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这里特别适合思考、同心圆读书和创作。文化”前段时间,铸魂作家窦椋受邀从福建省福州市走进位于西吉县吉强镇杨河村的画好木兰书院,灵感迸发写下了几千字的民族文章,提起书院,团结他赞不绝口。同心圆 西吉县是文化中国首个“文学之乡”。文学爱好者史静波曾当过老师、铸魂公务员,画好2019年,民族史静波怀着对文学、团结对家园的同心圆情结,辞职回乡创办了木兰书院,文化开始了他的铸魂诗意生活。几年来,书院依托当地独特的文学资源,推动“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主动联系全国各地作家,打造文学创作交流平台,展现“文学之乡”开放姿态。 6月的杨河村,绿意浓浓。木兰书院墙体上,用废旧轮胎制作的诗页装点了平整不齐的黄土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红色字样引人注目。 “我们围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项活动。”史静波介绍,全国各地、不同民族作家走进书院,不仅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交流,还能将这里的民族团结故事作为创作题材,进一步宣传。 木兰书院成立之初,诗人单永珍就带着西藏作协副主席次仁罗布走进书院。“次仁罗布是藏族,单永珍是回族,我是汉族。我们坐在一起交流文学,既能感受到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有一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感觉。”史静波说,次仁罗布很喜欢书院,在这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承诺每年来一次书院,同各民族作家进行文学交流。 在书院,除了次仁罗布的工作室外,还有胡玉琴剪纸、马志学“花儿”等非遗传承工作室。作家及非遗传承人为书院带来优质的文化资源,书院也积极为他们提供创作素材,史静波把这种交流称为“双向赋能”。 每月举办一次文学公益讲堂,为西海固作家公益承办十次作品研讨会,邀请农业专家在冬季举办一次农业种植养殖讲座,邀请医疗专家每年开展一次乡村医疗服务活动,在寒暑假面向周边乡村青少年举办一次作家见面会暨青少年成长讲堂等,这是书院开展的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十大公益活动。 “这几年来,全国各地有600多名作家陆续走进书院采风,在这里完成了一批作品创作。据不完全统计,在书院创作的散文、诗歌分别过千篇。”史静波说,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书院还聘请了40多名当地的农民文学爱好者,通过他们辐射带动更多农民。西吉县农民作家单小花不仅是书院常客,还经常介绍朋友过来,在她看来,大家在这里心连着心,“一家人”的身份认同感愈发强烈。 端午节假期,木兰书院联合西吉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等单位筹划起“诗颂端午、礼赞家国”中国首个“文学之乡”乡村诗会活动,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体验项目和精彩的文艺演出,吸引全国各地的文朋诗友一起吟诗诵词,与当地群众共度端午。“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们也希望以书院为载体,通过文化铸魂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史静波说。(记者 余亚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2024年全国“服务认证体验周”活动在西安启动
- 中消协测评22款健康电冰箱 “保鲜” “养鲜”功能差异大
- 台湾二叔大陆追梦20载:希望让更多人吃上有机食物
- 政策接“地气” “务农”有底气
- 科技赋能体育 让运动更便捷
- 跨境电商“云”集训 台湾青年电子商务培训班结业
- 福建评出2022年台湾青年“创业之星”
- 暑期将至 江苏省面向台青推出700多个实习岗位
- 最高亩产值达4.5万元
- 从台湾岛到长三角 台湾家族企业跨海峡扩事业版图
- 湖南郴州:为台企“量身定做”跨境融资业务
- 七旬台胞坚持手作古早味 “亚歌爷爷”的芋圆出圈“山城”
- 秋季学期起,清华大学推出人工智能辅修学位和课程证书项目
- 大陆首个台企上市服务联盟在厦成立 助台企享受资本市场改革红利
- (台青话融合)大陆台青面包“生意经”:用真心把控品质 把温暖带给客人
- 台湾夫妻跨海跨界做餐饮 扎根重庆直呼“来晚了”
- 安徽省继续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 台湾青年扎根安庆 设计“小家”连接“大家”
- 台青融“鹭”:有家的温暖,更有逐梦舞台
- 闽侯“上新”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