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咖啡危機的唯一出路?被遺忘的咖啡物種,重新認識馬來西亞的「賴比瑞卡」

「在現場的咖啡咖啡每一位,我們現在面臨一項咖啡危機,危機忘的物種無論你喜歡或不喜歡賴比瑞卡(Liberica),唯的賴它都會是出路唯一的出路。」講台上說出這段話的被遺比瑞是來自馬來西亞咖啡師李威霆。11月17日在南港展覽館2館舉辦2023台灣國際咖啡展,重新達文西咖啡攤位邀請Earthlings Coffee Workshop的認識李威霆來台分享「賴比瑞卡——咖啡物種的在崛起」,李威霆更帶了超過5種賴比瑞卡豆子到現給咖啡愛好者們杯測。馬來

阿拉比卡(Arabica)是西亞大家較耳熟能詳的咖啡物種,對精品咖啡稍有研究的咖啡咖啡或許會知道羅布斯塔(Robusta),也稱中果咖啡(Canephora),危機忘的物種而賴比瑞卡咖啡可能是唯的賴最少人聽過的咖啡品種之一。

李威霆與夥伴Photo Credit:賴彥文
李威霆(中)與來台參加咖啡展的夥伴

李威霆首先為大家科普他所謂「唯一救贖」的賴比瑞卡咖啡。不同於灌木類的被遺比瑞阿拉比卡,一棵野生的重新賴比瑞卡樹可以高達30公尺,果樹的成熟期為6-7年。賴比瑞卡果實比較大,花瓣也相較阿拉比卡的5片與羅布斯塔的6-7片多,約7-8片。

1870至1890年代,葉鏽病在斯里蘭卡大爆發,當時盛行的阿拉比卡被全面擊退。賴比瑞卡於1872年在象牙海岸被發現後,被當作阿拉比卡的替代品被引進亞洲,曾與阿拉比卡享有同等聲譽。1892年,羅布斯塔在剛果被發現,產量及經濟價值更高的羅布斯塔被大規模種植,導致賴比瑞卡被邊緣化,大量廢棄在雨林中。直到千禧年日漸嚴重的全球暖化,令賴比瑞卡卷土重來,再度被關注。

賴比瑞卡果樹可以在平地種植,馬來西亞原住民最普遍的種植方式是「四方形」的種法,也就是把一畝地切成方塊型種植,他們同時也在這塊地種植其他農作物。另外,賴比瑞卡的抗葉鏽病、根結線蟲(root-node Nematode)的能力很好。

賴比瑞卡品種杯測Photo Credit:賴彥文
賴比瑞卡品種杯測

李威霆分享咖啡研究機構(Coffee Consulate)創始人斯特芬.舒瓦兹醫生(Dr. Steffen Schwarz )對賴比瑞卡的評價:「賴比瑞卡是目前『咖啡風味審美單一化』和『咖啡優生學主義』的受害者,它的風味和物種豐富特性長期被嚴重低估。」李威霆補充,賴比瑞卡的風味獨特,我們不應該用單一標準去評量不同品種的咖啡,並以此說明賴比瑞卡的市場價值很低,因為人們普遍是用錯誤標準去認識這品種。

李威霆說明,他提到的咖啡危機不是危言聳聽。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的數據,在全球氣候極端化的趨勢下,咖啡產量將在2050年降低50%,而咖啡需求量則逐年增長,因此最具成本效益、可抗葉鏽病、可在平地種植且種植成功案例最多的賴比瑞卡成為唯一解方。據馬來西亞農業研究與發展局(MARDI)的研究,咖啡帶上有87%賴比瑞卡種植於馬來西亞,而這令堅持種植、研發賴比瑞卡的李威霆感到無比自豪。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