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展覽】2021台北時裝週:如何讓台灣乘著「永續時尚」風潮而起,成為獨一無二的國際品牌?

源自於環境保護的展覽週何著永永續時尚

倘若爬梳「環境保護運動」(environmental movement)的發展歷史,會發現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台北浪漫主義,也就是時裝尚風人們重新開始懂得欣賞與敬畏大自然壯麗景色的時候。

隨著時間推移,讓台環保運動在工業革命時期迅速發展,灣乘為獨無直到進入千禧年以後更是續時因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起成環境污染等普世問題,國際而愈加被大眾所熟悉與重視。品牌

為了更全面地推動生態保護,展覽週何著永「國際自然暨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在1980年提出「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台北想法。這個概念在之後逐漸被各領域接納,時裝尚風並帶來不同面向的讓台詮釋與實踐。

以時尚界來說,灣乘為獨無則是續時在1990年代開始關注「永續時尚」(sustainable fashion),並以Pantagonia與ESPRIT等服裝企業作為開端,掀起一場為環境友善而奮鬥的產業革命。

根據永續時尚非營利組織Sustain Your Style定義,時尚產業所造成的破壞可分為四大面向:

  1. 快時尚
  2. 有毒服飾
  3. 環境污染
  4. 非人道工作環境

其中,環境污染作為各項破壞導致的最終結果,帶來的不僅是全球10%的碳排量、23%的化學物質排放,也是每年10萬噸纖維微粒流入大海以及七千萬顆樹木被砍伐的危害。

不過,令人稍微感到欣慰的是,由香港時尚高峰會督導委員會在2018年主持的問卷調查[1]顯示,大眾對於環境保護以及永續時尚的支持度相較於過去已明顯提升,尤其年輕世代更是永續時尚的最大支持者。

化繁為簡,細數台北時裝週四年來的轉變

如今看來,永續時尚的表現形式已百花齊放。二手服飾、古著、時尚社企等空間的出現預示著消費市場已因需求增加而進一步擴大。近幾年蔚為風潮的「斷捨離」、「極簡主義」、「樂活」等概念也被是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現永續性的方法。

疫情爆發之後,環境保護也再次成為熱門的話題。而就在今年,文化部也乘著這股趨勢,以「永續時尚」作為2021年台北秋冬時裝週的主題,力求推廣台灣設計的同時,也透露出將台灣打造成亞洲時尚樞紐的企圖。

回首其發展脈絡,台北時裝週在文化部的推動之下,於2018將「看見自己,獨特的樣子」當作核心,由台灣藝文、設計與紡織等各界共同促成首次的國家級時尚大秀,而在接下來的每一年,也分別推出不同的主題,也就是2019年「現在就是未來」、2020年「去___你的時尚 Re: connext」以及2021年「永續時尚」。

2021台北時裝週AW21開展秀(3)Photo Credit: 中央社
2021台北時裝週AW21

不同於以往將台灣文化與價值作為基底,文化部自2020年開始將目光轉向國際議題,關注「永續」、「科技」與「跨界整合」等面向,而今年除了增設秋冬系列的發表舞台之外,更是化繁為簡,單獨聚焦「永續時尚」相關課題之餘,創造更具連貫性與整體性的展會活動。

此外,環保的服裝材質與新穎的科技技術也首次成為焦點,出現在各大宣傳版面。值得關注的是,多年來致力於將台灣紡織品推廣到國際視野的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也從幕後協力轉向台前策劃執行。這樣的狀態是否證明台灣紡織專業與時尚設計對接,並再次預示了台灣即將回到紡織王國的榮景?

AW21時裝週秀服中的永續意象

作為時裝週的主角,伸展台上模特穿著的秀服絕對是不容錯過的看點。時裝週以六個使用綠色材質的台灣品牌 #DAMUR、WEAVISM織本主義、oqLiq、JUST IN XX、Claudia Wang以及DYCTEAM作為開幕秀嘉賓,共同帶來環保與創意兼具、充滿突破性的服裝展演。

WEAVISM織本主義將芒草、稻米、樹枝、棉花等天然作物的原型製作成模特兒身上的走秀配件,以麥稈色、綠咖啡色、黑色作為服裝的主要色調,配以登山、街頭與工裝的表現形式,將野性、機能與蕭瑟並置。他們在既有的品牌框架之下碰撞出功能與時尚交疊的永續意象,如系列名稱般霸氣地對外宣示「別把我當塑膠」。

158344838_4019015861453273_2982199623417Photo Credit: WEAVISM 織本主義

「本季以水泥叢林為主題,結合都市線條的格紋圖案與品牌LOGO組成花紋。不管是惡搞的路邊圖文、破壞式的電變箱噴漆、年輕人廣告自我的貼紙;傳統窗花、電線纜,都在城市與陽光的光影裡被結合為一體,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城市,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如她對系列作品的描述般,設計師Claudia Wang的作品以富有感染力與都會流行感的亮色系,在眾多以沈穩色調為主流的作品中獨樹一格,在隨性與趣味之間將街頭的率性與表現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各類色彩與圖樣隨著設計師的揮灑,在服裝上拼組得恰如其分。永續時尚在設計師的詮釋下展現了更繽紛多變的樣貌。

「時間暫停」是Dleet設計師李倍為服裝週發表的2021年秋冬系列取的名字,融合了他10年來創作的各個服裝系列如「紙飛機」、「選擇困難」、「雙重人格」等,象徵10年之後回歸初心,重新出發。

Dleet 2021年秋冬系列為展會呈現的永續意象增加了充滿實驗性的設計元素,以介於幾何與不規則、極簡與豐富變化之間的設計形式,展現服裝的可能性。如果說做自己就是時尚,而極簡該是現代生活的態度,那麼設計師李倍作品中的反思與反轉性恰好反應了永續時尚想要帶給社會的重要訊息。

乘勢而上能否展翅高飛?值得拭目以待

在春天舉辦的AW21台北時裝週切合天氣為台灣紡織業與時尚界帶來全新氣象。然而,這場時尚展演能否帶來持續性的效應也將會是大眾一直關注的課題。回顧上述針對全球五大城市所做的問卷,永續時尚的企業品牌效力不足、民眾對於永續時尚的瞭解不夠全面、相關的消費力/慾望薄弱都是影響永續時尚產業的重要因素。

而在台灣,永續時尚相關產業早在很早之前就已悄然起飛,但民眾對於永續時尚的瞭解是否足夠充分?消費力是否足以支撐產業發展?固然提高國內外的購買力如舉辦採購洽談會、接洽國際買家等也是文化部正在努力的重要面向。

就時裝週而言,大會為參展設計師準備的採購洽談大會以及為行銷所做的各種努力,整體來說能否讓話題熱度延燒?其效力的評估或許可以成為擬定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依據。

2021台北時裝週AW21開展秀(1)Photo Credit: 中央社

雖然本年度的時裝週已脫離過去刻意強調「台灣價值」的範疇,轉而與全球產業趨勢接軌,但是在這新的框架之中是否仍舊可以涵納多元豐富的設計表現,達到兼容並蓄的效果。

換句話說,如何讓台灣時尚乘著永續時尚的風潮而起,並成為獨一無二的國際品牌?這個議題值得被認真探討。台北時裝週的未來發展,就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非常值得期待。而就產業培力的角度而言,主管機關下一步的做為勢必將會更令人屏息以待。

註釋

[1]該調查回收超過5200件來自全球五大城市:香港、倫敦、紐約、上海以及東京,並遍及各年齡層的看法。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