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研究:動物可能也會做夢,大腦藉由重現狩獵、唱歌、走迷宮等活動學習與記憶

文:黃皓筠

就人類來說,研究也會與記憶大多數夢境都伴隨著快速動眼期(rapid-eye-movement,動物大腦REM),做夢重現走迷在這一睡眠階段中的藉由夢境是最生動、怪異、狩獵清晰,唱歌且具情感、活動記憶力的學習。此外,研究也會與記憶相較其他睡眠階段,動物大腦REM中的做夢重現走迷夢境時間也更長,因此更有可能被組織成富有完整性的藉由敘事結構。然而,狩獵這項科學事實也引發了一個許多人都有的唱歌疑問:動物若是有REM,是活動不是也會在大腦中產生夢境?

最早關於動物做夢的推論可以追溯至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發表的文獻中。他在《動物志》(The History of Animals)裡寫道:「似乎並不只有人會做夢,馬也會,狗也會,牛也會;沒錯,綿羊和山羊同樣如此,所有胎生四足動物都會做夢;狗還會在入睡後吠叫,表明它們在做夢。」儘管論證粗糙,結論並非錯得太過離譜。

如今,科學家們已在更多動物身上發現了REM的跡象,包括蜘蛛、蜥蜴、章魚和斑馬魚等。越來越多的數據讓一些研究人員開始懷疑,原先被認為只存在於人類大腦中的夢境,是否比以前更為普遍的出現在多種生物當中。

另外,REM時常伴隨的一系列特徵,如暫時性肌肉麻痺、週期性身體抽搐、大腦活動增加以及呼吸和心率上升等特性,也在1950年代後,被發現於其他哺乳動物,如貓、老鼠、馬、羊、有袋動物中。

動物的各種夢境

根據《National Geographic》,最早作為動物夢境研究對象的是家貓。睡眠研究先驅朱費特(Michel Jouvet)在1960年代率先找到貓做夢的相關證據。

在REM中,儘管我們的夢境由強烈的心理活動驅動,但身體的肌肉幾乎不會運動。這種機制是為了確保我們的身體,即便在夢境極度真實的情況下,也不會採取任何行動。而朱費特發現,在貓的腦幹中,一種叫做腦橋(pons)的結構似乎能夠調節REM,並導致部分肌肉麻痺。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