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一年前照過大腸一切正常,為什麼會突然患上大腸癌?

文:陳家亮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年前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照過堅持身兼行政、大腸教學及診症工作,切正因走在前線讓他尋找改革方向,常為腸癌亦能身教學生,什麼上致力培育有醫德的會突良心醫生)

「一年前才照過大腸,醫生還說一切正常,然患為什麼我會突然患上大腸癌?」

王先生還打算與太太明年待疫情過後到日本旅行,年前現卻變得心灰意冷,照過但又心有不甘,大腸希望我可以拆解他的切正疑團。

王先生的常為腸癌個案並不常見,國際指引建議50歲以上人士應該每5年接受大腸內窺鏡檢查。什麼上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會突研究,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查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病及死亡機會。那麼王先生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王先生,可以把以往照大腸的報告交給我嗎?」他於2014年首次照大腸,發現腸內有像手掌般大小的扁平瘜肉(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或稱「側向發育型腫瘤」。這類瘜肉是扁平的,很容易「走漏眼」,加上它的獨特形態,一般內窺鏡技術不能夠把它完整地切除。幸好當年一位任職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資深醫生發現王先生腸內這大塊瘜肉,並成功運用先進的內鏡技術把它割清,化驗報告確定沒有癌細胞,亦沒有殘留瘜肉,所以不用開刀切除大腸。

根據紀錄,當年這位醫生建議王先生3年內需要覆檢大腸,以防其他位置長出類似的瘜肉。王先生問:「相隔這麽多年,我也不太記得了!但為什麽要這麽頻密照大腸?剛剛上年我於私家醫療中心覆照大腸還是一切正常,為什麽短短一年便變了腸癌?」話語間充滿不甘心。

「王先生,我了解你現在的心情。對於高風險人士,例如曾經患大腸癌、長了很多或很大的瘜肉,我們都會建議比較頻密的檢查。至於短短一年便出現癌症,的確是不尋常。根據你於2019年的報告,那位私家醫生指出你當時洗腸效果並不理想。這情況有可能令內窺鏡視野受阻礙,減低檢查的準確度,況且你以往的扁平瘜肉是不容易察覺的,我也遇過一些「走漏眼」的個案,所以醫生一般會建議改日重覆大腸檢查。」王先生搖了搖頭,說:「當時醫生沒有説得那麼清楚,我也沒有特別放在心上,早知如此,我就⋯⋯」

看着王先生沮喪的樣子,我便說:「患上腸癌固然是個壞消息,但你的情況應該還是第二期,我相信徹底根治的機會還是很高的。我們不如向前看,積極地面對問題吧!」

世事難料,縱使小心翼翼也未必能確保身體健康。當遇上了不幸的疾病,往往令人感到失望和沮喪。「為什麼?為什麼偏偏選中了我?」與其回望過去不能改變事實,不斷地埋怨和懊悔,不如將時間和心力面對眼前的難關,再爛的攤子也可收拾重新開始。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看作者Facebook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