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評范喬斯個展《櫃子裡的華夫格》:想起尼采說的「要對痛苦說,消逝吧,但要回來!」

文:曾哲偉(TSENG Che-Wei)

近期在Node94展出的評范范喬斯個展《櫃子裡的華夫格》(2023),藝術家以「織品-文字-攝影」多種媒介的個展櫃裡表面交織,晶瑩、華對痛輕巧地打造出一個明淨潔白的夫格白盒子空間;整個展場以均勻的間接光照亮,即便位於沒有開窗的想起消地下室,它的尼采空間呈現仍然成功塑造出一種開放、平坦的苦說體感經驗,同時作品在明亮的回來光環境中不加遮掩,毫無保留地緊貼於觀眾的評范視線。

展覽中的個展櫃裡作品形式多以視覺(optical)媒介為主,卻在多樣化的華對痛媒材抉擇中表現出強烈的物質性(materiality)考慮,從作品清單中詳細羅列的夫格「羊毛紙、帆布、想起消手抄紙、尼采秀士布、苦說雪紡紗、和纖紙⋯⋯」即便同屬於二維的平面質地,也能輕易覺察到藝術家對於觸覺(haptical)層面的重視與相應的處理。

同時,在影像輸出的作品類型中,則有熱敏紙輸出、數位輸出、拍立得、熱昇華⋯⋯等多種成像技術,各自表現出影像相異的物質性紋理,在媒材、技法兩種面向上的多樣化嘗試,整檔展覽在形式上宛如一場關於表面張力(surface tension)的遊戲。

透過藝術家的展覽自述:「在特殊的烤盤下製作出具有凹凸的方型圖樣,是我對華夫格紋布料材質的回應。透過家中各種布料給我的觸感,進而回應家與四方空間的關係。」

上述的媒材多樣性,從布料織紋、華夫格的造型、家庭記憶⋯⋯甚至是展場空間中的既有柱位,無不顯現出一種結構上的類比關係,從細小的纖維交織到空間尺度的柱位部署,縱橫交錯的碎形(fractal)結構反覆出現,使得「物質」與「意義」開始交織重疊,並將觀眾攝入藝術家「織品-文字-攝影」的互文修辭當中。

以作品《The Thickness of Fabrics》為例,一本非常規的大型線裝書籍,拍攝藝術家母親長期收藏的各式布料,影像以熱昇華方式轉印於雪紡紗面料上。這本特殊的攝影圖錄,將觀眾原先習慣的翻書經驗陌生化,使得觀眾在織品與攝影的交織中不斷產生「視覺-觸覺」之間的辯證關係。

【圖2_】_消逝吧,但要回來:《櫃子裡的華夫格》范喬斯個展評論Photo Credit: 曾哲偉攝影
《The Thickness of Fabrics》

在雙件式的作品《祝福》中,藝術家以紅線刺繡「祝我生日快樂(Happy Birthday To Me)」字句在重新裝裱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小說書頁上,作為一段感情關係告終的回憶;並以抽褶(smocking)的布料處理技法,將一張雙人床單等比例收束至單人床的寬度,使其成為具有立體十字紋樣的軟雕塑。這件帶有感性意味的作品,以縫線形式進行記憶修復,為這檔個展的理性氛圍作出情感表態:潔淨卻不冰冷,溫潤而內斂。

【圖3_】_消逝吧,但要回來:《櫃子裡的華夫格》范喬斯個展評論Photo Credit: 王仲平攝影
《祝福》
【圖4_】_消逝吧,但要回來:《櫃子裡的華夫格》范喬斯個展評論Photo Credit: 王仲平攝影
《祝福》

作品《untitled》呈現一組拍立得和它的底片封套,封套上的文宣寫道:「這底片喜歡光線,請在明亮的地方拍攝」,一旁則並置著一張純白、過曝的拍立得影像,兩者形成簡明、相互指涉的關係。

這件作品當然可以被直接劃入觀念藝術的範疇,然而對於整檔展覽而言,由於這種軟性的形式操作,實際上總是蘊含著個人記憶(底片實際上是一張家庭影像),並且由藝術家忠實地納入作品當中,使得它沒有狡黠的觀念藝術特點。

【圖5_】_消逝吧,但要回來:《櫃子裡的華夫格》范喬斯個展評論Photo Credit: 王仲平攝影
《untitled》

另一支貫穿展覽的核心印象,則在「烘焙的過程中,我逐漸被麵團緩慢膨脹的樣貌所吸引。〔⋯⋯〕它的內部狀態與布料的纖維有幾分的相似」的藝術家自述中出現:作品《脱模》中的刺繡和瑪德蓮模具,和《發酵比熊》中從吐司模具中膨發而出的羊毛氈。

展覽中反覆出現「烘培」中麵團發酵、膨脹的意象,對於筆者而言,幾乎是以毛茸茸(furry)、膨鬆(fluffy)的視覺意象,逆轉並轉譯「壓力、創傷下所出現的幽閉恐懼式的壓縮空間經驗」。

這種意象上的轉譯,不是僅將記憶封存、壓抑,而是如實進行沈澱,誠如藝術家所述:「這檔展覽描述著對纖維物的迷戀,透過觀看與翻閱的過程裡得到一種關係的修復。」

【圖6_】_消逝吧,但要回來:《櫃子裡的華夫格》范喬斯個展評論Photo Credit: 王仲平攝影
《脫模》
【圖7_】_消逝吧,但要回來:《櫃子裡的華夫格》范喬斯個展評論Photo Credit: 王仲平攝影
《發酵比熊》

作品《奶油》呈現一塊具象、擬真的大型奶油。作為烘培中常用的界面活性劑,這塊完整、未切割,受烘培紙妥善包裹的奶油,為整檔展覽起到藝術家創作姿態的註記作用,軟化、滲透,並降低相異表面之間的對抗張力,使得記憶不只在時間中膨脹、定型,而是成功脫模。

【圖8_】_消逝吧,但要回來:《櫃子裡的華夫格》范喬斯個展評論Photo Credit: 王仲平攝影
《奶油》

這將觀眾帶向展覽中最後一件,也是最為核心的一件烘培糕點——幸運餅乾(fortune cookie),藝術家在作品《餅乾》中剪裁一張舊有地毯,並將每個裁片重新縫製成幸運餅乾的造型。在某種積極的意義層面上,英文俚語「隨遇而安(happy-go-lucky)」在此顯得很是貼切,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記憶,並以物質具象化關係的輕巧姿態中,幸運餅乾具體的指涉意謂似乎不再那麼重要。

命運並不因餅乾而變得幸與不幸,而是在記憶的沈澱、脫模中,塑形為一種面對命運的姿態。在1000片餅乾堆成的環形小丘中,所陳列著那條籤詩:「你已曾見過你的命運(You've seen your fortune before.)」,不禁令人聯想起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著名陳述:「請永遠而且時時刻刻都喜愛這個世界:而且你們也要對痛苦說:消逝吧,但要回來!」

【圖9_】_消逝吧,但要回來:《櫃子裡的華夫格》范喬斯個展評論Photo Credit: 王仲平攝影
《餅乾》

備註

[1]摘自《櫃子裡的華夫格》展覽論述

[2]Giovanni, S., Anthony, F. V., Massimo, B., Stefano, B., Erika, B., John, C., & Milena, M. (2020). Abnormal Space Experiences in Persons With Schizophrenia: An Empirical Qualitative Study. Schizophrenia Bulletin, 46(3), 530–539.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