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踰越那條「可販賣的商品 vs. 不可販賣的自我」紅線,理科太太原本有多勇敢,現在就有多噁心

文:胡芷嫣

理科太太最近在課程平台上販售自己兩年多來的踰越原本有多勇敢諮商經驗筆記,該企劃設計明擺著是那條教學,名稱硬要拗成筆記;課程內容明明涉及自評表等諮商專業領域,可販宣傳話術硬要包裝成個人經驗分享。商品商品紕漏百出,販賣引起許多專業諮商師批評理科太太逾越專業界線,自多噁可能造成購買課程、紅線獨立進行「自我評量」的理科學員心理二度傷害。

撇開亮眼的太太募資成績,網路輿論可以說是現有心一面倒,就連許多非心理專業背景的踰越原本有多勇敢意見領袖,也出聲抨擊理科太太與她的那條諮商筆記;批評砲火之猛烈,課程平台Hahow12月12日晚上似乎已將課程暫停販售,可販無法下訂。商品

除了所謂的販賣專業倫理,顯然地,理科太太的課程還踩到了另一條線。這條紅線,比起諮商專業執照,要來得更普世,更隱微,更刺痛許多人的敏感神經。

資本主義社會裡,私人與專業領域

先從這個爭議的問題點,「諮商專業」開始說起。心理學門大約從19世紀末起,從佛洛依德、榮格等幾位祖師爺手上,一步步建立起科學化理論與不同流派;而如果不談政治創傷、童年長期虐待等複雜個案,當今坊間諮商室裡實際發生的對話,有很大一部分,屬於21世紀社會的各種生活情感疑難雜症。

說穿了,很多定期光顧付費諮商中心的人,是固定找諮商師聊天,傾訴分類心理垃圾的。而專業諮商師,取代曾經雙親、手足、朋友、伴侶的親密角色,用他們完整知識體系和系統化訓練,陪伴這些人疏理、釐清、安頓心理問題,也提供他們必要的情感支持。(諷刺的是,前提有更迫切諮商需求的人,很可能因為經濟、知識各種社會不正義,沒能力走進諮商間)

這件事有趣的地方在於,一方面,由收費「專業人士」處理「私人心理」問題、提供陪伴支持服務,這種諮商的曖昧性,正是讓理科太太這回有漏洞可鑽的原因。這個曖昧性可以用一個例子說明:多年前歌仔戲天后孫翠鳳曾在電視節目分享,老公抱怨她為何有心事不跟他傾訴,要找心理師說。有許多人覺得私人心理問題,不見得需要訴諸專業處理。

另一方面,專業心理諮商師這個角色完美展現了當代資本主義邏輯裡,我們付錢解決(或嘗試解決)各種問題的作法。美國社會學家Arlie Russell Hochschild在《外包時代》書中分析,當今21世紀社會,從認識異性到家裡裝潢決定,從老年親人看護到生日派對規劃,這些原屬於家庭領域或社區支持系統的工作,現代人都可以外包給「專業人士」。

既然「專業有價」,這些人身上的經驗和知識,都需要你付錢購買。無論是遺物整理師,按時數收費陪你過年回家的女友,還是幫工作太忙的你貼心探望安養院父母的代理人……Hochschild指出,我們活在一個「情感生活商品化」時代。

當市場機制無孔不入地侵入我們私人生活,當資本主義讓所有人忙碌孤立再用標價商品來填補你的空虛,許多人只好在買賣交易裡,尋找出一種弱者抵抗的方式,來守護那僅存一丁點的個人價值。

例如花錢雇人來規劃小孩六歲派對,但自己堅持吹派對氣球吹紅整張臉。例如付錢請人每天幫你遛狗,但堅持週六都要自己遛。例如塞錢給鄰居請她照顧年邁親人生活起居,但自我安慰說鄰居需要這筆錢啦這是互相幫助啦。Hochschild說,「當代社會最大的創舉莫過於那些打通市場和私領域的牆,深入我們情感生活的服務。」

也因此,我們在私人與消費之間,在可販賣的商品 vs. 不可販賣的自我之間,掙扎區分。我們取巧定義,我們自欺欺人,好讓自己在幾乎百分之百確定商品化的世界裡,起碼還活得有點像「人」。

未命名截圖自YouTube

理科太太非要這世界為她訂一個價錢

而理科太太踩到的,正是這條我們共同心照不宣,抵死捍衛的線。

她的課程最最最冒犯社會的,並不是所謂諮商專業的問題。試想,如果今天同樣內容和宣傳話術,理科太太是寫一本書,甚或拍公開YT影片,我想大部分觀眾都會起立鼓掌,讚嘆她與另一個黑暗憂鬱版理科太太纏鬥,然後把過程公諸於世的勇氣。

她在官方澄清貼文中,援引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的名言,說她的課程,是自己在黑暗中走了一遭的經驗分享,是一種誰也沒資格評論,誰也沒資格奪去的,屬於真正在泥濘中搏鬥勇士(man in the arena)的榮耀。然而理科太太要不剛好欠缺她自己在兜售的「自我覺察」,要不就是蓄意混淆耳目,她的課程才不是什麼man in the arena這麼純粹勇敢的舉動──

一旦她把私密療傷經驗,貼上一個價格標籤,在線上平台大張旗鼓叫賣,她就踰越了那條世人心照不宣的線。一旦她踰越那條「可販賣的商品 vs. 不可販賣的自我」禁忌之線,理科太太原本在世人眼裡看來能有多勇敢,現在就能有多噁心。

持平而論,其實我們都知道,書是要花錢買的,免費YT影片背後也是有商業機制運作的,但可能因為這些項目利潤比較小、比較不可見,對社會大眾來說就相對能接受。但她選擇上網販賣。

對,她連這個也可以賣,而且大賺一筆。這是讓許多人心裡難以接受,更難以說出口的疙瘩關鍵。

Hochschild在書裡談的是當前市場機制侵門踏戶進入家庭生活,世人怎麼靠自欺欺人來捍衛身而為人的尊嚴;但我們眼前的理科太太,面對市場機制,不只門戶大開,她還主動走進去,用私密裸露的自我,在市場進行買賣交換。(前提是她揭露的是真實的私密自我。但如果不是,她的買賣便一文不值,有欺騙消費大眾之嫌)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