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黃金週福島之旅(上):小名濱算是黃金和壓走出了311陰影,磐城震災展示卻有些「略顯不足」
第二天
福島之旅的週福資料第二天的路線,是島之東京電力的自從磐城站開車到四倉港,沿著海岸附近「可以通行」的旅中力下道路北上。目的廢爐反省地是浪江町。
福島的館道海岸地帶是311震災的海嘯災區。海岸地帶的歉與中段地區受核電廠事故的影響,災後重建比其他地區晚。驚恐但是保措隨著各地除染作業結束,重建工程有明顯的黃金和壓進展。
2015年和2019年,週福資料我到福島濱通時,島之東京電力的自海岸地帶有不少路段不能通行,旅中力下但是廢爐反省2019年的可通行路段明顯比2015年多。由於車子的館道導航資料不一定會更新到最新狀態,而且福島的海岸附近一帶的變化很大,導航的地圖資料就算有更新,也不一定能反映最新的路況。所以確認道路能否通行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開車到現場確認能不能走。能前進就前進,不能前進就改道。
磐城—廣野—楢葉
磐城市和廣野町的海岸地帶都是海嘯災區。磐城市沒有受核電廠事故影響,所以災後重建比較順利。廣野町雖然有受核電廠事故影響,但是期間只有六個半月,所以投入重建的時期也比較早。
從磐城的四倉港沿著海岸附近的公路北上,海岸邊的道路品質及維護狀況顯然比日本其他地方的路好,而且路旁有「顯然是災後新設的堤防」。有些地方還有加高的防災綠地(防潮林)。


震災之前,這一帶本來有幾間民宅,但是被311的海嘯沖毀。現在這一帶已經沒有民宅了。岸邊的防潮堤則有加高。照片中的堤防下半部分顏色較深,是震災前的舊防潮堤。上半的淺色部分則是災後復興工程加蓋的。
過了磐城的久之濱地區,就是廣野町。

在震災之前,這一帶海岸雖然有堤防,但是不夠完備。復興後,這一帶海岸建了高大的防潮堤。防潮堤內還有一個更高的縣道公路兼第二重堤防。

廣野區間的濱街道是在海岸堤防內。路基比海岸堤防高,實質上就是第二重堤防。路旁的防災綠地算是這裡的第三重海嘯防線。
從濱街道往北通過廣野火力發電廠後,就是楢葉町。福島第二核電廠廠區的南半邊就位在楢葉町內。
到了楢葉町後,我回味了一下以前曾經來過的鹽澤海水浴場、日本國家足球訓練中心J-Village、公路驛站楢葉、天神岬運動公園。這些都是已經復興完成的設施,不是這次行程的重點。
我在2019年來到楢葉町時,海岸邊的防潮堤已經完工。海岸附近的部分道路可以通行,但是離海岸最近的縣道還在施工中。當時可以通行的道路旁堆有不少除染廢棄物,也有處理除染廢棄物的設施。
2023年,海岸附近的縣道已經可以通行,路旁的除染廢棄物也少了很多,堤防內的防災綠地的樹也變高了。




富岡
看完波倉海岸後,繼續向北,進入富岡町境內。福島第二核電廠的北半邊廠區就是在富岡町內。
※2023年5月上旬,福島第二核電廠北半邊廠區附近的「濱街道」還在施工中,無法通行。所以我是走國道6號線進入富岡町。
2019年,JR常磐線富岡站附近還有很多空地,正在大興土木。
2023年,這一帶就和廣野町一樣,海岸邊蓋了新的防潮堤。防潮堤內有更高的「濱街道」當第二層堤防。「濱街道」的內側則有防潮林。


日本的核電廠附近都會設電力教育展覽設施。東京電力廢爐資料館本來叫「ENERGY館」,是福島第二核電廠附屬的電力教育展覽設施。2011年3月的核電廠事故發生後,富岡町全町避難,無法居住,町內的公共設施也都人去樓空了。
「ENERGY館」所在的地區是在2017年解除管制。解除管制後,東京電力就把「ENERGY館」改成廢爐資料館,更換展示內容,在2018年11月底對外開放。館內有用各種媒體來解說福島核電廠事故的狀況。也有展示處理事故的工作人員的裝備以及偵察原子爐內部狀況的機器人。
參觀廢爐資料館時,館方人員會先讓民眾看影片。影片是介紹2011年當時核電廠事故的狀況。我對影片印象最深的地方並不是事故的狀況簡介,而是影片中帶了道歉和反省的要素。
福島的核電廠事故讓這一帶的居民好幾年不能回自己的家。他們的日常突然被剝奪,人生被強迫改道。這些居民的確有立場要求東京電力向他們道歉。但是到這個設施參觀的最大族群是外地來的非當事人。從非當事人的角度看這種帶了道歉及反省要素的影片,會覺得很怪。但是從日本社會的狀況來看,又不會覺得意外。
日本是對過失非常不寬容的扣分懲罰主義社會。日本人從小就活在只要有瑕疵就會被扣分的世界中。由於沒有加分的補救機制,所以只要被扣分,就意味著過去累積的努力被否定、被剝奪。這種只有損失、沒有收穫的感覺非常可怕。有些台灣人以為日本人喜歡追求完美,其實日本人並不完美,也不可能完美。
真正的現實是日本人害怕因為犯錯或過失而被扣分或受罰,所以害怕做事發生瑕疵。在日本人的感覺中,只要被人說了一點閒話,就形同被人抓到把柄,會被貼上永遠的瑕疵標籤。所以日本人非常害怕被人說閒話。
核電廠事故之後,東京電力在日本社會受到相當嚴厲的批判。我家附近的東京電力的員工宿舍的入口還拆掉了門牌來保護員工安全。東京電力在廢爐資料館的影片中加入了道歉和反省的要素,其實也是一種在驚恐和壓力下的自保措施。
從東京電力的立場來看,這種自保手段相當合理。但是我看了影片之後有點不太自在。因為我知道影片中的道歉和反省的要素是自保的手段。而且我也知道類似的自保行為一直在日本各個地方發生。為了避免瑕疵、避免遭人說閒話,日本社會消耗了太多能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