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超八成
全球减碳目标的中国共同实现,要靠各国携手共进。出口成评估不同消费主体引发的贸易碳排放动态,更有利于明晰生产者与消费者碳排放责任归属。隐含近日,碳强中国科学院发布《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度降低超《研究报告》显示,中国1990—2019年间,出口成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碳排放,贸易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超八成。隐含 《研究报告》评估了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等不同消费主体引发的碳强碳排放动态,刻画了经济活动中的度降低超碳足迹,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中国当前,出口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消费端碳排放差异显著,贸易专家呼吁统筹生产端和消费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更科学地分配全球减碳责任。 碳排放核算是国际气候履约的重要依据,是国际碳定价的重要基础。碳核算方法基于不同的排放视角,主要分为生产端和消费端两类。“生产和消费是经济活动的两个方面,消费端碳核算除考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以外,还包括运输、使用、处置和回收以及贸易活动等各个环节,因此更为科学全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研究员说。 《研究报告》指出,1990—2019年间,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碳排放,主要发展中国家则与之相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地区生产端碳排放始终大于消费端碳排放,差值从1990年的14.7亿吨逐渐扩大到2019年的41.7亿吨。 《研究报告》还显示,1990—2019年间,中国消费端碳排放长期低于生产端碳排放,生产端和消费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0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8.0亿吨。 1990—2019年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了83.3%,为全球提供更多的绿色低碳产品。2021年,中国因钢铁原材料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1.0亿吨,因光伏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2.5亿吨。 《研究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强消费端核算方法学研究,扩展研究产品的覆盖度,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全口径碳核算技术体系,以期获得更加深入、精确和全面的核算结果,更好地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全球要切实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减碳责任,加强南北合作,推动全球技术进步,共同应对人类挑战。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11日,安徽将有一次雷阵雨天气过程_
- 淺談美國酒歷史──沒有歷史包袱的新世界葡萄酒
- 韓國京畿道電池廠火災已致22人死亡
- 废话挚友:我们的友谊,藏在无关紧要的废话里
- 成都:助力计量领域知识产权供需对接
- 食物中毒高峰期將到!林杰樑團隊列10提醒:米飯沒吃完熱熱的就要冰
- 宁夏石嘴山: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疫情防控工作再发力
- 電價漲!再生能源業:企業採購綠電意願加溫
- 国家卫健委: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呈波动下降趋势
- 佳丽蕉:广东土壤孕育的合作社品质农珍丨粤合好物系列报道②
- 答疑解惑 金融知识“人人懂”
- 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弘扬社会正能量
- 省工商联将充分调动整合资源 为灾后恢复重建作贡献
- 推进区域交流合作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 推动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 标准化政策宣讲打通医保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 把爱揣在心间 将责任扛在肩上
- 大通区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
- 2024年一季度“淮南好人”评选揭晓
- 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弘扬社会正能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