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GUE+今年賽季隨著拋出的季的加強富邦勇士冠軍彩帶正式宣告結束,富邦勇士順利拿下二連霸,成功從總冠軍賽G5現場滿場7500人和YouTube最高16萬人同時觀看就知道,有目與球營還有地這個賽季是共睹多麼的成功。
根據《ETtoday運動雲》在2月5號的聯盟報導,上半年P.LEAGUE+的制度滿座率為81.6%,實屬不易,團經也打破了季初T1聯盟可能會稀釋球迷的季的加強疑慮。這兩年來,成功P.LEAGUE+對台灣職業籃球的有目與球營還有地貢獻實在有目共睹,有讓人夢回SBL前幾季那種國內籃球狂潮的共睹錯覺。
然而,聯盟好當然還要更好,制度如何修正自己的團經不足,延續這種好表現,季的加強避免重蹈覆轍,也是整個聯盟必須探究的問題。這篇文章,將從聯盟制度和球團經營兩種方向探討,如何讓P.LEAGUE+更好,如何讓整個台灣籃球更好。
薪資制度的引進和薪資透明化
去年新竹街口攻城獅主動公布薪資結構分配,也算是開了第一槍。
當然,薪資的透明化有好有壞,而P.LEAGUE+當然也無法馬上像NBA一樣把制度做得如此完善和徹底,但薪資制度和薪資透明化是必須引進,這也是一個聯盟進步的指標。
縱觀亞洲其他職業聯賽,KBL和CBA都有薪資上限,而KBL甚至達到了薪資全透明化,CBA則是慢慢逐漸透明化,只剩下日本的B League和P.LEAGUE+停留在無薪資上限和薪資不透明的階段。
在新竹街口攻城獅的球團公告的前兩點,薪資透明化能提供球員於合約議約時擁有更多談判籌碼和球員表現皆會受到球迷與球員間的檢視,這也算是球員的權利之一,隨著P.LEAGUE+的球員工會成立,想必這也是工會和資方討論的重點。
而薪資上限很明顯就是讓各個球團能公平競爭,不會因為球隊擁有更多的資源,進而造成球隊實力明顯不對等。
全明星賽和跨聯盟比賽
在NBA整個賽季中,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季後賽和全明星賽周,能看當年最好的明星球員同場較勁一定十分精采,還有灌籃大賽、三分球大賽⋯⋯等的附加比賽,而球迷的關注度一定不在話下。
季初執行長曾表示有要辦明星賽的打算,但今年可能又因為疫情不了了之,然而我覺得明星賽的話題性和市場帶來的反饋一定值得一辦,甚至可以學習NBA的方法,選定一個城市舉辦,帶動當地的經濟效益。
而跨聯盟比賽一直都有在討論,當然,以現今P.LEAGUE+的聲量,是沒有必要和其他聯盟有所接觸的,但是台灣大賽或是台灣全明星賽話題性一定十足,能讓三個聯盟最好的球員們打一場比賽也不錯,然而以現今的情況,等到所有最厲害的球員都到P.LEAGUE+也不是不可能就是了。
ABL的復賽與東亞超級聯賽
富邦勇士隊成功奪得本季P.LEAGUE+的總冠軍,也順利獲得了代表P.LEAGUE+參加今年的東亞超級聯賽(EASL),將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間進行小組賽,總共每隊小組賽將有6場比賽,代表屆時一定會影響到P.LEAGUE+的賽程。
當然,能避開當然是能避開,但是球員是否負荷的了兩邊賽事的賽程,或是將像外頭盛傳的將分成兩隊進行?然而這勢必將影響到球迷的權益。
而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ABL)也因為全球疫情的趨緩,正在復賽的階段,而當初停賽時,台新夢想家和台北富邦勇士仍有合約在身,而常規賽季也是從10月開始,屆時如果真的成功復賽,相信對兩隊而言會是很麻煩的局面,聯盟今年可能要找出這件事的最佳解決方法,如何安排賽程才能將對球迷和其他球隊的權益影響降至最小。
接下來則是球團經營層面。
在地再強化,屬地主義再升級
必須承認,台灣地狹人稠,到達每個城市都極其方便,無法像美國一樣,對自己的城市或是州有極強的向心力,這就是各個球團必須用功的課題。台灣籃球的粉絲模式,仍然是比較偏向追逐明星球員的屬人主義,而不是支持所在城市的屬地主義。
而筆者我相信奪得年度最佳主場的新竹縣立體育館,一定是一個絕佳的典範,有幸去現場體驗過兩次,球迷的投入跟熱情程度真的令人深刻,球團對當地市場的經營實在有目共睹,獅吼軍團真的是名符其實。
分別坐落於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和高雄的各隊值得以新竹攻城獅當作借鏡,在直轄市擁有更大的粉絲市場潛力,就看各隊的市場行銷經營能不能將台灣粉絲取向帶往屬地主義,以自身球隊文化去吸引粉絲,並且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本土球員培養與洋將使用找出平衡
P.LEAGUE+相較於T1已經擁有較佳的洋將使用規範,確保了本土球員發展的空間,然而綜觀各隊的球場表現,洋將還是佔了一大部分,最明顯的當然就是連續兩年獲得FMVP的辛特力(Michael Singletary)和新竹攻城獅的辛巴(Sim Bhullar)。
洋將當然也是比賽的看點之一,但是本土年輕球員的發展才是球迷真正想要看到的,在上週結束的世界盃資格賽中,明顯能看出中華隊與其他國家隊的實力差距,藉由本土的職業聯賽提升國家隊球員的實力想必也是當初P.LEAGUE+設立的因素之一。
今年將會有更多有實力的新人投入選秀,包括代表國家隊參加世界盃資格賽的張鎮衙和健行科大的陳范柏彥⋯⋯,可能都是未來中華隊的主力成員,在本土球員培養方面,我認為各球團還是要更加著墨於此。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看這篇文章的你們,請繼續支持台灣籃球,不管是在坐電視機、電腦前,或是親自到現場觀看比賽,相信在台灣籃球復甦的這條路上,你我都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