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在香港,怎樣才可以不用約束帶?

(編按:早前一名33歲患糖尿病的在香港智障男病人因肺炎入住東區醫院,院方向他施加約束帶後他情緒不穩,樣才用約及後換上約束背心後,束帶他再出現上呼吸道阻塞的在香港表徵,醫護人員隨即解除其所有約束並進行急救,樣才用約期間病人舌頭腫脹並口中有血,束帶轉送深切治療部治療後終不治。在香港有病人權益組織指事件不尋常,樣才用約認為醫院應檢討使用約束衣程序。束帶個案目前交由死因裁判官跟進。在香港)

每年都總有新聞講因公立醫院使用約束帶而令病人受傷或死亡的樣才用約個案,每年都總會重提一次病人或家屬批評醫護只求方便工作、束帶沒良心、在香港沒醫德,樣才用約突然間香港醫護集體變「黑醫護」。束帶

相信有寫過「PRN restrain」(編按:保護性約束,醫生按病人情況判斷是否需要對病人施加約束帶等)的醫生、幫病人戴上約束帶的護士或助理,都一定會覺得病人好慘,戴約束帶很不人道、病人很沒尊嚴等等。

醫院不是監獄,如果可以,無人會想約束任何人

之前已經講過好多次香港環境需要使用約束帶的原因,就不再重覆。今日講一下如果想改變現狀,最起碼要有咩改變:

1)香港人必須接受「老人家跌倒會死」這現實

公立醫院用約束帶的其中一個原因是fall prevention(預防跌倒)。老人家如本身肌肉量不好、患有腦科或神經疾病、血壓不穩等等不同原因,都會令他們容易跌到。

老人家跌倒不同小朋友跌倒,患骨質疏鬆的老人很容易跌倒後hip fracture(髖部骨折),即使治療後,一年內死亡率仍高達40%。如果跌倒撞頭的話,腦硬膜內/外或腦內出血時,亦有相當大機會死亡。即使幸運沒事,骨折或腦出血後亦會非常影響日後的生活素質。

我們必須認清,這不是任何人的錯,「人會跌,跌完可能會死」這個是自然定律。好多老人入院的原因都是在家中跌倒,如果你接受到家人跌倒是自然發生的事,為什麼會覺得老人在醫院就不會跌倒?

2)香港人必須接受「不使用約束帶就有拔喉拔管拔醫療器材的機會」

好多失智、神智不清或delirium(譫妄)的老人都會因醫護插喉或插管的不適,而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拔喉。

如果不想使用約束帶,你就需要接受親人可能會拔drip(點滴),成身成床都會有血,需要多次重複打點滴,可能會打到全手瘀晒,每次打都會痛。

如果不想使用約束帶,你就需要接受親人可能會拔尿喉,導致未放氣的尿喉強行拔除的bladder neck(膀胱頸)加上urethral trauma(尿道創傷),痾尿會痛和痾血尿的風險。

如果不想使用約束帶,你就需要接受親人可能會拔喉,可能會有呼吸衰竭的機會,之後再插喉亦同樣會有痛楚。

如果不想使用約束帶,你就需要接受如果親人拔管拔喉後,需要等一段時間後才會有醫護人員重新置入。

病人或家屬有權拒絕任何的醫療檢查或治療程序,包括約束帶。醫院不是監獄,醫護不能強迫你,但你必須接受並且承擔風險及潛在後果。魚與熊掌,我們必須認清選擇就是捨棄。

3)不是每件不幸的事都要找人「祭旗」

Defensive medicine(防禦性醫療)大家都有聽過,這在香港愈來愈嚴重。點解?因為「部份所謂病人權益維護者」,永遠發生不幸醫療事件後,就會走出來開記招,接受媒體訪問把醫護人員完美塑造成無良心無醫德又疏忽。 他們會話「忙不是藉口」、「醫護人員要有醫德」、「醫護人員不能只當打份工」,彷彿有心有醫德就可以像數碼暴龍一樣究極進化來個影分身同步照顧病人。

可能你又會話,「部份所謂病人權益維護者」是一個笑話,其實無病人組織認同他們,無人理他們,但記招已開醫護全名、香港各大報章雜誌均有報道,各大傳媒的社交媒體處處留言「黑醫護」、「讀屎片」、「垃圾醫護」、「無醫德」、「無良心」,抗疫時犧牲自己就「香港兒女」,有不幸事件時瞬間變「condom黑醫護」。

可能你又會話,醫護人員清者自清,問心無愧便是。不如你又試吓份份報紙頭版都有你全名,Google自己時遍地都是「失德失職」再加一群不關事但熱愛落井下石的「鍵盤戰士」瘋狂指責你,你可不可以咁平常心對待?

的確「部份所謂病人權益維護者」等人是一個笑話,就算之後還返個公道給醫護,damage has already been done。想避免發生這種事,造就了defensive medicine,令使用約束帶的門檻愈來愈低。

4)醫護比例必須改善

醫護比例改善不單止令醫護有更多時間分配給每一位病人,減少因不夠人手而無法阻止病人拔喉拔管或跌倒的機會。最重要的是,有更多的人手替病人重新置入拔除的喉管或導管。

另外物理治療師亦可以經常幫病人做防止跌倒的訓練,減低跌倒的風險,自然就減少約束帶的使用。

總括而言,體制的改革講了十幾廿年,除了每年繼續刪減預算外,什麼都沒有爭取到,醫護比例仍舊是第三世界水平、排專科門診或手術仍然是排到2046、排智障護養或老人院舍仍然是排到病人或照顧者死都未排到。

但體制和系統只是其中的原因,要推動改變、不只是靠醫護,如果你想環境改變,你自己都要著手一同改變,從民眾的意識形態和風氣開始。

接受跌倒會死、接受不用約束帶有拔喉拔管的風險、接受不幸事件不一定是醫護失職失德。當我們都可以接受這些現實時,我們才能進一步去談病人自主,informed decision of high fall/self harm risk。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看作者Facebook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