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從父姓從母姓,誰能取得原住民身分,大法官怎麼說?

《原住民身分法》規定了誰可以取得原住民的從父身分。

其中,姓從第4條第1項規定,母姓民身麼說如果原住民跟原住民結婚,原住所生的分大法官子女,當然取得原住民身分,從父沒有什麼其他條件。姓從但第2項則說,母姓民身麼說原住民跟非原住民,原住比如原、分大法官漢結婚,從父所生的姓從子女如果要取得原住民身分,必須使用具有原住民身分的母姓民身麼說父親或母親的姓氏,或原住民傳統名字。原住

案例事實

兩位陳姓姐妹在102年間,分大法官向台北市中山區戶政事務所申請原住民身分登記,主張自己的祖母是泰雅族,父親具備山地原住民身分,兩位姐妹申請取得原住民身分,戶政事務所也就准許申請,並且辦理了原住民的身分登記。

後來,戶政事務所跑去問原民會,原民會表示依照原住民身分法第4條第2項規定,兩姐妹的父親陳先生是原住民跟非原住民的婚生子女,應該依照第4條第2項規定,必須從原母的姓氏,或使用原住民的傳統名字,但他們的父親是從漢姓「陳」,所以依法不能認定為原住民身分。

戶政事務所在103年通知兩姐妹陳述意見後,以原住民身分登記錯誤,撤銷更正登記原住民身分登記。兩姐妹對這個行政處分不服,經過訴願、提起行政訴訟救濟,敗訴確定,兩姐妹向大法官聲請憲法解釋。

除此之外,另外一位吳小妹妹,她父親是漢人、母親是太魯閣族原住民,吳小妹妹出生後,約定從父姓「吳」,105年她的父母向南港區戶政事務所申請登記為太魯閣族原住民,同樣是因為沒有從原住民母親的姓,或使用原住民族傳統姓名,而遭到駁回。在經過訴願、行政訴訟敗訴確定後,也向大法官聲請解釋。

陳姓姐妹後來依照2021年1月修法,改名為原住民的傳統名字,取得泰雅族原住民的身分,但她們認為這是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才做選擇,憲法上的權利仍然受到侵害。

行政法院的見解

行政法院駁回陳姓姐妹、吳小妹妹主要的理由是,包括:

第一、原住民身分的取得,要著重在血統,還是文化,這是立法者的價值判斷。當時立法者在審議法案時,是採取血統主義,輔以認同主義,要彰顯認同原住民身分的意思後,才能認定為原住民。原住民身分的取得,如果沒有文化連結,不必只是為了血統,推翻法律適用的必要性,以及過去法律形成的安定性。

第二、從原住民身分法的立法理由可以知道,這個條文已經就男女平權、各原住民間的文化差異、法律安定性做了價值衡量,並沒有違反男女平等或對婦女歧視。

第三、每個原住民族的命名方式各有不同,現在的規定雖然不適用在各原住民族,但國家還沒針對各民族制定不同身分法前,現行法是權宜折衝的結果。

第四、子女取傳統姓名,並沒有窒礙難行,不能說是種族歧視或以漢族姓氏凌駕原住民族的傳統及自我認同觀點。

大法官的爭點提綱

2021年1月17日,大法官針對這兩個案件,一起進行言詞辯論。

言詞辯論前提出的爭點提綱很簡單,規定原住民跟非原住民結婚,所生的子女如果要取得原住民身分,需要從原住民的父親或母親的姓氏,或是使用原住民的傳統名字,這限制了什麼樣的憲法權利?

大法官舉了幾個可能,包括姓名權、人格權、身分權及性別平等?這樣的依據何在?如果有限制,這樣的限制是否違憲?

有沒有侵害姓名權、人格權跟身分權?

過去大法官在內政部就讀音不雅,不能作為改名理由的函釋,做出釋字399號解釋違憲解釋,當中提到姓名權為人格權之一種,人之姓名為其人格之表現,故如何命名為人民之自由,應為憲法第22條所保障。

這裡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求原住民跟非原住民生的小孩,一定要選擇原住民父或母的姓或原住民的名,才可以取得原住民身分,這樣是不是侵害到憲法保障的姓名權、人格權,跟身分權。

有沒有違反性別平等?

下一個問題就是,這會不會造成男女不平等。當然這個條文並沒有直接針對男生跟女生,而是要求從原住民那一方,不管是父親或母親的姓氏,才可以取得原住民身分,並沒有直接以性別作為區分標準。

但有可能存在的是間接歧視的部分,聲請人主張不管是漢人或原住民的命名文化,都會優先從父姓,對於原住民的父親、漢人的母親來說,只要從父姓就可以取得原住民的身分,比較沒有問題。

但如果是漢人的父親、原住民的母親,這會讓原住民的母親要把身分傳下去的難度變高。造成原住民男性跟原住民女性間的差別待遇,產生不平等。

有沒有對種族產生歧視,而違反種族平等?

最後,就是關於種族不平等的問題。

以原住民族跟漢族相比較,國籍法規定,出生時父親或母親是中華民國國民,就取得中華民國的國籍,不用管血緣比例、跟誰姓。

原住民族要取得身分,會不會比漢人來得困難,而產生了差別待遇,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是否違憲,還有待大法官作出決定

即便有構成憲法上權利的限制,畢竟還是有立法上的目的,限制是否會到達違憲程度,還有得討論。

比如說,相關機關原住民族委員會就認為,從原住民父親或母親的姓,不是取得身分的唯一方法,也可以從原住民傳統名字,這也是一個重要認同行動的表現。

而且依照內政部的統計,漢父原母的家庭,取得原住民身分的情況,也有64.84%,近三分之二會選擇母姓而取得原住民身分,這個反而有助於促進性別平等,打破從父姓的社會結構,讓母姓抬頭。

而且,這個規定是為了尊重及確認原住民對身分認定的自我認同,也涉及到有關原住民族的政策跟優惠措施的規劃跟賦予,有高度的公益目的。透過從姓氏、傳統名字,作為對原住民的認同行動,可以有助於原住民族自我身分認同的肯定與確認,因此並沒有違憲。

但從姓,還是可能從漢姓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