繼發表以性與政治為主題的前衛作品,一砲而紅,成為戰後日本文壇的新一代作家。

更在1994年成為繼川端康成之後,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

長子的出生成為生命與作品轉折點

如果說大江健三郎的文學起點是他的故鄉四國(愛媛縣位於四國西北部)山谷間的小村莊,那麼他的長子大江光的出生,就是將其作品昇華為世界性文學的轉折點。

1963年,大江健三郎患有智能障礙的長子大江光出生。隔年,他便發表了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在這部小說中,大江健三郎描繪了一位有殘疾兒子的父親葛藤,如何面對自己殘酷命運的恐懼與絕望。從那時起,「如何與社會的弱者共存」便成為大江文學的巨大命題。

從個人經驗到對世界的關懷

當日本的傳統價值因為二戰終戰的衝擊被從根本上推翻之際,大江健三郎也培養出了植根於「戰後民主主義」的思想,以文學的角度去面對「核武」與「和平」的問題。這時的他發表了小說以外的作品,包括取材自廣島核爆倖存者及醫生的《廣島札記》以及《沖繩札記》。

踏入最高文學殿堂依舊筆耕不輟

1967年,大江健三郎發表了代表作《萬延元年的足球隊》,並憑此作奪得了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

這部作品結合了1960年的「安保鬥爭」和100年前的「四國起義」,創造出了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故事。他在外國文學影響下形成的艱深寫作風格,與其家鄉山谷中的森林形象一起構成了大江文學的基調。

而大江健三郎於獲獎次年完成的《燃燒的綠樹》三部曲,原被定義為「最後的小說」,但在摯友音樂家武滿徹去世後,他又重新開始創作。

近年來,他持續創作,如2009年發表以其父親的死為靈感的《水死》,以及發表於2013年的《晚年樣式集》。 .

「大江健三郎文庫」遺愛人間

東京大學文學部副教授阿部賢一,正在籌備建立「大江健三郎文庫」,以保存、展示大江健三郎捐贈的1萬多份親筆手稿。

阿部賢一在接受《NHK》採訪時表示:「我們計劃在今年夏天正式推出『大江健三郎文庫』,但很遺憾的是我們無法讓大江先生親眼看見文庫完成的樣貌。」

新聞來源

  • 大江健三郎さん死去 ノーベル文学賞作家、88歳(日本經濟新聞)
  • ノーベル文学賞 大江健三郎さん 死去 88歳(NHK)
  • 「身近なこと」世界文学へ昇華 大江健三郎さん、難解さとユーモアと(朝日新聞)

延伸閱讀

  •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要讓內容真是「個人的體驗」,就必須往一般道德無法接受的內在去挖掘
  • 王溢嘉《人生沒有最好,不錯就好》:大江健三郎因靈魂的不斷拷問,勇敢承擔起做為一個父親的責任
  • 大江健三郎《萬延元年的足球》︰足球流氓與「現代的暴動」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賴詩涵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