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文化赋能助振兴 用好阵地增活力

淡青和孩子们在一起

  大雪已过,文化冷风夹杂着湿气,助振冷冽的兴用感觉扑面而来。

  然而,好阵活力在天全县新华乡综合文化站里,地增淡淡的文化音乐、整洁的助振环境、浓浓的兴用学习氛围,加上忙里忙外的好阵活力淡青和放学来这里专心写作业的学生,使得这一方小小的地增文化站充满了温暖与温馨。

  作为文化站的文化站长,淡青的助振期望和要求都不高:“希望文化站能陪伴村里的孩子,用文化的兴用力量给他们一双飞向美好未来的翅膀。”

  不久前,好阵活力中宣部、地增文旅部、国家广电总局授予新华乡综合文化站“第八届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称号。这是继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文化站后,该文化站收获的又一殊荣。

  建好文化阵地

  助推乡村振兴

  文化站坐落在新华乡永安村。图书室、阅览室、室内舞蹈排练室、棋牌室、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电影院等应有尽有,文化广场面积近1000平方米,篮球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与文化站周围的新村农家“小别墅”相映成景。

  站在文化站的篮球场上,清晰可见“淡青工作室”五个大字,带着好奇和探索,记者走进了文化站。

  淡雅的音乐,简约的装修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在多功能教室中,淡青通过视频连线,和老师沟通远程视频教学的细节。“黑板可以往前面移一点。”淡青用一口地道的天全方言对着视频那头说道。

  淡青是湖北荆州市人,十几年前,她与一名雅安小伙相恋,在规划好未来后,淡青跟随对方回到了家乡天全县新华乡永安村。2015年前,淡青虽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但拥有一副热心肠。两次地震后,因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淡青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人记得。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后,天全县采取打捆建设一批、资产置换一批、维修改造一批的方式对全县乡村文化阵地进行建设。2015年,天全县15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实现错时、延时免费开放,同时建成15个农民工文化驿站和留守儿童之家;利用农家大院和农家乐等有利条件,建成8个文化大院;结合“全民阅读·书香天全”,在企业、茶庄、网吧、医院等建成40多个图书阅读点;全县138个村文化活动室通过重建、改造提升,为农村群众提供了优良的活动阵地。

  作为天全县重点打造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华乡综合文化站在2015年迎来开放。文化站坚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宗旨,以“文化+”的发展思路,突出创新、融合、服务的理念,将群团、民政、农业、教育、科技等资源和项目统一整合到文化站,服务到基层、到群众身边,成为群众喜爱、依赖、参与的综合性文化服务阵地,有力地助推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

  用活文化资源

  走进群众心田

  因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和一副热心肠,2015年,淡青成为新华乡综合文化站的管理员。

  一开始,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文化站,只有淡青一个人。

  “大家都很好奇文化站是做什么用的,但就是不肯进来。”淡青很无奈。

  “这么好的文化站,一定要好好利用。”带着这一想法,淡青出发了。

  新华乡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外出务工,爷爷奶奶无法辅导他们学习,淡青觉得应该为孩子们做点事情,让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丰富起来。

  逐渐地,孩子们放学后都习惯到文化站来写作业。在这里,他们可以在淡青的辅导下完成作业,也可以看喜欢的绘本,还能学到传统文化知识。因孩子们放学到文化站的时间在四点半左右,于是淡青给孩子们的陪伴又被大家称为“四点半课堂”。

  孩子们的寒暑假怎么过?文化站与四川农业大学取得联系,大学生志愿者带来了手工、美术、英语等课程,还开设了野外生存技能、安全知识课堂……“孩子们对给他们上课的大学生很是崇拜。”淡青说,她就借此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能够考上好大学。

  文化站里还有专门的网络课堂,通过在线教育辅导孩子们学习、教授绘画……通过小小的屏幕,乡里的学生们学习了更多知识,陶冶了情操,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为了让村民有一技之长,文化站又琢磨着给他们开展培训——竹编、电商、小家电维修、厨师技能……一个个实用培训班逐步开办起来,近500名农民学到了技能,获得了实惠。

  近年来,在文化站的“张罗”下,新华乡成立了5支文艺队伍,利用农闲时节到田间地头开展了一系列文艺汇演、学习培训、技能培训和科学教育活动。近两年累计在全乡开展文艺汇演20余次。端午节包粽子比赛、丰收杯农民运动会等,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体育活动品牌。

  在新华乡综合文化站的辐射带动下,天全县文化阵地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文化站已成为百姓文化的精神家园、留守儿童的成长乐园、自然研学联盟阵地、乡村文明新风阵地、志愿者的培训基地和农民工的加油站,通过将纯粹的文化活动,转变为文旅联合品牌行动,有力助力全县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胡月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