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多举措 强监管 净化校园金融市场环境

  近年来,多举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以大学校园为目标,措强通过虚假宣传,监管净化金融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借贷消费,校园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市场

  近日,环境银保监会办公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多举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措强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监管净化金融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校园

  现象

  存在高额贷款陷阱

  近年来,市场部分大学生因贷款追星、环境购买奢侈品等而深陷高额债务的多举事件时有发生。近日,措强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对外发布通知,监管净化金融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大学生放贷,要实质性审核识别真实贷款用途等。

  “有的产品只强调贷款服务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惠,而不提服务费、手续费,导致不少大学生在还款时大呼上当。一些消费贷款产品宣传时存在不当诱导,一些同学抵挡不了诱惑,买了超出经济能力的数码产品、高档衣物等,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我市大四学生杨雨馨说。

  “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恶劣社会影响,必须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我市某国有大型银行信贷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这并不是国家首次整顿大学生贷款市场。过去几年,“校园贷”“裸条贷”等乱象时有发生,相关监管部门出手后,停止了P2P网贷机构的“校园贷”业务。此次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再次出手,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大学校园金融服务,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举措

  大力防范过度借贷

  “为尽快规范整顿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有必要尽快出台《通知》,以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放贷机构客户营销管理和风险防范要求,加强在校大学生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合理引导网络舆情,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我市不少银行业内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通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放贷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二是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三是做好舆情疏解引导工作;四是加大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中违法犯罪问题查处力度。

  《通知》还具体提出三方面要求。

  一是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行为。《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要求,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二是严格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风险管理。《通知》明确,为满足大学生合理消费信贷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

  三是强化风险整治及监督检查。上述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要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排查,限期整改违规业务,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要求。

  此外,《通知》还从加强营销管理、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加强贷后管理、加强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加强征信信息报送等方面,进一步提出要求。

  “从内容上看,《通知》一方面加大对非法放贷机构的打击,一方面则规范了持牌金融机构的金融营销宣传,从事前环节提早介入,有利于更为精准、高效地防范诱导大学生过度借贷现象。”我市某城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防范大学生过度借贷,光靠政策还不行,学校应重视大学生金融服务工作,主动对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有合理需求的大学生畅通正规校园信贷服务渠道,着力净化校园金融市场环境。

  记者 蒋阳阳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