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雪橇队首位中方教练武大伟:从零开始,又临断档
2022年2月9日,又临断档中国选手黄叶波和彭俊越在北京冬奥会双人雪橇项目比赛中。专访中国 (新华社/图) 2022年2月10日晚,雪橇随着双人雪橇运动员黄叶波和彭俊越冲过赛道终点,队首大伟中国雪橇队的位中首次冬奥之旅画上句点。北京冬奥会雪橇比赛的练武4个小项中,德国队包揽4金,从零凸显绝对优势。开始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又临断档中国雪橇队,获得团体接力第12名。专访中国但范铎耀、雪橇王沛宣以及黄叶波和彭俊越这四位平均年龄不超23岁的队首大伟小将,都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赛道上滑出了自己的位中最佳成绩。 这支队伍成立不到七年。练武2015年之前,从零雪橇项目并未在中国正式展开,也没有专业的雪橇教练员和运动员,彼时范铎耀主攻越野滑雪,王沛宣是标枪运动员,黄叶波和彭俊越分别练习短跑和篮球,他们都通过跨项选材进入雪橇队。 作为中国雪橇队的第一位中方教练,武大伟和队员们一样经历了跨项选拔,也是带领黄叶波走进雪橇队的“伯乐”。2020年初,武大伟选调到北京冬奥组委负责雪橇项目的竞赛组织工作,担任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雪车雪橇项目竞赛副主任和北京冬奥会雪橇赛事裁判长,不再担任中国雪橇队教练。 车撬比赛被称为“冰上F1”,是冬奥会雪上比赛中速度最快、风险最高、专业性最强的项目。而在车撬三项(雪车、钢架雪车、雪橇)中,雪橇又是技术难度最大的。在武大伟看来,国家的支持让中国雪橇队“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充满幸运,但仍然面临着阶梯性发展规划不足、雪橇材料研发欠缺等种种难题,跨项选材本身也有局限性。 雪橇项目在中国仍算“冷门”。在和南方周末记者的对话中,武大伟建议,要真正推动这项运动的长远和持续发展,需要利用好“雪游龙”场地,周边学校可以把雪橇体验作为体育课的内容。 武大伟(中)与4名参加北京冬奥会的中国雪橇运动员,从左至右依次是黄叶波、彭俊越、王沛宣、范铎耀。 (受访者供图/图) 南方周末:中国雪橇队进行过几次大规模跨界跨项选材?选材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武大伟:雪橇队一共举行过三次大规模跨界跨项选材,2015年、2016年在北京延庆,2017年在陕西西安。整个选拔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选材标准,筛选出大约10名身体素质符合条件、通过体能测试和陆上轮橇滑行测试的运动员进入国家队,在国内进行初步培训;第二阶段是将队员带到国外试训,进行赛道滑行,观察队员对雪橇的适应情况,再进行第二轮淘汰。 南方周末:通过跨项选材的运动员,身体素质、陆上滑行表现都不错,但上冰后未必能适应高速的雪橇运动,留给他们试错的适应期有多长? 武大伟:每个人从陆地到冰上的转变都会出现问题,关键在于能不能及时调整适应。不同运动员的适应时间也不一样,有人遇到问题能够迅速反应调整,完成教练的要求,有人经过指导,上冰后出于恐惧或控制技术的错误,还是“第一次训练,只能从青少年起点出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政法大学召开首届法律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研讨会
- 我县全面落实汛前准备工作
-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来枞阳考察
- 我县喜获铜陵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表彰大会多项荣誉
- 八项环保惠企措施 激发泉州民营经济绿色动能
- 《枞阳县“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召开
- 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参加履职培训
- 县纪委召开“五务”公开监督机制建设工作推进会
- 蔡雪桐晋级U池世界杯决赛
- 十三届县政协委员履职知识培训班开班
- 县统战部组织专家服务团进企业开展服务
- 市国土局局长张和成到枞阳调研
- “电子榨菜”也许是年轻人的解压庇护所
- 梵盛服饰:打造“企业+贫困户”就业模式
- 小小绿书签 浓浓护苗情
- 市纪委到镇宣庄村调研脱贫攻坚
- 「新消费观察」“饮料局”巨头攒动,元气森林却比以往更“相信”年轻人
- 我县举办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业务培训会
- 白荡闸大桥按序时推进
- 浮山风景区清明期间研学游升温 接待秩序井然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