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日本創成會議報告(中):創建「全球化都市」失敗的日本,學到哪些教訓?

  • 日本創成會議報告(上):兩個提案、日本13個目標,創成打造外國人和日本人都宜居的會議國家

日本正成為少子高齡、人口減少的報告本學社會,處於瀕死的中創狀況。其中,建全因產業空洞化而導致地方都市衰退的球化狀況更為嚴重。要復興日本,都市的日到教必須先重振地方都市。失敗為此,日本須跳脫封閉在狹小島國的創成想法。2050年,會議日本的報告本學人口將會從1億2800萬人降至9700萬人。地方都市就連在日本人口增長期都有人口外流的中創問題,想必今後會越來越難運作下去。建全反之,全球人口將從現在的70億人增加3成,達到93億人。地方都市也該思考如何去招攬世界的人才。

日本為成熟國家,要在成本方面贏過新興國家十分困難。應儘速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產業。為此,須把日本改造成國際性企業、大學、研究機構的據點 [1]。讓日本成為從國外招攬人才、領導技術革新、能夠訂定國際社會規則的國家,成為亞洲的「知識據點」。設立國際性機構並非只為了創造地域中的工作機會,同時也是創造讓年輕人學習國際觀的教育機會。並且,為了下一代能活躍在全球化社會,開拓一條新的升遷之道。在「國內全球化」的同時,也建造能被選為國際據點的都市。

世界上有許多被稱為「國際都市」的城市,但其中多數只是各國籍的人住在一起而已。在這樣的都市,時常會產生文化上的對立以及國民對於治安和秩序的不安。另一方面,在比日本早一步踏入低成長的成熟社會的歐洲,有著即使身為地方都市,卻因召集了外國人才和資本而不斷成長的都市。各式各樣國籍的人並不是只單純的聚集一地,而是尊重當地歷史與文化,並藉由與當地居民一同參與,規劃總體社區營造,將當地視為「自己的都市」來居住。日本的地方都市的目標,是建立對外國人而言也擁有公共財價值的「全球化都市」。

建設「國際都市」時的失敗

要建立「全球化都市」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這之前日本也數次嘗試建立國際都市過,但成果都不盡理想。

其主因為沒有從生活者的觀點來思考。日本在開發國際都市時,往往以建設符合目的的設施為第一考量,而不以生活機能為優先,導致至今為止建設出的都市,不只是外國人,連日本人都不覺得是適合生活、具有魅力的都市。

舉例而言,筑波研究學園都市是將人行道和車道分離,以用車子代步作為前提來建設。而這種構造由於道路過寬,使得行人無法舒適的行走。而且不只沒有設置公園、廣場等歐美都市普遍用來當作交流中心,居民平時會聚集休息、交流的設施,也沒有設置享受音樂等休閒活動的設施和空間。都市因此成為單純的無生命之物。

並且,由於沒有充分利用民間的知識,以及行政機關之間無相互協助配合,而是各自為政。在這樣的弊端之下,購物等休閒設施、通往都心的交通等對生活環境的改善十分落後。現在雖然成了家族會一起來居住的城市,但建設初期,來的人都是單獨上任,不願意帶家人過來。這也是使都市魅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AP_1103120430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第二個原因是日本的主導方式。為了從世界各國招攬人才、資本、創造作為世界共通的公共財之都市。並且建立全球化計劃 [2]這種讓各國能以平等的立場參與其中新的國際設施、機構的管轄體制,讓各國參與其中至關重要。以前日本並無建立這樣的體制,而是由日本一手主導國際計畫。其結果就是各國責任少,若日本減少投資,他國也會跟著抽手。2012年秋季開設的沖繩科技技術大學院大學,也因為只有日本單獨提供資金,而存在許多難題。

第三個原因是過度將國內事項優先的決策方式。2005年決定於法國建設的ITER(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日本原本也是候補之一,但因無法順利領導國際決策而失敗。日本有比較重視國內的共識的傾向,因此常被認為是「雖然穩健但很慢」、「不重視海外的意見和需求」的國家。國際計畫也是外交的一環,需要有不同的決策流程。需要把日本的意見在「可能性的階段」便傳達給國外,並聽取國外的意見,領導國際性決策的流程。

讓外國人想居住、具有魅力的都市設計

  • 景觀的協調與創造共享空間

所謂創建「全球化都市」,就是創建外國人會想於此生活的都市。不只是其中心的國際設施、機關的機能,也要注意不同國家,生活方式不同這件事,創建出能讓外國人安心生活的都市。而這樣的都市設計最終也會提升日本人的生活品質。

為此,首先都市必須要重視生活空間。身為交流中心的公共用地(commons),也就是共享空間的改善尤其重要 [3]。在歐美,擁有長遠歷史的都市,其中心都有人們步行就能到的廣場或公園。人們聚集在共享空間,通過共同的風景和經驗來擁有共同的記憶,進而認知到這裡是「自己的都市」。而這樣的交流也使社區得以緊密連結。必須以創造出這樣的共享空間為中心來進行都市整體的設計,創造讓外國人、日本人皆能參與策劃並持續發展下去的社區。

地域不同,共享空間的型態也不同,需要考慮到當地的自然、歷史、文化等特質來設計。舉例而言,在被自然環繞的地區,與其設置公園、廣場,設置美食區更能發揮其功能。景觀也是重要的一環,日本的都市景觀缺乏一致性而導致景觀雜亂。也有很多自然和文化景觀被看板、電線桿破壞。需要加強「從別人看來,這個都市是什麼樣子」的思考方式,引導出當地原有風景之魅力使得都市整體景觀更加協調。

另外,通往共享空間的日常生活動線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高度成長期時,有許多地區因以車道為中心來設計,導致生活空間被切割。應考慮生活空間中如何活用汽車,以及如何配置大眾運輸工具,須考慮到人類喜好行走在狹長的道路這一點來設計。

大阪市日本街道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 讓家人能安心生活的基礎設施:醫療與教育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