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首日不想上班?焦虑可以但别过度放大
无论是复工“月亮”还是“六便士”,我们都无法视而不见和“二选一” 初七这一天像极了“倦怠表白日”,首日上班因为多个词条上了微博热搜,不想别过例如“不想上班”“初七”“如何应对节后焦虑”“假期结束”等等,焦虑似乎这一天的度放时间是专门留给被窝里吐槽的,然而每一个吐槽的复工人明明都老老实实地坐在了工位上。网络上满满的首日上班复工焦虑,使得网友们的不想别过发言与搜索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抱团取暖。 春节长假,焦虑是度放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一个亲情假,它寄予了国人最深沉的复工“精神认同”之情义。这个年,首日上班无论是不想别过在哪里过的,都让我们的焦虑身体和灵魂改变了长时间“在路上”的重复与疲倦,呈现出一种与工作期间大有区别的度放慢节奏状态。我们的肉体需要这样的休憩,我们的精神需要这样的共情。 但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又所谓相聚时难别亦难。所以,复工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一种情绪,关于复工焦虑的表达也是可以被包容、被尊重的一种行为。 不过,工作和私人生活都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即使是有勇气和情怀做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即使是实现了被人艳羡的财务自由,不工作,只愉快玩耍,也是不太现实的。毛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德,人到中年时摆脱了坐班的日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一名避世的画家,这是很多都市上班族向往的人生,但问题是,画画同样是在谋生,也就是在工作,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可见,无论是“月亮”还是“六便士”,我们都无法视而不见和“二选一”。感叹春节假期还不够长,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再正常不过,但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休整结束,就得快速度过这段情绪的波动期,把身体和情绪调节到积极状态,及时从倦态中走出,继续营造我们在人世间的漫漫“工程”。 其实,假期后的心理重建,非常重要。但这么多年来,我们似乎并没有设置好休闲与工作的缓冲期。假期余额有限是一方面,意识有限是另一方面。人不是机器,不能随时摁下“按钮”,进入各种状态,但人可以掌控身体的语言和节奏,以适应社会规则,适应各种困难的冲击。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复工首日不想上班?焦虑可以但别过度放大
编辑:汤晓雪 来源:成都商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2-19 08:55:29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辽宁沈阳:市场监管系统保障节日安全脚步不停歇
- 陳時中第二條線「更淡了」 莊人祥:快要可以和大家見面
- 深圳:国内最大单船用生物燃料油成功加注
- 本輪巴以衝突已致加沙地帶34488人死亡
- 龙蟠南苑社区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_
- “小富翁”的压岁钱怎么花
- 辞旧迎新 万人长跑迎新年
- 菲方偷盗中国渔民渔网,中国海警夺回
- 实现“亿度千秒”后,“人造太阳”下月又将迎来新一轮实验
- 黃珊珊未披民眾黨戰袍 柯文哲:人情世故要顧
- 美國多家地區銀行利潤驟降 美聯儲警告商業地產風險
- 王力安防发布新一代AI灵犀旗舰产品 引领智能门锁行业新纪元
- 广东深圳:3天查扣质量违法电动自行车623件
- 回归体验田园生活 他在农家小院开起了儿童画室
- 全程“帮代办”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
- 【Fact Check】時聞香港「23名白宮官員確診名單」是否屬實?
- 【人民日报】不只凭经验,小龙虾养殖更智慧_
- 市政协召开政协宣传工作表彰会
- 广西发现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新种
- 广东112个镇上榜千强镇,粤西无缘榜单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